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逞能/锃亮 归省/不省人事 B.喷薄/微薄 撩逗/眼花缭乱
C.解元/解数 爵士/味同嚼蜡 D.镌刻/隽永 连翘/翘首以待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 (1)(3)(2)(5)(4)(6)
B. (5)(1)(3)(6)(4)(2)
C. (5)(6)(4)(1)(3)(2)
D. (3)(2)(5)(1)(4)(6)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真讨人喜欢。
B. 一场春雨过后,田间野外,四处的绿草油然而生。
C. 这事让他徘徊了整个下午,傍晚他才拿定主意。
D. 老师的一番话让他感慨良深。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梵高进入阿尔勒时期之后,才建立了自己的风格:一种是画面______,多为远景,比较______;另一种是画面______,地面起伏,众树回舞,连天上的风云也流动相应,就比较______,也即所谓象征了。
A.开旷平静 写意 波动旋转 写实
B.波动旋转 写实 开旷平静 写意
C.开旷平静 写实 波动旋转 写意
D.波动旋转 写意 开旷平静 写实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电影《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观看者趋之若鹜。
B.国产大飞机C919的设计别具匠心,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空气。
C.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D.苏州园林讲究生机勃勃,追求形神兼备、气韵流畅。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部电视剧中的战争场面惊心动魄。
B. 亚太地区各种自贸协定、倡议常常让非专业人士眼花缭乱。
C.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 大多数家族企业是由核心人物白手起家,通过艰苦奋斗成就一番事业的。
7、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
②但是,这个僻远的黄州却给了他巨大的惊喜和震动,他甚至把黄州当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
③就这样,他远离自己的家眷,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④这一切, 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
⑤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
⑥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 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
A.④⑤②①③⑥ B.④②⑤⑥①③ C.⑤②④⑥①③ D.⑤②⑥④①③
8、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________)
(4)而名之不可(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3】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哪些语句?为什么?
【4】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兰花,请你说说赞成它的理由。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其一)①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②。
夏日南亭怀辛大③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④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⑤。
(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贬谪、罢官后寓居鄂州登南楼时所作。②凉,清凉,佛家常用语,指摆脱一切憎爱之念而达到的无烦恼境界。③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④恨,遗憾。⑤梦想:想念。
(1)黄诗中“芰荷香、清风”所写之意与孟诗中“__________”所写之意相同。
(2)结合两诗内容,比较分析两首诗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1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活动一】
(1)为下面的爱国故事拟一个标题。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让祖国富强起来,就一一予以婉拒,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竞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吃饱,而当时日本的帝国大学还答应他保留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打电报,请他前去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2)同学们找到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概括出“家国情怀”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 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他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地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一个中国人!”随时随处佩戴。
材料二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该诗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材料三 19世纪伟大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果戈理说: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家国情怀”表现在:
11、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年少万兜鍪,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王维《使至塞上》中把诗人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长河落日圆。
(4)李清照《渔家傲》中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流露出对现实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5)品读古代的优秀诗文,我们可以通过古诗文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志向。陶渊明表达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但使愿无违。孟浩然委婉地表达自己想做官但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端居耻圣明。
12、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小嫩肉到这儿以后,人缘很好。她可是有点受不了,身子挺单薄。有一天,掌灯的时候,我还记得真真的,因为我同着两个娘们正在门口坐着呢。唉,就是这么个时候,来了个逛的,直奔了她屋里去;她不爱同我们坐在门口,刚一来的时候还为这个挨过打,后来她有了名,大伙儿也就让她独自个儿在屋里,好在来逛她的决不去找别人。待了有一顿饭的工夫吧,客人走了,一直就奔了那个树林去。我们什么也没看出来,也没人到屋里去看她。赶到老叉杆跟她去收账的时候,才看见屋里躺着个男人,赤身露体,睡得才香呢。他原来是喝醉了。小嫩肉把客人的衣裳剥下来,自己穿上,逃了。她真有心眼。要不是天黑了,要命她也逃不出去。天黑,她又女扮男装,把大伙儿都给蒙了。马上老叉杆派人四处去找,哼,一进树林,她就在那挂着呢。摘下来,她已断了气,可是舌头并没吐出多少,脸上也不难看,到死的时候她还讨人喜欢呢!这么几个月了,树林里到晚上一点事儿也没有,她不出来唬吓人,多么仁义!”
……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在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遂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1】小福子的死对祥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2】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3】“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在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这句出自原著的话该如何理解?
