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唐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隐(   海市楼(shèn

    B. 放(zhàn 合(qiè   红(yīn 然大波(xuān

    C.   hòu     鳞次比(zhì

    D. 妒( 溅(bìng 翠(fěi   如火如

  •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由衷      息(bǐng      箪食壶浆          为人知(xiǎn)

    B.篡改      (nǎn)      惨绝人寰          无消息(yǎo)

    C.默契      (sù)       忧心忡忡         挑拨离(jiàn)

    D.穷匮      (xún)      大相径廷          咬牙脚(duǒ)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否制订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搭配不当,应去掉“能否”)

    B.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语意重复,应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C.通过阳光体育锻炼,使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

    D.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用词不当,应将“荣获”改为“评为”)

  • 4、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为紧密的一项是(   )

    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地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_________,_________。然而,_________,_________。

    A.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他舍不得丢去   这是他自己的

    B.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是他自己的   他舍不得丢失

    C.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是他自己的   他舍不得丢失

    D.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他舍不得丢去   这是他自己的

  •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秦观。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在交流中形成了富有文化内涵的敬辞与谦辞,如“惠赠、垂询、奉送”等是敬辞,而“家慈、敝人、高就”皆为谦辞。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宋代与《大学》《中庸》《孟子》合成为“四书”。《世说新语》则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文章《诫子书》与诗句“乡书何处达”中的“书”都是书信之意,“尺牍”“锦书”“鸿雁”等都是古代书信的别称。

    D.数量词是数词和量词的合称,其中数词分为确数、概数和序数。在我国古代写作中,量词使用较少,例如“穿井得一人”“一狼径去”。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古文阅读

    晋王羲之,字逸少。 七岁即善书,每日不辍。 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日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

    (注释)①《笔说》:论书法的书。 ②秘:守住秘密。 ③幼令:幼时的美好才华。 ④期月:一整月。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⑥钟繇:三国时书法家。

    1与文中“入木三分”意思相近的一个成语是( )

    A. 笔走龙蛇   B. 矫若惊龙   C. 力透纸背   D. 龙飞凤舞

    2依据上文内容,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七岁即善书,每日不辍”,可见王羲之有极高的书法天赋,并且勤奋刻苦。

    B. “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表明年幼的王羲之十分顽皮淘气。

    C. “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这句话表明母亲对王羲之很了解,温柔细致。

    D. “羲之拜请:‘今日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这句话表明年幼的王羲之胸 怀大志,上进心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写诗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用动词“问”“过”“出”“入”“_______”,写出诗人出使的行踪。言事中又有写景,颔联借“征蓬”和“归雁”传达出诗人_______的内心感受,颈联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塞外风光,个人的情绪在_______的景象中已然消散,情感也随之升华。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与画线诗句都勾勒出了大漠图景,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大漠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语文实践活动。

    (1)读新闻资料,回答问题。

    在2018年江都区中学生田径比赛中,武坚中学的运动健儿们怀揣着梦想,通过不懈拼搏,如大鹏展翅,奋力一飞,以团体总分131分6银8铜区排名第四的喜人成绩,荣获初中组团体总分二等奖,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该校高明老师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

    具体战果如下:七年级陈张扬荣获200米第二名和100米第三名;七年级陈嘉怡荣获800米第二名和400米第三名;七年级赵哲旭荣获1500米第四名;八年级唐倩荣获100米栏第四名;八年级张芸荣获标枪第二名和铅球第五名;八年级周志涛荣获1500米第三名和800米第五名;九年级周州荣获三级跳远第二名;九年级闵雷震荣获110米栏第二名;九年级蒋伟业荣获110米栏第二名和200米栏第三名。

    体育竞技,拼的不仅是体力,拼的更是一种体育精神,也即运动员们身上不怕吃苦、拼搏进取、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团结合作的精神。相信经过此次比赛,武中的运动健儿们不仅收获了奖牌,更透彻地领悟了体育精神的真谛。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务——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他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该语段节选自_____(国籍)________写的《__________》。文中的“他”是______(人名),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班上正在举行“引经据典话诚信”活动,你打算讲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________》,讲故事的过程中你打算引用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朱元思书》

    (2)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 虞世南《蝉》

    (3)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4)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

    (5)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论语》八则

    (6)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8)故园渺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西游记》节选,回答小题。

    菩萨道:“当年太上老君曾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行者笑道:

