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嗥鸣(háo) 迭起(dié) 澎湃(bài) 慷慨淋漓(kaì)
B. 彷徨(páng) 花圃(p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jiǒng)
C. 凹凼(dàng) 涎水(dián) 徘徊(huái) 烟雾缭绕(rào)
D. 校注(xiào) 弄堂(nóng) 倔强(jué) 潜移默化(qián)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是超出环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强度排放造成的。(这句话句式杂糅,去掉“根本原因”或“造成的”)
B.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创作的“永州八记”被后人视为山水游记典范,具有开创性。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D.竺可桢在《大自然的语言》这篇事物说明文中,按时间顺序谋篇布局,先提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继而说明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再说明决定物候的因素,最后指出物候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年以来,中国股市气冲斗牛,广场舞大妈纷纷转移战场,杀入股市。
B. 受利益驱使,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C. 去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前来岳麓山观光的中外游客鳞次栉比。
D. 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课文《松鼠》是根据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所著的《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改写而成的。文章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
B、《月迹》一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全文重点部分是寻月亮,立意深刻而丰富。
C、《我们家的男子汉》生动细致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课文是按照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的。
D、《国宝—大熊猫》开篇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科研价值”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然后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方面概括大熊猫的珍贵。课文按照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海燕”是一种海鸟,常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海面上飞翔。在俄语中,“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B.《海燕》是一篇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散文,采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无畏的战斗精神。
C.“——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海燕在呼喊,呼喊激烈而伟大的革命运动就要到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
D.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本文除了对海燕进行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来进行比较。
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B.为了迎接首届文化艺术节,小龙和小钱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话剧。
C.杨绛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回顾了一幕幕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场景。
D.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因为其中的内容如此丰富,浮光掠影的浏览根本无法完全体会。
7、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嶙峋 推祟 筋疲力尽 络绎不绝
B.赋闲 慰勉 张目结舌 长途拨踄
C.窒息 濒临 妙手偶得 詹何钓鱼
D.琐屑 狼藉 自出新裁 重峦叠嶂
8、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记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
(1)阅十余岁(_________) (2)棹数小舟(_________)
(3)如是再啮(_________) (4)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4】从打捞石兽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分别是怎样的人?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写自然现象,其实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B.“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写出边海贫民居无定所极其艰苦的生活。
C.“翔”字形象地描写狐狸、野兔放肆飞蹿的情形,这给荒蛮环境带来生机。
D.这首诗呈现了边海地区残破荒凉的景象,表达作者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2】“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请简要分析。
10、学校开展“走进南博”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和小玄、小武完成以下任务。
南京博物院已连续举办六届“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不仅观众们可以前往观看各类展品展演,还能参与各项精彩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奔赴美好生活——文脉”。活动开始时间是2022年5月18日19点,地点在中山东路321号南京博物院,预约名额共2600个。活动当天,多家媒体前往现场采访并调chá市民们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
【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出汉字。
奔( ) chá( )
【2】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下午放学时,团委吴老师跟小武说:“请通知你班担任‘南博’公益讲解员的学生,明天下午4点到教学楼二楼会议室集中,我将对他们进行培训。”小武在第二天上午向相关学生这样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下信息为展品“郢爰”拟写一条宣传语,以便前来参观的游客加深印象。
“郢爰”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黄金货币。南京博物院收藏了一些“郢爰”,其中一块重610克,是镇馆之宝,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大的黄金货币。南京博物院曾派人去这些“郢爰”的出土现场进行再挖掘,但并无更多收获。这些“郢爰”当年的主人是谁?它们为何被埋藏于此?这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
【5】有参观者问讲解员小武:“‘博物馆奇妙夜’这么好的活动,为什么只允许2600人预约报名?预约名额那么难抢,真是太为难人了!”下列应对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对不起,我只是个公益讲解员,不清楚您的问题,没办法回答您。
B.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您反馈的问题我会及时转告给相关领导。
C.这项活动已举办六年了,一直这么安排,别人也没觉得有问题啊!
D.2600个名额已经不少了,何况您不是抢到了吗,有什么可抱怨的?