13、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三星堆遗址得名于清代《汉州志》:“广汉名区,雒城旧壤……其东则涌泉万斛,其西则伴月三星。”遗址最早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1934年,原华西大学美籍学者葛维汉进行了第一次发掘。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文物部门重新启动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1986年发现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珍贵文物千余件,多数文物前所未见,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1987年,考古工作者提出“三星堆文化”命名,推断其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
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家文物局指导四川省开展大规模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不断明确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结构布局,逐步廓清了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围,揭示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夏商文化的密切关系,并逐步探明三星堆文化源流。
(摘自蒋肖斌《溯源三星堆文化,发掘仍将继续》,《中国青年报》2021年3月22日)
【材料二】
某网站三星堆相关话题阅读量TOP10 | |
热议话题 | 阅读量 |
#三星堆遗址考古重大发现# | 11.1亿 |
#三星堆遗址是外星文明吗# | 5.5亿 |
#三星堆遗址发现绝美黄金面具# | 5.2亿 |
#三星堆遗址连拆6个盲盒# | 4.8亿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 3.4亿 |
#三星堆金面具上发现眉骨和耳洞# | 2.1亿 |
#四川三星堆几千年前就有像火锅的器具# | 1.3亿 |
#三星堆最大青铜尊被提取# | 1.2亿 |
#三星堆遗址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 9367.1万 |
#三星堆发掘人员背后写请叫我红领巾# | 8752.3万 |
【材料三】
不同于中原系统的青铜人物造像,以及带有古代欧亚文明色彩如黄金制品、立体的青铜神像等出土文物,让不少人认为,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某种异域文化。但从大量中原式样的青铜尊,以及象牙雕刻的中原式云雷纹来看,都仍在中国本土文明范围内。
比如,把青铜礼器作为一个文明最重要的价值承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质。无论是古埃及、爱琴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都没有将其上升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个高度。而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在这一点上是一脉相承的。
从青铜礼器的形制看,夏代二里头的绿松石青铜兽面牌,在三星堆有类似发现,二里头的玉牙璋以及祭祀鬼神的陶盂,在三星堆也有大量分布。即使是在夏朝灭亡后,三星堆的古蜀文明仍在礼制上保守着中原传统。
因此,结合这次三星堆的新发现可以看出,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
(摘自李竞恒《三星堆新出土文物,再证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分支》,《新京报》2021年3月22日)
【1】下列各选项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三星堆遗址得名于清代《汉州志》,由此可见,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
B.由【材料二】可知“三星堆”逐渐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相关文物的出土、修复及其背后承载的文化变迁牵动着众多网友的心。
C.据推断,三星堆文化的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它与中原地区夏商文化有密切关系。
D.有人认为古蜀文明是异域文明,其重要依据就是三星堆出土了异于中原系统的青铜人物造像,以及带有古代欧亚文明色彩的黄金制品等文物。
【2】据悉,四川省文物部门将推出三星堆文化展览,请你此次展览写一段宣传语,要求体现此次展览的意义,最多30个字。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省常住人口为4154.01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3689.42万人比,增加464.59万人,增长12.59%,年平均增长率为1.19%,比2001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提高0.58个百分点。数据表明,福建人口10年来增长加快。
(摘自2021年5月20日 “福建省统计信息网”)
【材料三】
人口的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是息息相关的。福建人口流动的具体情况是:10年来,流动人口增加量超过三成,平均每10个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增加0.5人,呈现人口流动更为频繁的特点。
这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深入推进,这让更多乡村人口有动力、有能力加入到流动人口的大军中来。另一方面是由于一批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使得人口的虹吸效应更加突出,加之近10年来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带动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更频繁、集聚趋势更明显。
关于人口流动的新特点新趋势,从省际人口流动看,呈现增量减少、增速放缓的特点和趋势。普查结果显示,外省流入福建的人口就有488.99万人,比2010年六人普增加57.63万人,增长13.34%。但与前一个10年增加的216.86万人、增长101.08%比,呈现增量减少、增速放缓。从省内人口流动看,呈现省内流动人口增速快于跨省人口流入增速的特点和趋势。全省流动人口中,省内流动人口有877.14万人,与2010年六人普的593.05万人比,增加284.09万人,增长47.90%,增幅比跨省流入人口增幅高34.56个百分点。第三特点是外省人口流入福建的集中度高。福州、厦门、泉州三个设区市吸纳了八成以上的外省流入人口。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市的虹吸效应更加突出,表明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关的。
B.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深入推进和一批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使福建人口流动更为频繁。
C.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对比第六次普查,福建常住人口增加到464.59万人,增长率12.59%。
D.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带动了省内外的人口流动。
【2】请根据【材料一】说说“某县人口普查后,发现城区人口急增,县政府决定在城郊新建一所学校。”县政府这么做是将普查信息用于哪些方面?
【3】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我省人口流动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15、秋风拂过群山,过处枫叶红遍。枫叶蓬勃热烈,胜于二月繁花,但枫叶刚长出来的时候,色彩与其他的叶子也没有什么两样。从春天的萌芽,到夏天的蓄能,再到秋天的迎霜,枫叶才在其他树叶暗黄颓唐之时迸发出如火一般的热烈鲜红。其实,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枫叶一个红起来的机会。
阅读以上文段,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