    “真造化了!真造化了!烘焦了的尚能医活,况此推倒的,有何难哉!”菩萨吩咐大众:

    “看守林中,我去去来。”

    遂手托净瓶,白鹦哥前边巧啭,孙大圣随后相从。有诗为证,诗曰:

    玉毫金象世难论,正是慈悲救苦尊。过去劫逢无垢佛,至今成得有为身。

    几生欲海澄清浪,一片心田绝点尘。甘露久经真妙法,管教宝树永长春。

    上文诗中所说的“宝树”结的是什么果?这一次孙大圣央求观音菩萨同往,是什么原因?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长途跋涉的肉羹

    林清玄

    ①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快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的最好吃的肉羹。他边解开草绳,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

    ②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个小摊上的肉羹非常的美味,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

    ③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料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个铁锅,并向店家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当时的交通不便,从凤山到旗山的道路颠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昏头转向,灰头土脸。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

    把整锅肉羹在双腿间,坐客运车回转家园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虽然他是那么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汤汁了,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

    ⑤锅子在我们的围观下打开,肉羹只剩下半锅。妈妈为我们每个孩子盛了半碗肉羹。也为自己盛了半碗。由于我们知道这是爸爸千辛万苦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庄严、欢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⑥爸爸开心地坐在一旁欣赏我们的吃相,露出他惯有的开朗的笑容。妈妈边吃肉羹边说:这凤山提回来的肉羹真好吃!爸爸说:就是真好吃,我才会费尽心机提这么远回来呀!这铁锅的价钱是肉羹的十倍呀!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我感觉温馨的气息随着肉羹与香菜的味道,充塞了整个饭厅。不,那时我们不叫饭厅,而是灶间。

    ⑦那一年,在黝暗的灶间,在昏黄的烛光灯火下吃的肉羹是那么美味。经过三十几年了,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肉羹。因为那肉羹加了一种特别的佐料,是爸爸充沛的爱以及长途跋涉的表达呀!

    ⑧这使我真实地体验到,光是充沛的爱还是不足的,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没有透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

    ⑨我想,这是爸爸妈妈那一代人,他们的爱那样丰盈真实,却从来不说我爱你,甚至终其一生没有说过一个字的理由吧!

    ⑩爱是佐料,要加在肉羹里,才会更美味。自从吃了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每次我路过凤山,都有一种亲切之感。这凤山,是爸爸从前买肉羹的地方呢!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很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

    幸福,常常是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好、庄严了。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就像不管我的年岁如何增长,不论我在天涯海角,只要一想到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那一锅肉羹,心中依然有三十年前的汹涌热潮在滚动。肉羹可能会冷,生命中的爱与祝愿,永远是热腾腾的;肉羹可能在动荡中会满溢出来,生活里被珍藏的真情蜜意,则永不逝去。

    (选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

    【2】结合语境,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把整锅肉羹在双腿间,坐客运车回转家园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

    【3】请说说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说说两篇文章在描写父亲方面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节选自朱自清的《背影》

  • 14、家乡的外滩地

    阮道宏

    ①从我家门前的一条小路上大堤,翻过坝埂,就到了家乡人所说的小场了。小场就是外滩地。

    ②每年农历三四月份过后,随着雨水季节的即将来临,小场外滩地的庄稼也像懂得季候似的,拼命地吸收着晴天的阳光,把自己半生半熟的颗粒赶紧催黄。

    ③站在大堤上,放眼望去,外滩地一片金黄。在那金黄的麦海与油菜籽的边缘,紫红色的紫云英开得正旺。它们像一条鲜艳的绸边,镶嵌在金黄的麦海与绿茵茵的大堤草坡之间。在这条绸边和草坡交会的地方,稠密的小满天星也正一簇簇一团团播撒着细碎的柔情,它们或金黄,或银白,或沁蓝。蜜蜂在花丛中飞绕,叫天子从麦海中冷不丁地直冲云霄;在半空里播放自由的神曲。而在那麦浪与花海深处,勤劳质朴的江边人,恰似梵高的油画中的人物一样正屈身劳作。【甲】

