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防灾减灾日,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D.森林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2、如图是四位同学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的场景。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2Mg+O22MgO
B.C+ O2CO2
C.S+O2SO2
D.H2+Cl22HCl
3、关于分子性质的认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态氢气中分子间有间隔,固态氢气分子间没有间隔
B.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品红在冷水中比在热水中扩散速率慢,说明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4、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冬季燃煤改用一氧化碳燃烧取暖,能防止温室效应的发生
D.步行上学有利于学生的身体锻炼,同时能够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
5、下列有关利用海水的方法: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以上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其中主要利用了物理变化的是
A.全部是
B.只有③
C.只有①③
D.①②④
6、铝碳酸镁咀嚼片【主要成分:AlMg(OH)3CO3】可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取该咀嚼片进行实验,向置于电子天平的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再向其中加入20片铝碳酸镁咀嚼片(1g/片)后立即开始记录,数据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时间(s)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读数(g) | 198.4 | 197.8 | 197.4 | 196.0 | 195.8 | 196.2 | 196.2 | 196.2 |
A.由方程式可知x的数值为4
B.反应共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2g
C.每片咀嚼片含铝碳酸镁0.81g
D.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质量分数为40.5%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氧气加压后变为淡蓝色的固态——分子种类改变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间隔改变了
D.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8、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其物理性质升华吸热
B.一氧化碳用于冶金是利用其还原性
C.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能除去油污,汽油具有乳化作用
D.用于灭火是由于其不可燃也不助燃且密度大于空气
9、俗名往往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下列对物质俗名理解不正确的是
A.干冰:固体CO2可用作人工降雨
B.石灰水:Ca(OH) 2溶液可用作制取CO2
C.双氧水:H2O2溶液可用作制氧气
D.黄铜:铜、锌合金可用作制造电气零件
10、往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仅乙没有气泡产生,丙的化合物溶液不能用容器甲盛放,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甲>丙
11、家用LED台灯常用到砷化镓(GaAs),已知砷化镓中As的化合价为﹣3,则Ga的化合价为
A.+2
B.+3
C.+ 4
D.+5
12、小明学习完化合价和化学式后,正确求出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A.
B.
C.
D.0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微观图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发生改变
C.该反应利用了温室气体,兼具环保和经济价值
D.和
分别构成的物质,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
14、疫情防控期间用到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其中含有正丙醇(C3H8O)。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丙醇相对分子质量为 60g
B.正丙醇分子中含 3 种元素
C.正丙醇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D.正丙醇是氧化物
15、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给试管加热
C.取用药品
D.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1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液体
D.洗涤试管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管用后放回原瓶
B.加热液体
C.处理废弃药品
D. 取用固体
18、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选项 | 物质 | 除杂试剂或方法(足量) | 操作方法 |
A | CO2(CO) | 点燃 | 将混合气体点燃 |
B | CaO(CaCO3) | 高温 | 高温煅烧 |
C | FeSO4(CuSO4) | 锌粉 | 加入锌粉并过滤 |
D | Zn(Fe) | 稀硫酸 | 加入稀硫酸,过滤 |
A.A
B.B
C.C
D.D
19、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
B | 将海水转化成淡水 | 过滤、活性炭吸附、煮沸 |
C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 |
D | 除去CO2中的CO | 点燃 |
A.A
B.B
C.C
D.D
20、主持测定了锌、储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的中国科学家是
A.张青莲
B.袁隆平
C.屠呦呦
D.侯德榜
2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A.炭黑性质稳定且色黑——用于做墨汁
B.CO有可燃性——用作燃料
C.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
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22、甘草的有效成分是甘草酮(C22H22O6)。下列对甘草酮描述错误的是
A.甘草酮是由三种原子构成的
B.甘草酮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甘草酮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l:1
D.甘草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3
B.图中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24、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试管中的细沙可防止试管炸裂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C.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试管中白磷的量不足
D.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
25、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积小,质量也小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C.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2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27、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________(填“大、小、或相同”)。
28、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卫健委在发布的如何合理使用消毒剂中介绍了醇类消毒剂(如乙醇)、含氯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如过氧化氢)等的使用说明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请回答:
(1)乙醇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氯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
(3)二氧化氯(ClO2)中数字“2”的含义为___________。
(4)已知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29、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将以下物质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食醋 B.氮气 C.小苏打 D.碳酸钠 E.氢氧化钠
①可用作食品包装袋填充气的是___________;
②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___;
③可用作水壶除水垢的是___________;
④被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的是___________。
(2)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为了提高煤燃烧的利用率,我们在使用煤之前会将其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正在不断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___________(填一种)等。
30、(2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空:
3Li 锂 | 4Be 铍 | 5B 硼 | ① | 7N 氮 | ② | 9F 氟 | 10Ne 氖 |
③ | 12Mg 镁 | ④ | 14Si 硅 | ⑤ | 16S 硫 | 17Cl 氯 | 18Ar 氩 |
(1)由①②③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为 。
(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是 。
31、科技兴则国兴。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蚊龙潜海、磁浮(高铁)纵横、“天问一号”…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一次又一次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 !
(1)火箭、卫星、船舶等制造业常使用玻璃钢、塑料、钛合金等材料,其中玻璃钢属于______(填字母)。
A 金属材料 B 复合材料 C 有机高分子材料
(2)航天器的天线用钛合金制成。钛合金与金属钛相比,______的硬度更大。工业上通常是在高温下用四氯化钛(TiC14)与金属镁发生置换反应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范例是______(填序号)。
A 火山爆发 B 温室效应 C 光合作用
32、下图是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请将D框中的相关微粒补画完整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3、近年比较流行的“自热火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自热火锅”主要由料包和发热包(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铁粉、铝粉、碳酸钠等)组成,请回答:
(1)写出发热包中一种成分的化学式______。
(2)焙烧硅藻土和活性炭一样都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起到______作用。
34、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乙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
(2)t3℃时,甲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t1℃,把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则B烧杯内溶质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现对图1中两烧杯内物质同时作如下处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升温至t2℃,均形成不饱和溶液
B. 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先升温至t3℃,再通过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两溶液均刚好达到饱和,蒸发水的质量:烧杯A>烧杯B
35、氯化铁(FeCl3)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如图所示的过氧化氢溶液34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的氯化铁溶液6.8g,使过氯化氢完全分解。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东东根据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氧气的质量,其计算式为:,老师指出东东的计算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误
B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没有全部转移到氧气中
(2)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氧气的质量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氯化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6、为了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常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保护气:
(1)你选择的气体是______(选序号字母)
A洁净的空气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2)你选择该气体做保护气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7、重庆一中学习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如下装置制取气体。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小镱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取用二氧化锰时,应将容器横放,再将二氧化锰放于容器______(“口”或“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操作是______。
(3)小青同学利用以上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已知:),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b→c→d→e→f→g→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A装置可以直接用于实验室制氯气
②氯气不易溶于饱和NaCl溶液,氯化氢易溶于饱和NaCl溶液
③氯气与浓硫酸要反应
④由E装置可知,氯气对环境有害
3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
(1)小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和收集干燥的氧气,他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实验室若改用高锰酸钾也可以制取该气体,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小华收集二氧化碳选用D装置,而不选用C或E装置,试从二氧化碳性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小石设计了如图G装置制取某种气体,并要实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请你根据初中课本所学的有关知识,推测制取该气体的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的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如果用如图H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______(“a”或“b”)端管口通入。
39、取一定量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100 g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气体全部扩散),测得实验过程中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反应原理: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请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__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0、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常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统计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 ,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等发生反应的过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