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普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绵(yán)     啬(lìng)       (biě)       恿(sǒng)       随声附(hè)

    B.谷(bǐ)     红(zhàng)     怪(zhēn)     戒(chěng)   大相庭(jìng)

    C.干(hé)       笑(nì)          和(chān)     (guǎng)   轻怕重(niān)

    D.塌(tān)     乳(bǔ)          (lǔ)        (chén)     然大悟(huāng)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出自这本书。

    B. 《世说新语》是宋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诗人。她的作品主要突出“母爱”“童真”和“自

     

  • 3、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最恰当一项是(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不体现了中国对阅读炽热的情感。书籍能描绘浩瀚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让浮躁的心沉淀下来;书籍能传递漫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让干渴的心沸腾起来。人生几十年,让我们以满腔热忱投入到阅读中做一名能与伟大时代相称的中华儿女。

    ①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②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③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旋(wò)   然(mò) 猎(sòu) 天衣无(fènɡ)

    B. (xī)   归(xǐng)   烧(zhuó) 毫无问(yí)

    C. 望(liáo) 静(tián)   难(jì)   偷偷摸(mō)

    D. (qiáo) 然(piān)   皱(zhé) 大大悟(chè)

  • 5、下列文学常识及名著表述错误一项(     

    A.《老王》的作者杨绛是现代作家翻译家。

    B.《陋室铭》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爱莲说》作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

    C.《阿长与山海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所写的一篇小说。

    D.《骆驼祥子》中祥子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洗劫了。

  •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月3日下午,经开区中学八年级近500名师生在学校操场上,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百米画卷。

    B.湖南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

    C.造成这次考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太差。

    D.8月18日,湘西边城机场正式通航,“精准扶贫”首倡地从此拓路苍穹、梦圆蓝天,迈入航空时代。

  • 7、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老山界》写的是红军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险峻的高山——老山界的故事。作者陆定一在长征途中曾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D.《邓稼先》一文表现的是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 )   (2)非学无以广( )

    (3)淫慢则不能( )   (4)险躁则不能(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志无以成学。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乙】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参:曾子,名参。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鲁君使人往致邑焉/得一人之使

    B.请以此衣/静以

    C.曾子不/恐前后其敌

    D.反复/因晓之

    【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5】请分析【乙】文中曾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诫子书》中提到的“俭以养德”思想?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却话巴山夜雨时”中“话”的意思是:______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通过写实,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3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但本诗中“期”和“巴山夜雨”均重复出现。请你简要谈谈这种有意重复的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学校举行“走近苏轼”的主题活动。阅读下面相关的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曾经在书房写过一副对联:发奋遍识人间字,立志读尽天下书。从先秦百家,汉代大赋,再到唐代诗歌,他无一不通,无一不精。他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之法”。诸子百家无所不窥,儒释道三家经典驾轻就熟。儒家给了他家国天下的使命,道家给了他潇洒豁达的心态,佛家给了他看淡一切的心胸。也因此,苏轼一生著述甚丰。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甲)文学小言(甲)中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乙)可见对苏轼评价之高。

    苏轼少年出川,之后伴随着升迁、调任、贬谪,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见过暗红的赤壁,见过杭州的西湖;吃过黄州的猪肉,也吃过儋州的荔枝。读书是读有字之书,行路则是读无字之书。阅读山川河湖,阅读人情风貌,阅读一草一木。经历繁华,使人生变得厚重;走过世界,使心胸变得开阔。

    父亲苏洵不畏权,对抗权倾朝野的王安石,他开始明白什么是①   ;妻子王弗温柔大方,却不幸早逝,让他明白什么是②   ;弟弟苏辙受自己连累而一路贬谪,对哥哥却始终没有怨言,让他明白什么是③   ;朋友章惇强势逼人,因为党争对他落井下石,让他开始学会④ ;密州的难民,让他明白为生民立命的意义;黄州的醉汉,让他开始放下名位和骄傲;海南的土著,让他坚守传道的决心……他们让苏轼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走过的路,使人开阔眼界,放大心胸;遇见的人,让人心怀感恩,懂得珍惜;读过的书,使人改变气质,沉淀智慧。

    ①下列词语与文段中“强权”的“强”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倔强   B.强迫   C.强劲   D.勉强

    ②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  (乙)  。”   B.(甲)  “”  (乙)  ”。

    C.(甲)  《》  (乙)  。”   D.(甲)  《》  (乙)  ”。

    ③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风格  ②无奈  ③友情  ④宽厚   B.①风骨  ②无常  ③亲情  ④宽容

    C.①风格  ②无常  ③亲情  ④宽厚   D.①风骨  ②无奈  ③友情  ④宽容

    ④画线句作为全文总结句在结构安排方面欠考虑,请将修改好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⑤活动中,同学们在留言簿上纷纷写下感受,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苏轼诗文中的成语。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的文章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B.苏轼取得多方面的创作成就,自然山水是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C.苏轼虽然历经磨难,但难能可贵的是,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D.苏轼的诗词既慷慨豪放,又饱含哲理和趣味,彰显了鲜活的生命力,堪比明日黄花

