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钠离子、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是8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则不带电的微粒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2、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箭头左侧物质通过反应生成箭头右侧物质)不可能实现的是
A.O2→CO2
B.H2→H2O2
C.CO2→CO
D.H2O→H2CO3
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N2气体(O2)一通过灼热的铜网
B.木炭粉(CuO)一在空气中灼烧
C.KCl固体(MnO2)一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FeCl2溶液(CuCl2)一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4、空气中的下列各成分: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它们所占的体积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5、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C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6、氧气常用于急救病人。把氧气压缩到蓝色的钢瓶里,发生改变的是
A.氧分子之间的距离
B.氧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C.氧气的熔点和沸点
D.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7、空气质量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PM10)
B.CO2
C.NO2
D.SO2
8、H2O2、KMnO4、KClO3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三种物质的组成都含有
A.氧气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分子
9、单质硅是实现6G技术的重要材料。如图是制取高纯度硅的微观示意图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分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物质丙是由原子构成的
D.该反应可表示为:SiCl4+2H2Si+4HCl
10、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3 | 90 | 0 |
反应后质量/g | 3.2 | 3 | 待测 | 3.2 |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11、被称为抗癌食品的芦笋中含有丰富的硒,这里的“硒”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12、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电动自行车、智能手机等。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变为+1价,则
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13、铷原子钟是我国北斗卫星的“心脏”,铷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铷元素的符号为R
B.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D.铷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7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氧气易溶于水,鱼虾可以在水中生存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D.硫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5、晋泉高粱白是由省级中华老字号太原酒厂生产的著名白酒,在酒所含的各种物质中,属于溶剂的是
A.水
B.酒精
C.乳酸
D.乙酸乙酯
1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D.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剧烈燃烧,并生成四氧化三铁
1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D.探究对
溶液的催化作用
19、关于下列实验的分析与结论正确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红磷量不足使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C.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
D.电解水实验在b管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20、如图所示为消防喷淋头及其结构图。发生火灾时,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热敏球内的丙三醇()会将外层玻璃胀破,从而使密封件失去支撑,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消防喷淋头应安装在靠近燃气灶火焰的位置
B.丙三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8:3
C.玻璃球胀破是因为丙三醇受热使分子间空隙变大
D.喷水灭火是因为冷水通过热传递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21、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注意安全。下列操作不符合要求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滴加酚酞
C.测溶液的pH
D.稀释浓硫酸
2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铜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
2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加热液体
C.取用固体
D.振荡试管
24、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C14H12O3),白藜芦醇可预防癌症的发生及发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藜芦醇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B.白藜芦醇由29个原子构成
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D.白藜芦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
25、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下列中国年的传统“味道”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贴春联
B.放烟花
C.剪窗花
D.穿新衣
26、某固体混合物由硫化钠和亚硫酸钠
两种物质组成。已知该固体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则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B.
C.
D.
2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3℃时,把30克a充分溶解在5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3)t3℃时,a、b、c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5)若a中混有少量b,要得到纯净的a,常用的提纯方法是______。
28、写出下列化学用语或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
(1)氦气____________
(2)2N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
(4)硫酸铝的化学式并标出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29、根据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填写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不同
(2)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不同
(3)钠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种类不同是因为 不同
(4)CO2和KMnO4是不同物质是因为 不同.
30、为除去某粗盐水中的Na2SO4、CaC12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①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②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入适量的稀盐酸;⑤结晶。
(1)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一个即可)
(2)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小组成员认为步骤⑤中应采用蒸发溶剂法,而不适合采用降温法,请分析他们的理由:__________。
31、有下列十种物质①氯气②石灰水③氯化钠④液氧⑤冰水混合物⑥石灰石⑦五氧化二磷⑧洁净的空气⑨水银⑩高锰酸钾
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手含氧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含氧分子的是_________
3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t2℃时,将4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3)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可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a。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33、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写出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不要求配平)
(1)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___________。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34、下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可以证明氮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氮气具有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第二步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5、下列空格上填写适当的化学用语或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
(1)硅原子___________;
(2)2N2________________;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
(4)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的;
(5)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
36、(15分)(1)空气是混合物,其成分中含有氧气、__ __、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按体积计算约占空气含量的___ __(填百分数)。
(2)防止空气污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提出一条减少空气污染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室中固体药品贮存在 中,取用固体颗粒时宜用 ,粉末时用 。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 ,量取液体时用 ,视线应 。
(4)蜡烛火焰分为 、 、 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燃烧后生成 和 。
37、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探究学习。
资料:①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在加热条件下不分解;②KClO3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使用不同催化剂时的固体残留率分别如图和如图所示。
(1)由如图1可知,KClO3分解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如图2中A→B段氧气浓度逐渐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如图3可知,对KClO3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
(4)为证实MnO2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请完成填表。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气密性良好) |
Ⅱ | 分别在“Y形管两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没有_________ |
Ⅲ | 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__________(填“左”或“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 | _________ |
Ⅳ |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_________ |
(5)步骤Ⅳ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因为还需要证明___________。
(6)将29.4gKC1O3和MnO2混合物以5:1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如图中m的值应为_____g。
38、(6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做出猜想】a.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
b.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设计探究】实验所用的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1)为探究猜想a,小明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镁片和铁片,然后分别加入相同浓度和质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镁片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片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写出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从实验现象可以判断:金属活动性Mg Fe(填“>”“<”或“=”)。
得出结论: 。
实验(2)为探究猜想b,小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所用药品、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选用金属 (均取2g) | 盐酸浓度(均取50ml) | 每30秒产生气体的体积/ml | |||||
30秒 | 30-60 秒 | 60-90秒 | 90-120秒 | 120-150秒 | 前150秒共收集气体 | |||
Ⅰ | 镁片 | 10% | 2.9 | 16.9 | 11.9 | 9.2 | 7.6 | 48.5 |
Ⅱ | 镁片 | 5% | 1.6 | 8.4 | 5.9 | 4.8 | 3.7 | 24.4 |
其中注射器的作用是 。
得出结论: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盐酸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 。
【反思评价】本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根据表中实验Ⅱ数据分析,请描述锌与盐酸发生反应快慢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还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设计实验验证。 。
3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温度为_____℃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2)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_____的方法提纯甲。
(3)t2℃时,在50g水中加入_____g甲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4)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在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
(5)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40、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为什么先要在集气瓶内盛适量的水____。
(2)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