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一”表彰大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济济一堂,共庆劳动者的节日。
B.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C.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机制更加完善,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
D.这里的石林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又增添了人文情趣。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
B.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
D.3月27日,泰兴市宣堡镇首届美食暨桃花节开幕,前来赏花踏青的人络绎不绝。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
B.《带上她的眼睛》的作者刘慈欣创作的《三体》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小说的里程碑之作,有人认为《三体》将中国科幻文学推上了世界高度。
C.《卖油翁》中“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一句中“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由此可以得知:作者写此文时陈尧咨已经去世。
D.“李大姐和颜悦色地和大家讲自己开面馆的经历,她说她和妹妹是一对最佳拍档”中加点的“和”词性分别是形容词、连词、介词;“最佳拍档”是偏正短语。
4、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语言描写)
B.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神态描写)
C.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语言描写)
D.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景物描写)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扎龙景区内,每个景点都各具特色,其中放鹤场面最为壮观,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
B.这部剧中主要演员的表演毫不矫揉造作,完美地展示了“当代神农”袁隆平的风采。
C.我曾多次提醒他要注意生产安全,可他就是不以为然。
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鳞次栉比。
6、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_____,光荣永远_____,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 勉励 蔚为大观 传递
B.无论 激励 蔚然成风 传承
C.尽管 激励 蔚为大观 传承
D.无论 勉励 蔚然成风 传递
7、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B. 作为时代的镜子,网络流行语也反映出民众的利益诉求。
C. 不动脑筋,不认真思考,提起笔来就写,怎么能写出中心明确、层次分明的文章不是很清楚吗?
D. 如何将各种弯曲的木料进行严丝合缝的连接,正可以体现大木匠师的营造智慧。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地僻而鲜居人,其西南及北,皆为平野。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玄泰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固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囊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母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戴名世《慧庆寺玉兰记》)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很有名望。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B.晓雾将歇 歇:消散
C.盖二百年物 盖:大概
D.茂密如曩时 曩:现在
【2】对文中划横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B.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C.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D.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描写了高峰、清流、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B.【乙】文把虎丘寺玉兰和慧庆寺玉兰做了比较,名满吴中的慧庆寺玉兰已经枯萎了,而默默无闻的虎丘寺玉兰却越来越茁壮。
C.【甲】文中“沉鳞竞跃中的“竞”字用得好,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欢快的气氛。
D.【乙】文明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庸劣者因居“繁华之地”而易得名。俊杰者以“地僻而鲜居人”却几被埋没。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①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①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能饮一杯无”用问句结尾有何作用?
10、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学校组织了以“奋斗的力量”为主题的语文活动。
【活动一:听演讲——致敬伟大的人民】
奋斗是新时代最美的姿态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史由无数奋斗者写就。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积极投身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行动支撑梦想,实干成就未来,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只有奋斗的民族才能走向复兴与辉煌。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在新时代新起点上,让我们乘奋进之势、聚奋发之力,重整行装再出发,迈向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
【1】晓岚同学做了《奋斗是新时代最美的姿态》的主题演讲。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勇毅”的“毅”字部首为“殳”,共15画,第七画为“弯钩”。
B.“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句中,“幸福”是宾语中心语,用“<>”标示。
C.“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运用排比,增强了表达效果。
D.结尾一句向大家提出号召,鼓舞人心,很有感染力。
【活动二:读经典——回味奋斗的故事】
【2】小惠同学重温了经典名著中的奋斗故事。请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他必须能多剩一个就去多剩一个,非这样不能早早买上自己的车。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着自己的车,他简直像是白活。他想不到作官,发财,置买产业;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他一天到晚思索这回事,计算他的钱;设若一旦忘了这件事,他便忘了自己,而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畜生,没有一点起色与人味。
语段中的他是____(填人名)。《一本好书》栏目第二季推选了这部名著,许子东老师曾这样说“第一遍看斗争,第二遍看老舍,第三遍看自己”,如何理解“第三遍看自己”?请结合上述语段及这部名著说说你的理解。______
【活动三:看新闻——分享自己的感受】
《新闻直播间》:最美奋斗者,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
1981年世界杯,中国女排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大赛冠军,就此开启了五连冠序幕。1982年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锦赛,中国女排连续五次在世界三大赛登顶,成为了当时国人心目中的体育英雄。女排精神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传承至今,成为中国体育一张意义非凡的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对女排精神作了精辟概括,其核心为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3】活动结束之际,大家分享了对“女排精神”的感受,请你从中任一点说说自己的感受。
11、古诗文名句默写。
走进诗词的国度,我们聆听异乡深夜“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悠扬乡思,我们浅唱乡野小径“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真意,我们低吟满地狼藉“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的奉献情怀。走进诗词的国度,我们远离喧嚣,感受王维“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的隐逸心境;我们夜泊秦淮,耳边回响杜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感慨;我们登高望岳,心中升起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凌云壮志……走进诗词的国度,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且行且诵,生命如歌!
12、“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的祥子,最终变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根据你对《骆驼祥子》这部书的阅读,简要概括他变化的原因。
1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看到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测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颌,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冕旒(miǎnliú):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
【1】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游踪 | 所见(所想) | 所感 |
(1) | 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 |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 |
秦兵马俑馆小厅 | (2) |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 |
秦兵马俑馆大厅 |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飞奔向前 | (3) |
【2】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3】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做简要阐释。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D.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_________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每空填一字)
月光下,母亲为我 唱 民 歌 → □□□ → □□□ →说 谜 语
【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 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 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 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 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15、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路”是由“足”与“各”组成,因此才“人各有路”;正因“人各有路”,才“人各有成”。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