    (2)苏轼不仅是诗文大家,在对联方面也造诣颇深。下面是苏轼的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舞袖翩翩,①   摇千尺龙蛇动。

    歌喉宛转,②   ③   风雨寒。

    A.①影  ②声  ③云霄   B.①影  ②声  ③半天

    C.①声  ②影  ③云霄   D.①声  ②影  ③半天

    (3)王国维提到的“屈子、渊明、子美、子瞻”四位文学家,“子美”是   的字,“子瞻”是苏轼的字。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的句子是:  

    (3)布鞋院士李小文衣着朴素,平日里穿布鞋、坎肩、衬衣,拎小布兜,他只醉心于学术研究的快乐,正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所言: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外国长篇小说,《傅雷家书》是多篇书信汇编,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分别采用哪些方法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   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真可谓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也跑到千里之外了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这年纪时,不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了,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不再持反对票。但她拖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料,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俩不啻接到福音书,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是一叠发票,共有:娄城至上海中巴车票一张,上海出租车票一张,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付搬运费、服务费、冷饮费若干,买饭菜票若干……

    乖乖,不算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一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回过了下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乘公共汽车乘中巴,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人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与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十五个吊桶般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给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补写“妻子”陪读,包办了儿子除读书以外的所有事情,令人感动,值得推广。

    B.“妻子”之所以担心儿子不能一个人去上大学,是因为儿子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独立过。

    C.文章详写儿子寄回发票和如何过足独立瘾,是为突出儿子是“做大事的料”这一特点。

    D.文末史工程师之所以大“伤脑筋”,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该怎样回信给他的大学儿子。

    【2】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80字)

    【3】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借此是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你如何评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交融

    ①在文化价值层面,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沟通是最难达成的,因此需要通过“求”而达到“同”的目标。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所沉淀形成的精神观念、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彰显了其独特的民族性追求,因而其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性标志,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讲“文明交融”,其最具创获的成果就在于有效达成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价值共识,所以这里的“求”必须是两个平等民族主体之间的关注和尊重,即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对话来充分理解对方的价值关切,进而求同存异,寻找文明视阈的融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只有懂得尊重与珍惜,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才真正成为可能。

    ②首先,在文化心态上,必须摒弃文化偏见与文化歧视,妥善解决世界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与离散时空状态下的前现代文明不同,人类开启了同步时空的发展节奏,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图景,而且文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加快推进。在此背景下,我们首先需要调整好文化心态,尤其是要消除文化自大或文化自卑的两极对立思维,克服文化偏见,消除文化傲慢、倡导文化会通。如果持有盲目的自我文化优越情结,对世界发展的新格局视而不见,对其他民族所创造的时代文明充耳不闻,则势必会导致文化的误判与误读。事实表明,文化偏见如果不予以坚决纠正,则势必会导致文化歧视,导致民族间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而文化歧视的蔓延会危及人类文化生态的平衡,进而给世界的和谐发展造成持久伤害。平等对待其他文化既是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自信心的价值呈现。开放的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向世界展示的是平等与包容的胸怀。

    ③其次,在文化实践层面,文明交融的世界需要自觉坚守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经济全球化催生了文化的多样性,面对新的世界发展格局,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要把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展示出来,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但同时我们看到,扩张与掠夺又是资本主义成长与发展的生命线,是其与生俱来的本性,这就会滋生出文化霸权主义,即以强势心态向世界传播西方价值观,将自己的文化模式强加于人,迫使后发展国家放弃自身的文化传统,被动接受其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由此可以预见,反对霸权主义将是未来摆在全世界各民族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化霸权的实质是对抗世界文明的野蛮的、非文明行径,因此必须予以坚决反对。显然,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是人类文化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要注意维护世界各民族文化个性和平等发展的权利,积极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对话和自由创造,致力于文化的和谐繁荣。

    (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明交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交融可以通过不同民族主体之间的“求”“同”而得以实现。

    B.文明交融最重要的成果在于有效达成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价值共识。

    C.文明交融的重要前提是两个平等民族主体之间的相互关注和尊重。

    D.文明交融需要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对话来充分理解对方的价值关切。

    【2】下列对“文化心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偏见、文化歧视和文化自大是文化交往中常有的不良文化心态。

    B.各国各民族之间平等的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常态,我们需要调整好文化心态。

    C.不良的文化心态会危及人类文化生态的平衡,给世界的和平发展带来伤害。

    D.追求“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是我国良好的文化心态的体现。

    【3】下列有关“文化实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化实践层面上,我们要自觉坚守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B.面对新的世界发展格局,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要展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C.反对由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的文化霸权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D.人类文化保持自身活力可以促进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存在。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

    请你以“从   中学语文”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春联”“数学”“路”“天空”等词语。

    要求:①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④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