【6】活动结束后,小玄写了消息,下面是导语部分。下列最适合做标题的一项是( )
2022年5月18日,南京博物院举办第六届“博物馆奇妙夜”活动,2600名参观者在夜色中畅游南京博物院。我校20名学生团员担任本次活动的“公益讲解员”,每人负责介绍一个展品。他们细致周到的讲解服务获得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A.2022年南京博物院再次举办了“博物馆奇妙夜”活动。
B.2600名观众在夜色中畅游南京博物院,饱览了历史文化。
C.我校团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南京博物院的讲解活动。
D.我校团员在“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中的公益讲解获好评。
11、默写
(1)未至, 。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
(2)天倾西北, ;地不满东南, 。(《共工怒触不周山》)
(3)描写木兰得胜归来后,恢复女儿装的诗句是: , ,
, 。(《木兰诗》)
(4)《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 。
12、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片段一】
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他冷饮。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地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的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1】上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国别)_____(姓名)
【2】片段一中,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
【3】片段二中,少年先锋队员后来是在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
1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温暖的鞋
①劳伦斯·德普里默是美国红约警察局的一名普通警察,虽然这个25岁的小伙子进入警局只有两年,但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经常受到上司和同事们的赞扬。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因做了一件自认为“天经地义的小事”,竟一夜间成了全世界的名人。
②不久前的一个晚上,劳伦斯被派往广场执行反恐执勤任务,正当他学锡地四处逐逻时,无意中偶然地一警,看到了一个年长的流浪汉,这个流浪汉正背靠玻璃橱窗坐在地上,蜷缩着身体,光着双脚在一角瑟瑟发抖,刺骨的寒风仿佛正穿透他的身体呼啸而去。眼前的一幕让劳伦斯感到很难过,他回忆说:“当天晚上很冷,我周身的血液仿佛都要被冻住了,穿了两双袜子还觉得阵阵发冷。而这个流浪汉不仅光着的脚冻得通红,而且脚上还布满水泡。我不禁上前和他聊了一会儿,知道他叫莱特·威廉姆斯,由于一直找不到工作,只好到处流浪。听完他的叙述,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力量推动着我,我就径直走到一家鞋店,按照他告诉我的12码尺寸,买了一双鞋给他送过去,然后蹲下身来帮他穿上,又往他的手里塞了一杯热咖啡,心里轻松了许多。他喝完咖啡后,连声对我说“谢谢”,就穿着鞋子离开了,我也回到岗位上继续执勤。”
③劳伦斯不知道的是,当他跪着身子帮流浪汉穿鞋子时,一位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游客无意间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当即用手机拍了下来,并传到了纽约警察局官方页面上,照片上,劳伦斯半跪着身子,正专注地把鞋子套在流浪汉的脚上,此时明亮的灯光从商店的玻璃橱窗中透由来,照在两个人身上,笼上一层暖暖的光晕。这名游客说:“当我看到这个警察跪下来帮流浪汉穿上鞋子的样子,情不自禁地对这个小警察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④这张温暖的照片传到网上后,感动了无数网民。仅一天时间,照片已被浏览160万次,超过16000个网友发表评论。
⑤劳伦斯并不知道自己的照片被放到了网上,当同事告诉他后,他感到很震惊:“我当时并没有想很多,只是觉得他需要帮助,所以我就决定给他买了双鞋,这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
⑥劳伦斯买鞋的鞋店老板卡诺说:“当晚的天气特别冷,街上行人稀少,我也正准备关门,这时劳伦斯来到店里,他的脸冻得通红,他告诉我,他要给街边一个名叫莱特·威廉姆斯的流浪汉买鞋,我和员工们听了都感到震惊。虽然我们都是纽约人,说实话,我对街边的流浪汉已经视若无赌。而劳伦斯的举动不由得让我反思,于是我也决定做点什么,就主动给他打了折扣,将100美元的靴子以75 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他。从那时起,我就将当时的收据一直放在皮夹里,要让它时刻提醒我, 。
⑦这张温暖的照片也在中国新浪微博上成为热门话题,同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慨道:“在颂扬这个名叫劳伦斯·德普里默的普通警察的同时,我们能否也想一想自己?是的,很多事我们都可以去做但又往往视若无睹而不去做。这取决于你在那个瞬间,有没有听到自己心灵的声音,从而付出更多。而这份关于温暖的思考,也送给了我们所有的围观者。”
(选目《请感读本·道德篇》,有删改)
【1】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这件“天经地义的小事”。
【2】阅读文中的划线句,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1)这个流浪汉正背靠玻瑞橱窗坐在地上,烤缩着身体,光着双脚在一角瑟瑟发抖,刺骨的寒风仿佛正穿透他的身体呼啸而去……当天晚上很冷,我周身的血液仿佛都要被冻住了。(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2)劳伦斯不知道的是,当他跪着身子帮流浪汉穿鞋子时,一位来自关国亚利桑那州的游客无意间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当即用手机拍了下来。(这一幕何以“动人”? )
【3】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在第⑥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4】作为一位看到这故事和照片的读者,请你在这个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下留言。
要求:
①结合劳伦斯·德普里默的行为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评论:
②不少于80字。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超重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是犯了错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这样的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而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⑤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⑥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文章中的“我”在机场看到的情景。
(2)结合全文,请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文中两处加点的“气哼哼”的原因一样吗?试作分析。
①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
②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
(4)有人认为第⑤段写的是与前文相同的事情,有重复之嫌,你怎么看?
(5)文章以“超重”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5、按要求写作文。
题目:追赶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600字左右;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