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演绎 湿漉漉 不修边幅 震耳欲聋
B.狡辩 妨火墙 不知所措 名副其实
C.决择 乌托邦 格物致知 风雨变幻
D.浮躁 满堂彩 行将就木 纷至踏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大毒枭被缉毒警察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B.鲁迅先生对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早已深恶痛绝。
C.这件事情错综复杂,虽然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D.任何事都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不要一开始就有畏惧心理。
3、下列有关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骆驼祥子》中刘四爷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与虎妞闹翻。
B.《创业史》讲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为建设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故事。
C.林肯号企图捕获独角鲸,经过一夜一天的追逐周旋,到第二天晚上,终于消灭了独角鲸。
D.《三体》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E.《红岩》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上海地区地下党人的英勇斗争的故事。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运载火箭海上成功发射,探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
B.2020年9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们对此众说纷纭。
C.线上学习期间,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和选择电子产品,科学保护我们的视力。
D.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事。
B.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赞颂了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C.《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是一部集地理学和文学等多方面价值于一体的作品。
D.《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两篇课文的体裁分别为消息和评论。
6、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秩序(zhì) 妇孺(rú) 选聘(pìn) 锲而不舍(qiè)
B. 元勋(xūn) 哺育(bǔ) 校对(xiào) 朝花夕拾(zhāo)
C. 亘古(gèn) 迭起(dié) 薪金 (xīn) 忍俊不禁(jīn)
D. 燕山(yān) 镐头(gǎo) 取缔(dì) 怏怏不乐(yàng)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博学笃志 畏罪浅逃 翻来覆去 大相径庭
B.怪诞不经 不求深解 淡泊明志 刨根问底
C.参差不齐 恍然大悟 惊慌失措 混为一谈
D.漠不关心 人声顶沸 温故知新 神采弈弈
8、文言文阅读
筠芝亭
张岱
筠芝亭,浑朴一亭耳。然而亭之事尽,筠芝亭一山之事亦尽。吾家后此亭而亭者,不及筠芝亭;后此亭而楼者、阁者、斋者,亦不及。总之,多一楼,亭中多一楼之碍;多一墙,亭中多一墙之碍。太仆公①造此亭成,亭之外更不增一椽一瓦,亭之内亦不设一槛一扉,此其意有在也。亭前后,太仆公手植树皆合抱,清樾轻岚,滃滃翳翳,如在秋水。亭前石台,躐②取亭中之景物而先得之,升高眺远,眼界光明。敬亭诸山,箕踞麓下;溪壑萦回,水出松叶之上。台下右旋,曲磴三折,老松偻背而立,顶垂一干,倒下如小幢③,小枝盘郁④,曲出辅之,旋盖如曲柄葆羽⑤。癸丑以前,不垣不台⑥,松意尤畅。
(注释)①太仆公:张岱的高祖张天复,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卿,生活在明朝鼎盛时期。②躐:踩踏。③小幢:刻有佛经的石柱形小塔。④盘郁:盘曲美盛的样子。⑤葆羽:仪仗中用鸟羽装饰的华盖。⑥垣:围墙。台:亭台。
【1】小明阅读此文时,摘录了以下句子,他认为这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笔下筠芝亭的特点。请你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加以概括。
(1)亭之外更不增一椽一瓦,亭之内亦不设一槛一扉。(__________________)
(2)清樾轻岚,滃滃翳翳,如在秋水。(__________________)
(3)升高眺远,眼界光明。(__________________)
(4)不垣不台,松意尤畅。(__________________)
【2】张岱笔下的景物趣味盎然,赏析下面句子。
老松偻背而立,顶垂一干,倒下如小幢,小枝盘郁,曲出辅之,旋盖如曲柄葆羽。
【3】筠芝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文并联系张写作《陶庵梦忆》的背景简要回答。
9、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B.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 “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 “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记者报道】4月19日上午9点左右,城管人员在灵溪大门路执法时,发现沿街一商户把煤气灶等物品摆放在过道上,存在违法占道经营行为。执法人员当即要求商户停止占道经营。该商户不予配合,并阻挠城管的执法。
其间,过路的群众黄某看到这一情景,用手机对执法现场进行拍照。执法人员便要求他不要拍。但是黄某并不管执法人员的要求,继续拍照。于是双方发生了冲突。
【温州时评】近几年每每城管因为暴力执法都很快会形成舆论关注,迅速使事件发酵,有的甚至很容易引发群体事件。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城管执法时多直接面对社会的底层,如小摊小贩,当执法产生冲突时,很容易引发围观民众的同情与围观;城管系统由于声誉不佳,再加上政府公信力透支严重,每一次城管暴力执法都深深的刺激了民众内心对官方的不满,成为民与官情绪对立的发泄口;城管系统的人才缺乏,执法时喜欢态度强硬、思维简单,导致城管的工作陷入恶性循环;这些原因相互影响,交错缠绕在一起,使的城管形象跌入低谷,使的城管执法时的权威性、合法性广遭质疑。
【1】请结合以上材料,对本次事件中的城管执法行为进行是非评价。
【2】请解析酿成本次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3】你想去同学小周家写作业,看到他家小区很漂亮,可是保安不让拍照,你会怎么说服他?
11、在这读书旅途中,小桂同学在整理教材背诵篇目时既惊奇又粗心,请你帮她把遗漏的内容补充完整。
诗中有景,李白夜发峨眉山,看到了“①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宁静之美;诗中有声,谭嗣同随父上任,听到了“终古高云簇此城,②______”的寂寥;诗中有画,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之音,看到了“③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明丽秋景;诗中有情,李商隐夜雨寄北,想象“④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有志,陆游僵卧孤村,以“夜阑卧听风吹雨,⑤______”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志;文中亦有志,诸葛孔明诫子曰:⑥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诗中有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⑦______,______”极富哲理,揭示了自然界新旧交替的规律;文中亦寓理,《论语·为政》通过“⑧______,______”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12、林庚先生评价孙悟空身上具有“传奇性的英雄性格与特征”,请你选择以下章节中的其中一章内容,简要分析孙悟空的“英雄性格与特征”。
(1)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2)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3)二心搅乱大能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4)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13、阅读竺可桢 宛敏渭的《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一文,完成小题。
①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领悟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考验,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感悟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②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 ;第二, 。
③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1】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完成第②小节填空:第一, ;第二, 。
(2)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
答: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
答: 。
【3】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
答: 。
14、赔偿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1】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赶买主→①____________→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______→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
【2】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⑤⑫段中划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分别简析“我”脸红的原因。
【4】“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15、阅读下面诗句,以“走过雨季”为题作文。
接受吧/尽情让雨拥抱你/洗净你的疲惫与彷徨/冷却你的不羁与梦想
走过雨季/才能铮亮你浑浊的眼眸/才能丰润你生涩的翅膀
走过雨季/涤荡灵魂/去追寻/心中那米暖暖的阳光
要求:
(1)600字以上;
(2)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