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为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该元素的名称为“溴”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H4+2O2CO2+2H2O
B.C+Fe2O3Fe+CO2
C.Zn+H2SO4=ZnSO4+H2↑
D.NaOH+HNO3=NaNO3+H2O
3、电动汽车电池核心原材料之一是碳酸锂。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B.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C.锂原子的中子数为4
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4、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改善食品的口感,可以适量加入食品添加剂
B.用甲醛来浸泡海产品
C.为了节约粮食,霉变大米经过淘洗后可以食用
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来做调味品
5、为了防止钢铁制品锈蚀,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在铁制品表面涂油
B.在铁制品表面喷涂油漆
C.及时将使用后的铁锅用布擦干
D.用洗涤剂把铁制品表面的油膜洗净
6、古人刻录甲骨文时通常涂抹墨和朱砂(主要成分为HgS)。HgS中汞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2
C.-3
D.+3
7、发生火险或火灾时一定要沉着应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油着火时,可以用水扑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以开辟隔离带
C.用扇子扇燃烧正旺的煤块,越扇越旺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8、由Na2SO4、Na2SO3、Na2S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含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2%
B.39%
C.46%
D.48%
9、高铁上装有烟雾传感器,主体是放有镅(Am)的电离室。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镅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148
B.属于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是Am
D.相对原子质量为243
10、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不一致的是
A.贡(Hg)
B.镁(Mg)
C.银(Ag)
D.铝(Al)
11、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水污染引起的是
A.臭氧空洞
B.酸雨
C.土壤板结
D.赤潮
12、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水火不容—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B.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D.烈火真金—金在高温下难与其它物质反应
13、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是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物质不可能是氯碱工业产品的是
A.Na2CO3
B.Cl2
C.H2
D.NaOH
1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内容 | 操作方法 |
A |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 抽丝灼烧闻气味 |
B |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杂质 | 加入过量的铁屑,过滤 |
C | 除去CO2中的CO | 点燃 |
D | 鉴别铜锌合金和黄金 | 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15、特色农业助力市中发展,近几年我区草莓种植基地不断扩大,草莓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被誉称为“水果皇后”。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16、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
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
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液体体积
B. 称量氢氧化钠
C. 稀释浓硫酸
D. 收集甲烷
18、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锌片
C.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保持温度不变,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19、《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煮楻足火
B.斩竹槌洗
C.日晒成干
D.覆帘压纸
20、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SO2
C.CH4
D.H2SO4
21、下列监测的空气污染物中,能引起酸雨的是
A.NO2
B.O3
C.PM2.5
D.PM10
22、化学学习小组记录了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红磷:产生大量白雾
B.硫粉: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
23、把锌粒投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
A.一定增大
B.一定减少
C.一定不变
D.以上都是错的
24、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25、常温下,向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物质,搅拌,充分溶解后,发现只有甲烧杯底部有未溶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两溶液质量相等
B.N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甲乙两个烧杯溶液的浓度相等
D.升高温度,M物质一定能继续溶解
26、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27、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铁锈的主要成分_________;
② 两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
③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_;
④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2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请用相应成分的名称填空:
(1)面对初三的第一次阶段训练,同学们可能会有点激动,你可以深呼吸平复激动的心情,请问你刚才吸入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
(2)酸雨是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
(3)钓鱼是深受喜欢的休闲活动,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含有______;
(4)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空气中的______。
29、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①列车途经“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_______色。
②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换为“稀盐酸”出发。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反应的“4号站”对应物质为________(填一种)。
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_________(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方能驶向下一站。
30、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
(2)8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
(3)写出高锰酸钾的化学式并标出该化合物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1、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是利用二氧化碳生产乙烯的微观示意图。
(1)如图所示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______填写化学式)。
(2)乙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参加反应的A、B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3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请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写序号)
①澄清石灰水 ②液氧 ③铜 ④冰水共存物 ⑤洁净的空气 ⑥高锰酸钾 ⑦干冰
(1)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3)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33、程伟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未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2)为了加快过滤速度,该同学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内液体,这样做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
(3)经过滤后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同意这个看法吗?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要进一步判断他制得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
(4)若要得到纯水,应该进一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若要进行水的软化,他可以采取生活中最常用的办法是_______。
34、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应倡导 “低碳生活”。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其中含硫煤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
(2)二甲醚(CH3OCH3)被认为是 21世纪新型燃料,它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风能
B 太阳能
C 地热能
D 石油
(4)请你写一条节能减排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
3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________。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太阳上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
36、用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填空:
(1)钠原子_______。
(2)2个氢分了_______。
(3)碳酸根离子_______。
(4)氧化铜_______。
(5)SO2中“2”的意义_______。
37、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B实验中,通过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得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3)由C实验得出CO2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4)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5)E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38、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反应的原理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F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显著的优点是____。
3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_______;
(2)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_______;
(3)酒精作燃料:_______;
40、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滨海新区一处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该事故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据悉,现场内主要有毒物质为甲苯二异氰酸酯(C9H6N2O2)。甲苯二异氰酸酯是水白色或淡黄色液体,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的甲苯二异氰酸酯蒸气会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肺水肿;液体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液体与眼睛接触可引起严重刺激作用,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且并无特效解毒剂。根据信息请回答:
(1)甲苯二异氰酸酯(C9H6N2O2)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甲苯二异氰酸酯(C9H6N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甲苯二异氰酸酯(C9H6N2O2)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