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某密闭容器内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反应前后容器内物质都是混合物
D.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2、利用催化剂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X的化学式为
A.CO
B.CH4
C.CH3OH
D.C2H5OH
3、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白糖
B.食盐
C.淀粉
D.味精
4、下列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碎蛋壳里含有钙元素
B.实验②:碟子底部变黑,说明蜡烛只由碳元素组成
C.实验③:试管壁发烫,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热
D.实验④:瓶内水位降低,说明呼出的气体不溶于水
5、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C.
D.
6、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脱离空间站
B.自由下落
C.外壳烧蚀
D.打开降落伞
7、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少的是
A.锌和稀盐酸
B.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8、二氧化锆()性能稳定,其生物相容性、美观性和强度都非常好,是临床上做全瓷牙的一种常用的材料。二氧化锆中锆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4
C.+4
D.+6
9、载人航天器中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为,则X的化学式为
A.Li
B.Li2O
C.Li2O2
D.LiOH
10、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C.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其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
11、如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水的质量可以由食盐的溶解度计算得出
B.当②中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C.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
D.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12、下列变化主要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小苏打制汽水
B.氢氧化钠制叶脉书签
C.溶洞的形成
D.医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13、下列关于CO2实验室制取及检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制取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方法
D.检验CO2
14、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一段时间气体后,点燃酒精灯加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A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工业尾气是CO
B.若观察到A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说明工业尾气是H2
C.若观察到A处黑色固体无明显变化,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工业尾气是CO2
D.B处装置既可检验CO2,也可收集工业尾气
15、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以下关于物质的构成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由水分子构成
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C.铁由铁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16、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向弯形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蓝色火焰
B.气球的主要作用是缓冲装置内的压强变化
C.高锰酸钾的作用是提供氧气
D.该装置有利于进行硫粉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
17、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Co是由大量C原子构成
B.能量观:缓慢氧化不会伴随能量变化
C.转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18、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水
B.用稀盐酸鉴别黄金和黄铜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别N2和CO2
D.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与棉花
19、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避火衣”是由钛合金等材料制成。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B.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
C.钛原子结构示意图中,m-n=12
D.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氦原子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20、在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结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
B.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锌,可能有氯化铜
C.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铁,可能有锌
D.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锌
21、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与海洋有关的生产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制镁”
B.蒸馏法淡化海水
C.膜法淡化海水
D.海水“晒盐”
22、经过各方救援力量奋力扑救,北碚区缙云山山火得到有效封控。在这场与山火的拉锯战中,“以火灭火”的方式,助力了阶段性胜利时刻的到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林发生火灾时,应逆着风向跑离火场
B.用水灭火的原理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防止大火蔓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D.“以火灭火”可隔绝山火燃烧所需要的氧气和可燃物导致火熄灭
23、下列物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A.Mg
B.AgNO3
C.CuO
D.BaCl2
2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CO2验满
B.量筒读数
C.加热液体
D.点燃酒精灯
2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NaCl、CuSO4
B.CH4、HCl
C.Mg、 CO2
D.Ar、Cu
26、近期,全国多地的医院都出现了比较多的支原体肺炎患者,而且多以儿童为主,门诊常以阿奇霉素(C38H72N2O12)为首选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阿奇霉素中含有124个原子
B.阿奇霉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阿奇霉素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1
D.阿奇霉素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6
2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图甲为物质中元素的含量图。其中分布在人体中的是______。
(2)夏天被蚊虫叮咬会出现红肿或瘙痒,这是由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引起的。涂抹图乙中的______(填物质名称)可以减轻症状。
(3)冬天涮火锅时的羊肉富含的营养素(水除外)是______,蔬菜也是涮火锅时不可缺少的涮品,种植菠菜时,为了增强其抗病虫害能力,需要适量施加______(填化肥种类)。
(4)下表是餐厅提供的对应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物品 | 筷子 | 餐盘 | 餐桌 | 餐椅 |
材料 | 竹子 | 不锈钢 | 不锈钢 | 塑料 |
以上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钢和生铁的区别是______,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及餐桌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作用。
28、现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氢气 ②一氧化碳 ③硫酸 ④大理石 ⑤金刚石
请用序号填空:
(1)重要的建筑材料是________;
(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
(3)最清洁的能源是__________;
(4)具有可燃性又有毒的气体是______;
(5)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的是________。
29、下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
(I)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2)_____ (填字母) 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为_____色。
(3) A、B两支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的为_____;
(4)电解水时,需要在水中预先加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_____。
30、化学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 氖元素__________ ;
② 两个氢分子_________ ;
③ 三个铜原子___________ ;
④ 钙离子__________ ;
(2)①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__________;
②符号“3H2O”中数字的含义: “3”表示:_______________。
31、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时,除了要控制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相同;实验现象是_____。
32、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初中化学实验按照实验目的可分为“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条件的实验、物质性质实验、探究物质含量的实验”等。据此可以将实验D与实验_____________(填字母)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
|
|
|
|
A | B | C | D |
(2)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该与______________(填字母)相同,确定实验室制取氨气发生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B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33、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氩原子_______。
(2)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4、将一定量的铁粉、铜粉投入含有硝酸银、硝酸铝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A和固体B,分别向A、B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1)固体B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发生,固体B中一定有什么物质?______。
(2)若固体B中只有一种物质,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一定有哪些?______(写化学式)。
35、如下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剧烈。上述现象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
36、现有下列七种物质:①部分结冰的蒸馏水;②铁;③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④五氧化二磷;⑤湖水;⑥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⑦一种黑色的固体粉末,肯定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37、课堂上老师按图I装置进行分子运动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般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装置如图II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
(1)按图I进行实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__________。
(2)同学们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II连接好。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溶液变红。
①小明发现滤纸上的酚酞溶液需等待较长时间才变红,他采取_____________(填具体方法)很快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
②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38、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如下:
(1)装置A的名称__________,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搭建B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________(填“前”或“后”)放置。
(3)用粉末状二氧化锰和3%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用C装置进行该反应时,为较好地控制氧气的产生速率,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4)在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甲 | 乙 | 丙 | 丁 |
大理石 | m g,块状 | mg,块状 | mg,粉末状 | mg,粉末状 |
盐酸(过量) | w g,稀盐酸 | wg,浓盐酸 | wg,稀盐酸 | wg,浓盐酸 |
①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实验________进行对比实验(选填实验编号)。
②上述实验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_________。
③实验丁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实验甲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其原因是_________。
3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_____________。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2)人们常用模型来进行认知,如图是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微观模拟图,请在图B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粒子图形。________
(3)我国科学家研究高效催化剂能使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生成H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0、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分别用两种方法来鉴别硝酸钾和碳酸氢铵两种氮肥.
方法一:取少量某化肥溶于适量水中,加入X,有氨味产生.
方法二“取少量某化肥溶于适量水中,加入Y,有无色无味点的气体产生.
(1)写出X的化学式和所属物质类别.
(2)写出方法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的检验方法.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