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 。 ,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 , ,更不能从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
②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
③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再“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
④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
A.②④①③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①④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对灾区人民,政府急需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B.在新居,我把你赠送的电子台历摆在了天天面面相觑的写字台上。
C.2010年,我国西南部遭遇了历史上一场罕见的旱灾,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灾救灾的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D.旁边的那匹野马微微昂着头,表现出一种轻捷的神情,这种神情又与它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长于记人,对后世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B.《昆明的雨》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表达了汪曾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C.美国作家罗素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我为什么而活着》。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有“五律”“七律”,通常为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
4、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明”一词,古籍上说,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
②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节日,也是一个弘扬孝道的古老节日。
③由此可见,清明代表着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来到了。
④清明节与其他传统节日不同,它在每年的时间并不固定。
⑤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按阴历,它是在二月末三月初。
A.①②⑤④③ B.②④⑤①③ C.③①②⑤④ D.④⑤①③②
5、选出下列句子中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加点的词语后句意不变的一项。
A.“中国式过马路”屡禁不止,是因为总有一些人对遵守交通规则不以为意。(不以为然)
B.《项链》这篇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有力地深化了主题,可以说是匠心独具。(别出心裁)
C.回到故乡,他见到老房子破败不堪,荒草丛生,不禁黯然神伤。(黯然失色)
D.邮轮刚刚停稳,前往鼓浪屿观光的游客便争先恐后地登船抢位置。(前呼后拥 )
6、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A.“强健”是形容词,“捶起来”是补充短语。
B.“瞳仁”是名词,“蹦跳的脚步”是偏正短语。
C.“的”是助词,“是”是动词,“十个”是数量词。
D.画线句的主语是“黄土高原”,谓语是“爆出”。
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陈阳同学沉着冷静,一人独得22分,为我队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
B.小张同学独具匠心,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C.这次竞选他作了充分的准备,演讲那天,他一粉墨登场,就受到了工人们的欢迎。
D.齐白石笔下的虾,憨态百出,栩栩如生,让人赞不绝口。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建文三年七月,平安①自真定率兵攻北平,营于平村,离城五十里,扰其耕牧。世子②督众固守。上③闻北平被围,召刘江问策。江慷慨请行,遂与上约曰:“臣至北平,以炮响为号,一次炮响,则决围;二次则进城。若不闻第三次炮响,则臣战死矣。臣若得入城守城者闻救至勇气自倍,宜令军士人带十炮,俟三次炮响后,为殿者放炮常不绝声,则远近皆谓大军继至,平安必骇散矣。”江遂进兵,与安战,悉如其策,大败之。
【注释】①平安:明朝名将。在平定燕王朱棣的叛乱中屡败燕军,两次险些刺死朱棣。②世子:燕王朱棣的儿子。③上:燕王朱棣。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叛乱,建文四年成功夺权,成为明成祖,故在文中称之为“上”。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营于平村 营:营地
B.世子督众固守 固:坚决
C.江慷慨请行 慷慨:正气激昂的样子
D.为殿者放炮常不绝声 绝:停止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臣若得入城守城者闻救至勇气自倍
A.臣若得/入城守城者闻救/至勇气自倍
B.臣若得/入城守城者闻救至/勇气自倍
C.臣若得入城/守城者闻救/至勇气自倍
D.臣若得入城/守城者闻救至/勇气自倍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平被围,形势很紧迫,燕王召见刘江询问对策。
B.刘江约定以炮声为号,第一声炮响表示突破包围。
C.刘江要求士兵每人带十枚炮弹在三声炮响后燃放。
D.刘江要求大部队在炮弹放完后相继进城攻击敌军。
【4】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江遂进兵,与安战,悉如其策,大败之。
9、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白云泉①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释)①白云泉: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公元825﹣826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此诗即为其间所作。
