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丽水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老师说过,如果在说话或写作中出现了病句,会影响表达效果。所谓病句,就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即语法错误)或客观事理(即逻辑错误)的句子。请你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漂泊》,作者是一位毛里求斯华裔作家之手。

    B.张老师已经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那些孩子。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D.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生在农村,从小就学会了干各种农活,改变农村面貌植根心底。(在“改变农村面貌”后加“的愿望”)

    B.网络纪录片《生活如沸》第二季以火锅为切入点,观察生活百态,探寻人文内涵。(将“观察”改为“洞察”)

    C.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利用、传承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将“利用”与“传承”调换位置)

    D.海洋公园的春天,堪称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实乃观赏美景的绝佳去处。(在“堪称”前面加“可以”)

  •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匈奴大入边入边侵入边境。

    B. 天子先驱至(先驱马车中前面的一匹奔跑的马。

    C. 天子将要。

    D. 其将可袭而虏也(固:必,一定。)

     

  • 4、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梅尧臣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各有短长。

  •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礼/    /草莺飞    挑拨离/亲密无

    B.闭/要    加/差披拂    词夺理/自不息

    C.警/睡    趣/水波不    置之外/日如年

    D.蛮/纵    /将就木    雨顺/南腔北

  • 6、小红梳理了一些文学与文化常识,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奇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最大的特点是实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C.“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后来“社稷”被作为国家的代称。这种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

    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表示进入成年。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古时称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B.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一句,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C.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觥筹”,“罍而歌者”中“罍”,“衔觞赋诗”中“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D. 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或某一形象、某一场景的情况。如“三尺”指代“法律”,“寸管”指代“笔”,“杏坛”指代“教坛”,“簪缨”指代“官位”。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逍遥游》)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辨也。

    (选自《逍遥游》)

    1解释下面的加下划线词。

    (1)而飞怒________

    (2)怪者也________

    (3)海运则将于南冥________

    (4)抟扶摇而者九万里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4这两则寓言故事蕴含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1)我选:

    (2)赏析:

    【1】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班级开展口语交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小林找到一则材料,希望大家能根据语境,帮他在横线上补写一句得体的话。

    下雨天,一个妇女带着她的宠物上公共汽车,那小狗又湿又脏,妇女对售票员说:“我愿意替狗付钱,希望你允许它和其他乘客一样有一个座位。”售票员回答说:________

    (2)小林的爸爸只要一走进自己的卧室,就喜欢打开所有的灯,即使是出来到餐厅吃晚饭、到客厅看电视或外出散步,都不关灯。小明的妈妈提醒他离开卧室时要随手关灯,小明的爸爸却说:“电费便宜,咱家负担得起!”

    如果你是小林,学习了“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后,听到这话,你会怎样帮他应对?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句子。

    读经典诗文,品百味人生。《关雎》中,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主人公因思念长夜无眠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出来;《蒹葭》中,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主人公顺流追寻伊人时,发现伊人好像在水的中央,看似相距不远却终不可接近的幻想;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安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与孤独之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美景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用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含蓄地表达了他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依据名著《西游记》内容填空。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选段出自《西游记》,该节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叫①___________请根据文段中对话描写,孙悟空具有②_______的性格特点,唐僧具有③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学会转身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 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 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 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3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

    4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

    蒋卫国

    ①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

    ②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过,古诗“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懂得和执着”。对照起来,如今短视频中的人间百态、电视电影中的光怪陆离,凭借一时的耳目刺激,固然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但同那些积淀了千年的古典诗词相比,似乎少了些更有价值的审美层次。

    ③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在唐代的中央大学里就读着大量“国际学生”。日本留学生晁衡考过了唐朝的科举,一度官至节度使。他代表大唐出使日本国,王维为他赋诗赠别:“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在长安国子监留学数年后科举及第,到南京出任深水县尉,写下了包含诸多诗词的《中山覆篑集》,成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之作。当我们读到中国古诗中的博大胸襟,了解到千余年围绕着中华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圈”,我们便不会妄自菲薄,丢掉中华民族的自信之魂。

    ④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那些风格各异的五言七言,好比一颗颗时空胶囊,将千百年前人们的喜怒哀乐封装于此,穿越时空,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发现,自己和那些逝去的身影共享着中国人的古老情愫。“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位唐代的学生,好不容易抄完了课文,开始向老师撒娇:明天就是周末了,今天可以早点放我回去吗?诗中吐露的急切之情和现在的孩子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爱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临别赠言互相慰勉。遇到挫折时,我们仍常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我激励……百代之下,其情一也。

    ⑤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在这些方块字中,汉字的音韵和诗人的情感互相激发,成为后代中国人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陶渊明在田园之间,虽箪瓶屡空,却诗酒作伴,怡然自乐;七百年后的苏东坡,在被贬的逆境之中,翻阅着陶渊明的诗集,留下了142首与“偶像”对话的《和陶诗》,从中汲取着安贫乐道、悦纳生活的能量;陆游在南宋偏安一隅的屈辱中锐意进取,在狂风骤雨中僵卧孤村,却仍渴望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面对铡刀,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慷慨就义……这些历久弥新的诗篇铸就了现代的民族精神。

    ⑥在这些古典诗文的韵律中,我们能找到情感与理性、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

    ⑦21世纪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因为在这个时代,技术绝对主义带来了人的异化,教育“立人”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了解了往日的荣光与自信后,我们便拥有了沉积千年的文化定力,不会被眼前的狂蜂浪蝶迷了眼睛;古人的所思所想鲜活地跃动于我们眼前,中国人独有的生活习惯与情感传统,将相隔百代不曾相识的我们和他们,联成一个文化的整体;在面对现实中的不幸时,我们可以从古人的遭遇中寻求智慧与情感的支持,在吟诵中感动,在感动中培育健全的人格,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

    (选自《新华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诗句填入第④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开头段与结尾段的问句,都有引起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B.选文第②段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短视频以及电视电影呈现的审美价值。

    C.选文第⑤段提到了四位诗人的事例,这四个事例的顺序可以相互调换。

    D.选文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选文哪一段的论据?请阐明理由。

    长征途中,前有娄山天险,后有追兵将至。娄山关一场恶战令人心忧,而毛泽东主席则有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气与信心,正是从容不迫、英雄本色。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记忆,那么珍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成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快乐。”

    的确,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的构建也离不开父母。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  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数在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