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在“自我保护”后加上“的意识”)
B.能否拥有正面、积极的“家风”,对提升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有着良好的影响。(删去“能否”)
C.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目前的当务之急。(删去“目前”)
D.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不久前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排名保持在第十四位。(删去“保持”)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科学发展到今天,谁还不否认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呢?
B. 我不但支持他,而且连反对过他的人也支持他了。
C. 这种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
D. 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迅速,见效之广泛,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3、句中加点字读音、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 以我酌油知之。 以: 因为 酌:zhuó 《卖油翁》
B.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转:zhuàn 《木兰诗》
C.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 只是 涉:shè 《孙权劝学》
D. 公亦以自矜 矜: 矜持 矜:jīn 《卖油翁》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落(zháo) 粗犷(guǎng) 贮蓄(zhù) 九宵云外(xiāo)
B.诀别(jué) 静默(mè) 霎那(shà) 关怀倍至(bèi)
C.荫蔽(yīn) 徘徊(huái) 侍弄(shì) 人声鼎沸(dǐng)
D.嘹亮(liáo) 窜向(cuān) 匿笑(nì) 翻来复去(fù)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pàn),容不得闭塞(sè)。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我深深闭了柴门,伫(zhù)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qiàn)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
C.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áo)首而望、屏(bǐng)息敛声的一刹那。
D.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gǔ)如泉;或淌过石板,潺(cán)潺成溪。
6、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肖像(xiào) 潜伏(qián) 相形见绌(chù)
B.酝酿(yùn) 殷红(yān) 鲜为人知(xiān)
C.捕获(pǔ) 上溯(sù) 忍俊不禁(jīn)
D.臆断(yì) 迸溅(bìng) 鳞次栉比(zhì)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lǎng) 静谧(mì) 蜷伏(juǎn) 匿笑(nì)
B. 激荡(dàng) 狭隘(ǎi) 沉寂(jì) 滑稽(jī)
C. 应和(hè) 着落(zhuó) 粗犷(guǎng) 荫蔽(yīn)
D. 奥秘(mì) 热忱(zhěn) 坍塌(tā) 澄澈(chè)
8、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信钓于城下,诸母①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注释】①母:文中指老大娘。 ②漂:洗涤丝棉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虽长大,好带刀剑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B.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C.信亡楚归汉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D.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下列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B.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C.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最初以做衣服为生,却又不善长做买卖,因而穷困潦倒,常常食不裹腹。
B.韩信离开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都是因为得不到重用。
C.韩信能够被拜为大将军既是因为他本身是普天下再找不出第二个的人才,也是因为萧何的发现和推荐。
D.刘邦后来答应隆重地拜韩信为大将军,足见他不甘心只做一个汉中王,早就有争天下的野心。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9、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甲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望岳
[唐]杜甫
西岳①崚嶒②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③入谷无归路,箭栝④通天有一门⑤。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释】①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②崚嶒(líng céng):形容山势高峻。③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④箭栝(g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⑤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人生好似攀登。甲乙两首《望岳》先后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诗人笔下的“岱宗”和“西岳”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10、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留下来的民生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这里面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共同构成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你们小组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中,你们对于为什么要进行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清晰了,请列出三条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
【2】小组进行阶段性研究成果汇报时,大家聚焦到文化遗产的现状。请你至少列举一条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建议。
11、按要求默写诗句。
林庚先生认为,中国是“诗的国度”“楚辞的少年精神直贯唐诗”。“少年精神”是一种乐观豪放,富有新鲜感的青春气息。生活中本来并不都是欢乐,青春难道就没有悲哀吗?人能一直少年吗?但有“少年精神”的人,总是能保持着希望和奋斗的热情。如替父从军的木兰,在艰难的环境中,展现了自己的英勇智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如远赴边塞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面对着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并不沉浸于悲苦,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马上相逢无纸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在《晚春》中对珍惜时光,尽情舒展生命本色的百花表示敬意: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写出“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李白,在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诗中加入骀荡的春风,让人感觉到温暖希望:“谁家玉笛暗飞声,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连放弃了名利羁绊,晚年隐居于辋川别墅的王维,在那首《竹里馆》中也展现出了精神的放松与美好的情趣:“独坐幽篁里,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它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艰难万分地往上滚动那巨大的粪球。它一直是倒退着在推动。我在寻思,它是运用何种稳定神功把这么个庞然大物稳定在斜坡上的。啊!稍一协调不好,它便白忙活半天了:粪球滚落下去,把它连带着掉下去了。然后,它又开始往上爬,不一会儿又掉了下去。它随即又往上爬,这一次走得挺好,艰难路段总算通过了,原来是一个禾本植物的根在作怪,让它摔下去好几次……