(1)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请选择任一角度说明理由。
(2)简要概括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10、某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性,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活动一:某班级为这次活动开展了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下面是全班49人的问卷调查的统计情况。
每天课外阅读时间 | 阅读的目的 | 阅读的内容 | 阅读习惯 | ||||
30分钟以下 | 35.2% | 老师要求 | 68.5% | 必读名著 | 48.6% | 会做读书笔记 | 19.2% |
30到60分钟 | 54.2% | 自己喜欢 | 23.1% | 流行小说 | 36.7% | 会做圈点批注 | 21.6% |
1小时以上 | 10.6% | 闲来无聊 | 8.4% | 其他 | 14.7% | 只读,从不动笔 | 59.2% |
(1)从这份调查表中,你发现某班级在阅读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请你为他们提出两条解决问题的恰当建议。
活动二:某班级开展了课外阅读经验分享会,下面是某同学分享短文《谈谈读书之乐》的一段文字。
读书不但能够提升个人综合素养,A而且能够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B读书也能够淳化社会风气、建构核心价值、建造文化氛围。
读着文人留下的优美文字,吟着墨客写下的动人诗歌,闻着一页页纸张散发出的阵阵书香,品着一个个句子流露出的浓浓情感,我快乐,我幸福。读书,如初春里赏杏花细柳让人心旷神怡;读书,C ;读书,D ;读书,如严冬里沐暖阳晴空使人怡然自得。
(2)这段文字画横线的A、B两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A句将 修改为 。
B句将 修改为 。
(3)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C、D两处各续写一个句子。
11、古诗文名句填写。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4)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7)前人评论《商山早行》“意象俱足,始为难得”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上曾经说过,即使中国发展壮大起来,也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的惨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句话也就是我们不想被侵犯,也不想侵犯他国。(用《论语》中的话填空)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薛霸两只手拿起水火棍,望着卢员外脑门上劈将下来。董超在外面只听得一声扑地响,慌忙走入林子里来看时,卢员外依旧缚在树上,薛霸倒仰卧倒树下,水火棍撇在一边。董超道:“却又作怪!莫不是他使的力猛,倒吃一跤?”仰着脸四下里看时,不见动静。薛霸口里出血,心窝里露出三四寸长一枝小小箭杆。却待要叫,只见东北角树上,坐着一个人。听的叫声:“着!”撒手响处,董超脖项上早中了一箭,两脚蹬空,扑地也倒了。那人托地从树上跳将下来,拔出解腕尖刀,割断绳索,劈碎盘头枷,就树边抱住卢员外放声大哭。
②卢俊义道:“虽是你强救了我性命,却射死这两个公人,这罪越添得重了,待走那里去的是?”燕青道:“当初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今日不上梁山泊时,别无去处。” 卢俊义道:“只是我杖疮发作,脚皮破损,点地不得。”燕青道:“事不宜迟,我背着主人去。”便去公人身边搜出银两,带着弩弓,插了腰刀,拿了水火棍,背着卢俊义,一直望东边行。
(1)文中燕青救卢俊义的情节与鲁智深在 (地点)救林冲的写法很相似。
(2)结合小说前后情节,概括“当初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是怎么回事。
13、现代文阅读。
“中国女辛德勒”钱秀玲
张雅文
①1913年3月12日,钱秀玲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开明的乡绅家庭。1929年,16岁的她随同哥哥到比利时留学,22岁便获得了鲁汶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②1935年,钱秀玲与白俄罗斯青年贝尔兰基结为伉俪。婚后,她随丈夫来到距离布鲁塞尔170公里的偏远小村艾尔伯蒙,开了一家诊所。
③1940年5月,纳粹德国占领了比利时。1943年3月,村里一个叫罗杰的反战青年因炸毁德军铁路被盖世太保①逮捕,绞刑布告都贴出来了。全村陷入绝望之中,拥到罗杰家里哭作一团。钱秀玲忽然想到德国派驻比利时的军政总督法尔根豪森将军早在1934年曾担任过蒋介石的高级军事顾问,与她堂兄钱卓伦将军的私交甚笃。于是,钱秀玲带着当地的市长、罗杰父母及全村父老乡亲的联名求情信,冒着生命危险,奔赴170多公里外的布鲁塞尔,见到了法尔根豪森。法尔根豪森欣然同意帮忙,将罗杰的死刑改成了苦役,另一名同名的死刑犯也因此获救。
④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从此,钱秀玲成了比利时人民心中的英雄。全国各地被押人员的家属纷纷向她求助。她风雨无阻地奔波在艾尔伯蒙与布鲁塞尔之间,冒着被盖世太保逮捕的危险,扔下几个年幼的孩子,营救那些抵抗者。从1943年3月到1944年5月,经她手究竟救了多少人,她自己已经记不清了。
⑤花甲之年的法尔根豪森将军,不顾被希特勒撤职杀头的危险,游说柏林总部赦免反战人士的死刑。他对钱秀玲说:“我非常钦佩那些抵抗者的爱国行动!”他叮嘱她说:“一定要把赦免名单亲自交到我手里,免得落到他人手里惹出麻烦!”
⑥1944年6月8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的第三天,艾克兴市的抵抗组织击毙了3名盖世太保军官。盖世太保立刻包围了小镇,逮捕了96名青年男人,并宣布36小时之内必须交出枪杀盖世太保官员的游击队员,否则每次枪毙15人。人们在绝望中又想到了钱秀玲,他们从地下室草堆里翻出一台老掉牙的雪铁龙汽车,从德国人那儿偷来汽油,跑了160多公里,半夜12点找到了钱家。钱秀玲拖着5个月的身孕,跟着3个陌生人连夜赶往艾克兴市。第二天上午,她最后一次见到法尔根豪森,说明了来意。法尔根豪森说:“我现在的处境很糟,盖世太保在严密地监视我,我很快就要被解职了。但我会利用手中最后的权利来拯救这些无辜的生命!”