    ④在紧张刺激的五月和平静而炎热的六月过后,七月份,外滩地相继退却了洪水,在褐黄的泥浆还没干的时候,外滩地的垄畦上就被乡亲们陆续点上了黄豆、绿豆、花生、玉米以及高粱的种子。大人们忙于播种整理垄沟之时,十来岁的我们,就把那些深浅不一的小土凼子以及地垄前头的小水沟,当成了我们涸泽而渔的试验场。凼子里的水,斛得快干透时,我们就放下斛水的脸盆,提着竹篮下塘捉鱼了。涸泽而渔的乐趣就在于——当那浅浅的池水盖不住鱼儿隐隐的青色脊背时,鱼儿们会纷纷东钻西窜,那纷纷掀肚亮白的场景,呈现在眼底,也带动了我们的心花在怒放。【乙】只有亲身经历,你或许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涸泽而渔的乐趣和激奋。

    ⑤秋风送爽,十月流金。深秋的外滩地是一个色彩斑斓、芳香四溢又充满着神奇与奥秘的地方。站在堤坡的高处,看外滩地,就像是一方庞巨的锦毯,铺盖在蜿蜓的小夹江边。【丙】外滩地里可有着我们那个年岁里最喜爱的宝藏。

    ⑥【丁】先从找野香瓜说起吧——野香瓜的藤和叶几乎就跟家香瓜一模一样。野香瓜其实就是家香瓜的种子通过人或鸟的粪便和其他转运的方式,遗落在野地里而生长结出的果实而已。由于肥力不充足以及在那些茂密的豆稞丛里吸收阳光不充分,因而长得特别娇小而已。

    ⑦野香瓜比家香瓜小很多,像大号的弹子球那么大,有金黄的也有淡金黄的,还有很多是青色的。拿起一个又黄又软的放到鼻子上闻一闻,哎呀,真是太香太香了,比家香瓜的那种香气清澈而悠长!我拿起它往褂子上擦一擦,一口咬下去,一如想象中的醇香可口,香甜中还带着一丝酸冽,比那家香瓜更有风味。我一气吃了七八个。吃到那些黄色渐淡的,就酸味重了,有的甚至有点苦。可是,只要你把它放在手心里揉一揉,揉到柔软的程度时,一股清洌的香气就会从小小的瓜球里散发出来。

    ⑧有时,正当我埋头于茂厚的豆稞丛里聚精会神地寻找时,突然,扑棱棱地,在我稍前的地方,会蹿飞出东西来。惊悸中发现——有时是一只硕大健雅的野鸡,有时是羽毛怪异的鹬鸟或山雀。可是即使多次遭遇,却没有一次能逮得住的。倒是有一回;父母在一片孤岛似的豆垄上收割时,发现并逮住了一只小野兔。浑身麻栗黄色的小野兔,在我和弟弟手上玩来盘去,晚上睡觉都想搂着睡。可是没过三天它就小命鸣呼了。一如当初我们养过的那只小野鸡。

    ⑨一晃三十年过去,四季的不断轮回中,我们在家乡渐渐长大,却很快走出了家乡,到外面的世界里去寻找更好生活的生计。现如今从离乡到返乡,奋斗的使命仿佛已经结束,难忘的故乡情怀又让我们回归这里。家乡的外滩地,却早已沧桑巨变,生活中也早已没有了年少时的情趣。可是,当我看着眼前这片外滩地时,美好的岁月,就像当初的江潮一样,漫上我的记忆。

    ⑩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飞快!但愿,美好的记忆,能永远翻腾在我们的脑海里。

    (选自《合肥晚报》,有改动)

    【注】①凼(dàng):塘,水坑。②鹬(yù)鸟:一种鸟,羽毛茶褐色或黑色,嘴、脚都很长,上体通常杂黑褐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贝类等。

    【1】不同时间的外滩地具有不同的景象。请依据原文,写出不同时间外滩地的景象。

    月份

    三四月

    七月

    十月

    现在

    景象

     

    大人播种垄沟,

    孩子涸泽而渔

     

    沧桑巨变

    【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儿时的我们,兴趣岂可在观景这么斯文的事上。

    A.【甲】

    B.【乙】

    C.【丙】

    D.【丁】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第⑨段作者说“当我看着眼前这片外滩地时,美好的岁月,就像当初的江潮一样,漫上我的记忆”,请你简要概括作者回忆了哪些童年往事?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在生活中,你肯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请回想其中一位你印象深刻的人,是什么使得这个人与众不同?请以《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注意事项】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抓住人物细节,突显这个人的与众不同。③围绕“与众不同”选用合适的材料,注意材料的真实和新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