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通辽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

    ,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①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②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③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④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

    ⑤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

    A.①③④②⑤ B.②①⑤④③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⑤①④

  •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愧怍   笼罩   忧心忡忡   语无伦次

    B.累赘   狡黠   正襟危坐   络绎不决

    C.诓骗   麾下   前扑后继   不攻自破

    D.笑蜗   憋闷   取义成仁   哗众取宠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累赘   竹蔑   不期而至   心有灵犀

    B.遨游   拖踏   五脏六腑   循环往复

    C.俯瞰   遗憾   荒草萋萋   血气方刚

    D.镶嵌   猥琐   怏怏不乐   颠沛留离

  • 4、品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野菜

    为了躲避人们的皮鞋和车轮,许多野菜躲到了林里、坡地和树林边的铁路下,只留那些固执、坚韧的野草和马齿苋在路边坚守和抵抗。但对那些可以找到它们并能慧眼识珠的人,它们总是报以开怀的嫩绿和鲜艳明丽各色各样的花。它们通过你的采摘和赠予的无票旅行,来到餐桌上,并不是一种宿命的轮回,而是一种生命更新的替代。

    关于这个生命轮回的哲学命题,野菜们的实践,要比我们空洞的思考和议论更为深刻和实在。所以,任何走进厨房和走上餐桌的野菜,( )赴汤蹈火,( )没有对我们存有任何的恶意和仇忌,反而会以更为旺盛的生命回报我们对它们的慧眼识珠和采摘。它们比我们更明白,伟大的生命必然经历最有价值的轮回。

    A.语段中加点的短语“慧眼识珠”“鲜艳明丽”“生命更新”的类型完全相同

    B.语段中加双横线的词语“固执”“坚守”“轮回”词性不完全相同。

    C.语段中的括号内填入的关联词语可以是“即使……也……”

    D.“伟大的生命必然经历最有价值的轮回”一句的主干是“生命经历轮回”

  •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B. 司马光,北宋人,合著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迁,西汉人,独著了中

    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史记》。

    C.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著名话剧。全剧的高潮是法官鲍西娅在法庭上智斗犹

    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的精彩情节。

    D. “布衣”“黎民”都指平民;“令兄”“愚兄”分别是对别人兄长、自己兄长的称呼;“梅”

     

  •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写作实践中采取哪一种顺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北宋时期的诗歌305篇。

    C.演讲的类型很多,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

    D.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难就难在安排枯草的离退工作。新的生出来,旧的该向何处去?

    ②四月末,你看,大地一片青葱,并无一叶枯草。枯草在青草生长中转世轮回了。

    ③草叶以10%的速率变青,对草来说,没有比绿更容易的事了。

    ④大地返青前泥土先返黑。雨水和雪水挤进土的被窝,让它苏醒。

    ⑤这是大自然无数秘密中的一项,大地不会丢弃自己的子孙,哪怕它是一根草。

    A. ③②⑤①④   B. ④⑤②③①   C. ②①③④⑤   D. ④③①②⑤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课内文言文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_______,北宋哲学家。

    【2】下列成语中的“鲜”和“陶后鲜有闲”中的“鲜”解释是一样的是(     

    A.屡见不鲜

    B.鲜为人知

    C.芳草鲜美

    D.炊鲜漉清

    【3】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水陆草木花:

    何陋有:

    【4】“独爱莲”、“独爱菊” 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诗歌鉴赏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虽然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2《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它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及近视防控情况统计数据

    【材料二】

    “建立中小学生视力定期筛查制度”“筛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2次”“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档案”……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启动全国第二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工作,并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持续加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力度,对孩子视力健康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1)根据材料一图表中的主要信息,得出一个结论。

    (2)我们的光明未来,离不开明亮的双眸。请提出两条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建议。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古诗文名句。

    (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夕阳西下,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李 白《峨眉山月歌》)

    (6)《论语》十二章中阐明了“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在飞岛国的“设计家学院”里,格列佛获得很多见闻,请写出两个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行走着阅读