⑦96名人质果然获救,他们被押往德国的集中营去干苦力,直到二战结束。暗杀希特勒的“七二〇”事件失败之后,1944年7月29日,法尔根豪森被盖世太保秘密逮捕,关进了集中营。
⑧二战后,比利时政府特授予钱秀玲“国家英雄”勋章,并将一条街命名为“钱秀玲女士之路”。钱秀玲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国王和王后将亲自签名的合影赠送给她,留作纪念。
⑨1948年初春,法尔根豪森以比利时头号战犯的身份被押回布鲁塞尔接受军事审判。钱秀玲得知后,立刻到监狱里去探望他,而且不畏舆论压力,为这名阶下囚将军四处奔走呼号,答记者问,发表文章,向社会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我在大战期间为比利时人民做了一点儿事情,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将一事无成!” 在法庭上,她以证人的身份,向法官出示了当年被法尔根豪森赦免死刑者的联名信,并请来数名被营救过的人出庭作证。1951年3月,在监狱里度过了7个春秋的法尔根豪森,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他在监狱里仅关了1年后就被提前释放,在德国度过了平静的晚年生涯,直到1966年去世,享年88岁。
⑩钱秀玲于2008年8月1日在布鲁塞尔安然辞世,享年95岁,比利时人民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选自《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注】①盖世太保是德语“党卫军国家秘密警察”的缩写Gestapo的音译。
以下是两名同学读完文章后就一些话题进行的交流,请你根据上下文,补全对话。
【话题一】为法尔根豪森求情的事要不要详写
甲:文章详写了钱秀玲(1) 、(2) 和为法尔根豪森求情三件事情。比利时政府授予钱秀玲“国家英雄”勋章是因为她帮助了比利时人民,因此为纳粹将军法尔根豪森求情这件事不必详写。
乙:这件事详写是有道理的。我的理由是:(3) 。
【话题二】传记的真实性是怎么体现的
乙:文章从钱秀玲的出生写到她的辞世,这些时间词可以体现出传记的真实性。
甲:还有(4) ,也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乙:我还关注到文中画线句写到许多具体的数字,也有这样的作用。这是我写的批注:
①盖世太保立刻包围了小镇,逮捕了96名青年男人,并宣布36小时之内必须交出枪杀盖世太保官员的游击队员,否则每次枪毙15人。②人们在绝望中又想到了钱秀玲,他们从地下室草堆里翻出一台老掉牙的雪铁龙汽车,从德国人那儿偷来汽油,跑了160多公里,半夜12点找到了钱家。③钱秀玲拖着5个月的身孕,跟着3个陌生人连夜赶往艾克兴市。 | 【批注】三句话三组数字,第①组数字表明了人质数量之多及情况之紧急;(5) 。 |
甲:你的批注很好。因为作者写得很真实,才让我们感到自豪、感动和钦佩!
1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碎片化”主题阅读
(材料一)
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中央民族大学一学生说:“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有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地阅读。”
(材料二)
“微博体”“微信体”走马灯般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你来或者不来”就堂而皇之成了“见与不见体”。每一个“体”都很短命——存活时间三天至一周不等,它的生命取决于下一个“体”到来的频率。“甚至有学生感叹:都不知道140字以上的东西怎么写了。”上海一中学语文教师对此表示担忧。
(屈一平《要屏幕阅读,还是图书阅读》)
(材料三)
一个《我用1000条微博的时间来读一本书》的帖子,引起了网民的热议和大量转载。文中提到:“作家要写成一本书,不同于写一篇博客,写一次报道,他动用的是他全部的人生经历,从构思到写作,花上几年,每一个句子都有过推敲,每一个观点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再静静等待从流行到成为经典。”
(罗荣海《网络时代别冷落了经典》)
(材料四)
读书现状调查表
学段 调查项目 |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 1.5小时 | 1.2小时 | 0.5小时 |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 45.6% | 35.8% | 27.8% |
【1】根据材料,下面对“碎片阅读”的不良影响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碎片阅读”注重信息读取,缺乏深层的思考。
B.“碎片阅读”容易使读者养成随意性的习惯。
C.“微博体”“微信体”琳琅满目,学生无所适从。
D.“碎片阅读”容易导致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下降。
【2】请结合材料概述什么是“碎片阅读”。
【3】初中学生经典阅读存在什么问题?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经典阅读的必要性。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离不开分享。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自然的馈赠;诗书礼乐,衣食住行,我们分享人类文明,至爱亲情。我们会分享知识、见解、体验。也会去分享美食、雅趣、乐事……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