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小说,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例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2、演出后,校报记者发布了活动简讯,其中语言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中学校园艺术节课本剧大赛圆满落幕
校园快讯A2021年1月1日,**中学第十届校园艺术节课本剧大赛在艺术报告厅圆满落幕。B由于同学们的表演精彩纷呈,使台下观众目不暇接。C针对同学们的表演,评委老师给出了中肯的评价。D经过激烈的角逐,组委会评出一、二、三等奖,**中学校长为获奖队伍颁发了奖状。
A.A
B.B
C.C
D.D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一文,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并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B.《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写求师时,师严而礼恭,“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作者以鲜明的对比分辨事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C.《邹忌讽齐王纳谏》设喻说理,以小见大,由国事到家事,表明他是一位责任感强、有远见卓识的良臣。
D.《出师表》一文,言辞恳切,“报先帝而忠陛下”之情贯穿全篇。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刹那(chà) 桅杆(wéi) 凛冽(lǐn) 悄然不惊(qiāo)
B. 翘首(qiào) 医嘱(shǔ) 默契(qì) 惊心动魄(pò)
C. 紧绷(bēng) 镌刻(juàn) 轨迹(guǐ) 绽放(zhàn)
D. 要塞(sài) 咆哮(páo) 娴熟(xián) 殚精竭虑(dān)
5、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某学生毕业后用微信给老师留言:“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B.相机售货员小李打电话给送货员小张:“小张,你赶紧把刚到的新型号相机送几台过来,别耽误了我卖货。”
C.近日,听闻你家小女获“森林草原防灭火”征文比赛一等奖,真是可喜可贺啊!
D.爷爷为太爷爷百岁寿辰拟写邀请函正文:喜逢家父百岁寿辰,兹于1月2日18时,在鸿盛大酒店南山厅举办寿宴。敬请光临。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英雄,聚义梁山水泊,杀富济贫,抗拒官府,造反起义的故事。
B. 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C.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于买下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霸道的大兵抢走了。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 ,它告诉了我们学思结合的道理。
7、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祥子18岁时到北平城拉人力车,经过三年苦干终于凑足了钱买了辆新车,结果却连人带车被兵抓走,梦想第一次破灭。
B. 祥子卖了顺手牵来的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却因虎妞的事和刘四爷闹翻,买车的钱被刘四爷扣下,致使他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C. 祥子用虎妞给的100元买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却为了给难产死去的虎妞办丧事卖掉了车,他的努力全白费了。
D. 他最后一次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曹先生答应祥子来拉包月,小福子也可以来曹家帮忙,结果却因为小福子的死而彻底绝望。此后,祥子彻底堕落。
8、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彩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六处)。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解释加点字。
A.谈笑有鸿儒 鸿: B.斯是陋室 斯:
C.可爱者甚蕃 蕃: D.亭亭净植 植: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闻过则喜
C.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
D.濯清涟而不妖 康肃笑而遣之
【4】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1)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与“何陋之有”是否矛盾?为什么?
(2)《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9、古诗阅读
黄州寒食诗(二首)
[北宋]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定风波①
[北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本词作于1082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从以上两首诗和一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guī( )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____________(大放异彩 大显神威)。隶书庄众典雅,蚕头燕尾,厚重拙朴;草书恣( )意奔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楷书简爽端庄,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3)根据语境,从括号内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1、古诗文默写。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5)“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色两个角度勾画出激烈战斗的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姐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而人呢,能直立了,自然就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怛怩”。
【乙】
A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A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1】【甲】文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________【乙】文中的“A”是_____。
【2】任选一选段,结合内容分析该选段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3】“A”与【甲】文中批判的“人”是否也有共同之处?联系原著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13、阅读《世界最美的书》,回答下列小题。
世界最美的书
①2018年获得“世界最美的书”奖项的两部中国作品均是“古书新作”。其中《园冶注释》(张悟静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是我国著名林学家、造园学家陈植为明代造园学家计成所著《园冶》做的注释。《国冶》于1634年写成,为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同时也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茶典》(潘焰荣设计,商务印书馆出版)则以钦定《四库全书》中的八部茶学著作为蓝本,精选中国历代“茶”主题珍品书画九件作为插页,全面讲述刻画中国的茶文化。两位获奖设计师运用现代设计语言,恰到好处地将园林和茶这两种中国文化的典型元素呈现在世界面前。
②《园冶注释》一书文本繁体竖排,文字错落有致。富于韵律变化。新增明清江南园林(拙政园、问师园、留园)图片以及书法拉页作为隔页,丰富视觉感受。标题采用中国传统的木刻体(文字带有印刷墨迹)并做错位设置,令人追忆往昔岁月。
③考虑到古籍阅读特点,正文用纸选择了柔软的复古轻型纸,翻阅时手感舒适;插页则使用宣纸印专色油墨,表现书法和园林的气韵;封面特种纸似树木纹理,烫梅花风窗图式,典雅且兼具现代气息。
④最后配以复古的瓦楞纸函套,并做了仿古贴签使其更具古典韵味,整体气质温文尔雅,较好地体现了中国古籍典雅、沉静、古拙的气质。
⑤《茶典》内页纸张轻薄,有效减轻了书籍的重量,切口三面喷青金,与封面、腰封的色调融为一体,营造整体效果。
⑥内文双色印刷,数据修复后完美再现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小楷书法和白描手绘的艺术性使读者领略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静雅古朴之美。
⑦封面以欧阳询“欧体”笔画为基础,设计“茶典”两字,略去所有元素,以简洁手法突出主题,厚重大气。以封面材料为基础色,调以专色,从色彩色调上契合“茶”的主题。硬皮护封是精装书的传统做法,而此书封面材料轻盈柔软而富有质感,服帖宜于静心阅读。
⑧“世界最美的书”评选,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办,有将近百年的历史。它代表了当今世界书籍艺术设计的最高荣誉。这不是一个单纯看颜值的奖项,更看重的还有编辑设计思路与文本结构是否出人意表。
[注:“世界最美的书”组委会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2018年共收到来自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评作品600多件。国际评审团经过两天的精挑细选,最终推选出14件作品荣膺2018“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这些获奖作品分别来自荷兰、委内瑞拉、中国、瑞士、德国、日本、以色列和俄罗斯。其中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选送的两部作品《园冶注释》和《茶典》分别荣获“世界最美的书”银奖和荣誉奖。这也是“中国最美的书“选送作品继2016年和2017年之后,第三年有两部作品荣膺“世界最类的书”奖项。]
【1】获奖的两部书呈现了哪两个中国文化的典型元素?
【2】从审美角度看,《园冶注释》与《茶典》的书籍设计都具有怎样的整体特征?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方法)。
(1)《茶典》则以钦定《四库全书》中的八部茶学著作为蓝本,精选中国历代“茶”主题珍品书画九件作为插页。(_____)
(2)硬皮护封是精装书的传统做法,而此书封面材料轻盈柔软而富有质感。(_____)
【4】“这不是一个单纯看颜值的奖项”,它更看重的是什么?
细读文中第③段和第⑦段的画线句,说说这个奖项还看重了什么?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流泪的蓑衣
①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②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③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④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⑤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⑥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⑦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⑧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⑨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⑩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1】蓑衣被拟人化而富有丰富的人性味,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是用第几人称来讲述故事的?
【3】这篇文章有一种怀旧的情结,请结合蓑衣形象简要分析。
【4】“老屋”“土墙”在文中多次出现,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5、作文。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有时我们也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很多很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作文要求:文体不限,主题明确,思想健康,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