    包利民

    ①脑海里还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下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②渐渐地沉入书中,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只是保持着走路的状态。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与车,所以可以放心地边走边看。

    ③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14岁那年。

    ④______________。亲戚开着大货车,车厢后装满了杂乱物什,我就蜷缩于其间。正是上午,汽车穿村过野,渐渐看惯了不变的风景。忽见身后倚着的纸箱,装着的是父亲的藏书,便找到还未读完的那一本,坐在疾行的车上看了起来。直到车停下,才骤然而醒。现在想来,那时那刻,应多看看离乡的路,因为那一走,许多年后才重又回归。当故乡夜夜入梦的日子,回想当日的离别,正因为有了书,才使得年少的我,心中少了几许愁绪。

    ⑤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有那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跑道开始读书。

    ⑥在这样美丽的黄昏,别人都在过着精彩的生活,所以大操场上几乎少有人迹。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

    ⑦正神游书中之时,忽觉撞上一人,然后便听到一声低低的惊叫。急抬头,竟愣住,原来被撞的那个女生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更为惊奇的是,那女生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于是我们便开始讨论起书中的情节来。

    ⑧十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在网上遇见当年的女生,打过招呼,问她现在做什么,她回答在网上看书。然后她对我说:“真想念大学时,行走在黄昏的大操场上,手捧一本书细细地看,周围是轻风流动……”

    ⑨______________。忽然想起,似乎已有很多年没有那样读过书了,缓慢的脚步踏着每一分宁静,心却随书中的一切忽喜忽忧。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

    ⑩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在微微的颠簸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

    有时忽而从书中惊回,望向窗外,或浩浩江河,或巍巍山岭,皆在瞬间划过眼睛,飘摇远去。便有了一种不知书里书外的不真实感,别有一番情趣、意蕴在心中。

    有时一本书读罢,而旅途未半,便于车厢中搜寻,找那同样读书之人交换阅读。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

    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身虽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于是明白,有的时候,书依然是那些书,却因为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感触迥异。是啊,多想在落日的余晖里,踩着一地的红霞,迎着清清的长风,再次走进书卷的清香里,细细体味行走着阅读的滋味。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叙述了哪几次“行走着阅读”的经历。

    【2】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最后一段写到“我”现在阅读时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 1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古柏树下

    肖复兴

    ①天坛里最为人瞩目的古树,当属长廊北侧的柏抱槐,和回音壁外的九龙柏了。那里的古树,因为太有名,都被铁栏杆围着,人们无法与之亲密接触。对于我,最喜欢的是西柴禾栏门外的三棵古柏。这么多年,几乎每一次到天坛,都会到这三棵古柏前看看,好像它们是我的风雨故人;有时会画它们,总也画不厌,也画不像。

    ②在天坛,柴禾栏门有两座,分列祈年殿围墙根儿的东西两侧,当初,是为给神厨宰杀烹饪牛羊等祭品提供烧柴用的。这两座门,如今都是天坛的办公之地,西柴禾栏门里放着清洁卫生的三轮车,不对外开放,因此,这里的游人几近于无。门前,三棵古柏,由东到西排列,冬夏春秋,枝叶茂密,郁郁苍苍,如三个威武的壮士,屹立在那里,脚下是草坪如茵,背后是红墙似血,有一股难言而雄浑的沧桑感。特别是春天,草的嫩绿,树的苍绿,墙的火红,瓦的黛绿,色彩对比得强烈而鲜明,我一直以为,最能代表天坛的色调。这三棵粗壮的古柏,树龄都很老了,一棵560年以上,两棵620年以上。在整个天坛,找到这样年头悠久三位并排站在一起的古树,很难了。

    ③三八妇女节的中午,我从南过花甲门,沿着一溜儿红墙贴身前行,走到墙尽头的拐角处,就可以看见这三棵古树了。忽然,一眼看见,最里面的那棵古柏前,站着一位姑娘。她就那么静静地站着,一动不动,站了很久,始终抬头望着树冠。我站在那里,也一动不动,我不想打扰她。很少见到有游人到这里来,更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这样静静地站那里,抬头看树。

