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煮干丝属淮扬菜系的代表菜之一。干丝富含钙,补充钙元素可预防
A.骨质疏松
B.甲状腺疾病
C.侏儒症
D.贫血病
2、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实验中蜡烛自下至上依次熄灭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和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相同
C.图3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D.图4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铜
B.溶液质量一定减少
C.该反应的产物是硫酸铁和铜
D.该反应可以用于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4、给50m1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铁圈)⑧坩埚钳
A.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
5、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R=2Na2CO3+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B.R的化学式为CO2
C.Na2CO3读作碳酸钠
D.Na2O2中含有氧分子
6、下列选项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B |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 通入氧气后点燃 |
C |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
D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取样,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肥皂水,振荡,静置观察 |
A.A
B.B
C.C
D.D
7、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一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8、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PM2.5
B.非金属单质:汞、氢气
C.化合物:一氧化碳、液态氧
D.混合物:石油、食盐水
9、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其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且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10、戴口罩是阻碍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为了增强密封性,口罩均放了鼻梁条,有的鼻梁条是铝合金的(如图所示),关于铝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合金耐腐蚀性强
B.铝合金比纯铝硬度高
C.鼻梁条使用铝合金,利用其密度相对较小的优点
D.铝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铝高
11、下列实验过程与图像相符合的一组是
A.将一定量红磷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
C.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理盐水是溶液,但是消毒用的碘酒不是溶液
B.洗洁精和汽油都能去除油污,它们去油污的原理相同
C.喝了碳酸饮料后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海水晒盐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13、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熄灭酒精灯
C.量取液体
D.倾倒液体
1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符合该理念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B.大量使用煤做燃料,并将锅炉烟囱加高,可以减少污染
C.就地焚烧秸秆,增加田间肥料
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
15、根据已学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广告用语中,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C.本厂生产碳酸氢铵(NH4HCO3)产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50%,含氮量高,价格低廉,是农民朋友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D.“××”牌蔬菜,天然种植,不舍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1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甲>乙
B.t2℃时,30g甲物质溶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蒸发溶剂提纯甲
18、《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人引用天然气制盐的过程:西川有火井,其井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火井”中燃烧的物质是一种新能源
B.“合缝漆布”是确保气密性良好
C.点燃前须检验气体纯度
D.卤水煮盐与海水晒盐结晶原理相同
19、下列做法不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A.露天焚烧秸秆
B.教室人走灯熄
C.共享单车出行
D.大力植树造林
20、探索燃烧的利用和控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时,鼓入空气,是提供充足的氧气
B.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燃烧属于物理变化,产生的能量被广泛应用
D.木炭弄碎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加了氧气的浓度
21、幸福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回收铝制易拉罐 | 铝易与氧气反应 |
B | 用大米酿制食醋 |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
C | 用天然气生火做饭 | 天然气燃烧放出热量 |
D | 用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A.A
B.B
C.C
D.D
22、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
23、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新能源:天然气、地热能、风能
B.混合物:18K黄金、赤铁矿、大理石
C.空气污染物:CO2、SO2、PM2.5
D.溶液:可乐、豆浆、啤酒
24、“火碱、烧碱、苏打、苛性钠、小苏打”所代表的物质(或主要成分)共有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25、2023年2月10日,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全部任务。下列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太空漫步
B.微生物采样
C.电解制氧
D.眼手协调测试
26、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H2
B.2H2
C.2H
D.H2O
27、污染造成的危害: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28、18 世纪以来,科学家开始对元素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1)1789 年,拉瓦锡对元素分类作出了初步尝试,其中将碳、硫等归为“能氧化为酸的简单非金属物质”,以下属于这类物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 磷 ② 汞 ③ 石灰
(2)1869 年,门捷列夫编制首张元素周期表,之后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1875 年与铝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镓被发现。请预测镓的化学性质______(写一点)。
(3)现代常把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合起来认识元素,如下图:
①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②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_关系密切。
29、用化学符号表示:
(1)4个氧分子___________;
(2)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
(3)正三价的铝元素__________;
(4)3个镁离子___________。
30、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被广泛用于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方面。
活性炭对常见气体的吸附能力均值
气体 | H2 | N2 | O2 | CO2 | Cl2 |
吸附能力(mL/cm3) | 4.5 | 11 | 35 | 97 | 494 |
天然水中含有细小悬浮颗粒物可以用明矾进行处理。明矾【KAl(SO4)2﹒12H2O】溶于水后电离产生了A13+,A13+与水电离产生的OH-结合生成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与带负电的泥沙胶粒相遇,彼此电荷被中和。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结在一起,粒子越结越大,最终沉入水底。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
(1)上表中,活性炭对_____的吸附能力最强。
(2)A13+中数字“3”的含义是________,写出氢氧化铝的化学式_______。
(3)用明矾净化后的水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净化后的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氢钙【Ca(HCO3)2】,加热会分解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上图所示,X是______________;Y是_____________。
(2)从宏观角度看,金属汞是由___________组成,从微观角度看,金属汞是由___________构成;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
①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②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③若E中时,则该粒子属于____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④在A、B、C、D四种粒子中,D与_________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4)从如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 B 该元素符号为
C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8.09
3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花棚里香气扑鼻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
(2)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______。
3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加碘食盐指的是在食盐中加入了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2)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4)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4、我们的生产、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用:①活性炭 ②氮气③氧气 ④稀有气体 填空(用序号填空,单选,不得重复选择)
(1)灯炮中充入________,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2)可用于医疗急救和切割金属的是________;
(3)占空气体积的0.94%,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是________;
(4)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是利用________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
35、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镁原子______。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3)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两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5)请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36、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
A. 氢氧化镁 B. 硝酸钾 C. 植物油
(2)电解水的过程如下图。
①如图 1 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 a 内产生的气体为 __________。
②如图 2 所示,在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__________。
(3)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容器中,振荡若出现较多泡沫的是 ____________。
(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的溶解度 ________(填“>”、“<”或“=”)丙的溶解度。
②t2℃ 时,将 50g 水加入到盛有 50g 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 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t3℃ 时,乙的饱和溶液中一定含 40g 乙物质,此说法是 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④t3℃ 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 t1℃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
⑤若甲、丙均为白色固体,利用 t3℃ 时的溶解度数据, ________(“能”或“不能”)鉴别甲、丙两种物质。
37、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由此实验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
(2)若该实验测得结果是氧气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答两点)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有___________(答得合理即可)
(4)该实验反应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
3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你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某同学用收集好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集气瓶炸裂,原因可能是______。
(3)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F是某同学利用塑料瓶和其它用品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与B装置比较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
3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必备核心素养。水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物质。
(1)该反应实验开始一段时间以后可以观察到两只试管内的气体,a____b(填“小于”、“等于”或“大于”),b试管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_,a试管中的气体使用前需要先进行_______操作,以保证使用安全。写出电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描述该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分解时,生成_______和________,并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3)生活中区分软硬水的方法,将_________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两试管中产生泡沫的情况。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发生________变化。
40、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并将实验测得结果填写在下表中,请你分析并填空: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20 | 12 | 2 | 2 |
反应后质量/g | 0 | 2 | 2 | 待测 |
(1)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是______g
(2)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________(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3)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