(1)以上文段出自____________(人名)的著作《昆虫记》,他一反常态,用____________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2)选段中的昆虫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1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船的事
路明
①我爸无意中说起,在他考入师范之前,有过一段在船厂当青工的经历,这触动了我妈的浪漫神经。我妈想起小学时集体参观江南造船厂的情景:小朋友们排着队,仰头看高大的船坞,江风阵阵,黄浦江船鸣。我妈托腮问,你们造什么船,万吨轮吗?我爸只好讪讪地回答,水泥船啦。
②小镇去上海有三条路。一是铁路,镇北的夏驾桥有一个小站,沪宁线上几班慢车在此停靠。一条乡间小路通向夏驾桥,刮风一阵土,下雨一身泥。二是公路,在汽车站等候县城发往安亭的班车,一路折腾到静安寺的外婆家,四五个小时过去了。三是水路,江南水路通畅,坐船是传统的出行方式。
③以前,小镇周边的村庄普遍种双季稻,冬天还要种一茬小麦或者油菜。一年收获三回,肥料就不够用,农民摇着简易的水泥船,去上海郊区的粪站拉粪,一船能拉五吨。那是庄稼人的宝贝。我爸初中毕业后插队当农民,也曾领受过几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两个壮劳动力轮流摇船,来回两天,算双工分。薄暮时分,河面倒映着晚霞,小船欸乃而行,船桨荡开涟漪,两岸风景后退……以至后来老师教我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我总会想到那诗情画意的场景。
④我小时候喜欢扒着桥栏,看往来的船只。最好看的是拖船,为首一艘马达突突,后边跟着长长的一串,像蜈蚣一样,像火车一样。夏天,和小伙伴们捏着鼻子从桥顶往下跳,溅起高高的水花。船老大高声骂,小猢狲,不要命了。
⑤除了水泥船,农民家里还有一人宽的小木船,船身和船桨刷了桐油,靠人力划。镇上有碾米厂、缫丝厂和榨油作坊。一大清早,小船摇曳,划开水道,送蚕茧来,送稻谷来,送菜籽来。那样的日子,老街热闹得像过节一样。下午,男人醉倒在大大小小的酒馆里, 女人买了布和鞋,买了糖果和油盐酱醋,买了自动铅笔和彩色橡皮,独自划船回去,把老街的一部分带回村里。
⑥我妈在上海住院的那一年,我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放学后,我久久地坐在江边, 看船。江风阵阵,空气里有鱼和河蚌的腥味。黄昏时,女人蹲在船头,用捡来的树枝生火,升起明亮的蓝色的烟,和小镇人家的炊烟似乎不同。不一会,飘来红烧鲫鱼和咸肉菜饭的香味。两三岁大的船家小孩,捧着铁皮小碗,专心地吃饭,一对光脚在船沿晃荡。我饿了,可是我不想走。这些随处停泊的船,这些生活在船上的人们,满足了一个南方孩子对游牧生活的想象。在河道纵横的江南,他们才是最自由的。
⑦奶奶喊我回家吃饭了。我不吭声。让我的名字在风里多飘一会,像炊烟。
⑧在那个寂寞的暑假,我和一个船上的男孩交上了朋友。男孩比我大一岁,假期跟爸妈出来跑船,每隔三四天来一次小镇。我带他打街机,钓龙虾,吃老街的油墩子和糖枣,他带我到船上玩,送我新鲜的河蚌和油炸的小鱼。他爹娘是典型的苏北船民,高大黝黑,五个脚趾分开,吸盘一样紧扣甲板。我妈还在住院,我有点羡慕他,不知谁更像在漂泊。
⑨那个泥鳅一般黝黑的男孩,用平静的语气告诉我,他老爹刚做了决定,不打算再让他读下去了。老爹说,跑船的,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会做带小数点的加减法,看得懂水路图,已经足够。其他的,要从风里浪里学到。
⑩他娘在船上喊,家来。他应了一声,飞快地跑回去。他走了之后,黄昏变得空荡。
⑪我见过船民睡觉的船舱,在甲板底下,略低于水面。我无数次想象躺在里面的感觉,会不会像睡在水里。很多个夜晚,我都想推开门跑出去,跑到河边,随意跳上一条船,听一夜的水声。第二天早展,发现自己醒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⑫可惜,关于船的事,在斑驳与繁华中,渐渐成了历史。河道里,唯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观光船在徐徐前行。河岸边那些零零散散的人家,也换成了大大小小的特色商铺,每至夜晚,任由霓虹流转,及至洒满这条熟悉而陌生的河道。
⑬其实,梦也是一条船,它将童年时那些关好而忧伤的过往,折成一只满载温柔的船,一夜间行过千山万水,又悄无声息地停靠在二十年后的这个清展。
(选自2018年5月25日《文汇报》,有删改)
【1】本文围绕“船”重点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
【2】第②段中,作者花了不少笔墨写“铁路”和“公路”,不属于“船的事”,这些文字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理解。
【3】拉粪本是一件苦差事,但第③段却将其写得诗情画意,有什么用意?
【4】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奶奶喊我回家吃饭了。我不吭声。(联系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蘊含的丰富情感。)
(2)他走了之后,黄昏变得空荡。
【5】余光中先生说:“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当他的思想与文字相遇,每如撒盐于烛,会喷出七色的火花。”本文作者通过“船的事”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写出你的感悟思考。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石缝间的生命
林 希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一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细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
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它们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
⑥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最为令人感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昂首挺胸,傲然挺立。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
⑦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更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籽,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它的花卉生长得更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⑧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
⑨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⑩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1】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和最后一段在文中分别有何作用。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
(2)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昂首挺胸,傲然挺立。
【3】作者在第⑨段中说,石缝间的生命“是生物学与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深刻含义。(用原文句子回答,可作删改)
(1)生物学:___________
(2)哲学:___________
(3)美学: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5、题目:细微之处见真情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字数6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