    ④我看见姑娘动了,围着这株古柏缓缓地转了一圈,她的手臂不时抚摸着皴裂的苍老树干。那样子,像孩子环绕着老人的膝下,老树因此而变得慈祥,对她诉说着悠悠往事。有风轻轻吹来,枝叶簌簌拂动。中午的阳光,透过枝叶,温煦地洒在她的脸上、身上。因为她在走动,阳光不时跳跃,一会儿顺光,一会儿逆光的脸上和身上,像蝴蝶翻飞。

    ⑤我忽然有些感动,为这个姑娘,也为这古树。

    ⑥姑娘对古树如此敬畏。古树值得姑娘如此敬畏。

    ⑦只是,如今,我们不少人似乎没有或者说缺少这样对树敬畏的感觉。我们一般愿意膜拜神像,却不知树尤其古树,其实也是神,是自然之神。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在有五六百年树龄的古树面前,人也是渺小的。

    ⑧想起古罗马的哲学家奥古斯丁,羞愧于情欲的私缠想跪拜在神的面前忏悔,他没有去到教堂的十字架前,而是跪倒在一棵无花果树下。也想起古罗马的诗人奥维德,在他的伟大诗篇《变形记》中所写的菲德勒和包喀斯那一对老夫妇,希望自己死后不要变成别的什么,只变成守护神殿的两棵树,一棵橡树,一棵椴树。

    ⑩在那遥远的时代里,树是那样地让人敬畏。在如今商业时代,树只是一种商品,或观赏品,而不再是一种自然之神。我们再也不会将树称之为神木,更不会跪倒在一棵树下,或希望自己死后变成一棵树。

    我看见姑娘在这株古柏前绕了一圈,又走到第二棵,一直在这三棵古柏前全部默默地绕了一圈。

    和她擦肩而过的时候,我和她打了个招呼,她站住了,客气地向我问好。我和她简单聊了两句,知道她是趁着过节日从上海来北京玩的。我刚想问她为什么对这三棵古树如此感兴趣。她却抢先问我:您知道天坛里还有比这三棵古树更老的树吗?我告诉她前面不远有一个快要倒下却依然活着的古柏,很值得一看。她迫不及待和我告别了。

    姑娘不到三十,姣好的面容,马尾辫,一身运动装,白色的运动裤,红色的运动绒上衣,外加一件米黄色的马甲,头戴着白色的棒球帽,身背着棕色的双肩包,和苍绿如同深深湖水的那三棵古柏,和那红墙,和那绿草坪,颜色纷繁,像是盛开的一朵奇异的七色花

    这些天,上海疫情严重,忽然,想起了这位姑娘。

    (节选自2022年4月13日《新民晚报》)

    (1)①本文写作的主要对象是“西柴禾栏门外的三棵古柏”,开篇为什么还要交代柏抱槐和九龙柏?

    ②阅读第②小节,仿照示例的短语结构形式,再概括出古柏树的3个特征。

    示例:队列整齐

             

    (2)①我们在古柏树下遇到了一位姑娘,“她就那么静静地站着,一动不动,站了很久,始终抬头望着树冠”。联系上下文,请你以第一人称写出她此时的心理活动。

    ②第段中,作者重点描写了这位姑娘,以下对这一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段详写姑娘的衣着略写她的长相,因为相遇时间太短,作者没能看清姑娘的相貌。

    B.姑娘的年龄和古柏的树龄形成对比,暗示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C.结尾划线句巧妙设喻,形象地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D.这一段中作者紧扣人物衣着和景物的色彩特点来描写,构建出极具画面感的场景。

    (3)①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

    ②本文主要叙写了古柏树下发生的故事,④、⑤两段的内容与这个故事关系似乎不大。请结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按要求作文

    2042年,你作为第100位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在驻留的6个月太空时间里,发生了许多趣事。

    请以《大闹天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思路清晰,中心突出。(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