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胡杨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化学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20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6题,共 130分)
  • 1、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同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 2、构建化学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观: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原子

    C.守恒观:用于制备氧气的物质必须含有氧元素

    D.分类观:冰和水混合后属于混合物

  •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

    B.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不断通入一氧化碳

    C.若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则图中N点表示该物质燃烧得最旺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 4、下列有关资源和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A.可利用的淡水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30.4%

    B.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种,水能参与很多反应,是一种化学资源

    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能源,其中体积分数最大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碳

    D.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闻气体的气味

    C.加热液体

    D.添加固体药品

  • 6、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增多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 7、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下列做法不值得提倡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

    B.污水处理排放

    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D.多使用一次性木筷、纸杯

  • 8、老师布置了以下四个实验,让同学们探究化学反应的发生。当把胶头滴管内的液体全部加入试管中时,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反应发生

    B.检验气体成分

    C.检验酸碱性

    D.证明MnO2是催化剂

  • 9、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

    B.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C.氢气+氧气

    D.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 10、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沸腾

    B.冰雪融化

    C.空气液化

    D.蜡烛燃烧

  • 11、地处四川盆地东部的武胜县,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58个柑桔优势区域项目县之一。武胜大雅柑皮薄多汁、果肉脆嫩、风味浓郁、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C中含有三个元素

    B.维生素C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4:3

  • 12、奥司他韦(C16H28N2O4)常用于1岁及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下列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奥司他韦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组成

    B.每个奥司他韦分子含有16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

    C.奥司他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奥司他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BaSO4

    BaCO3

    足量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B

    Fe

    Cu

    加入足量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D

    NaOH溶液

    Ca(OH)2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 14、下列选项中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电解水

    B.铝制品表面形式薄膜

    C.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D.木炭高温还原氧化铜

  • 1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模仿工业高炉炼铁原理,在如图1所示装置中用CO还原CuO制取金属Cu。为确定反应的最佳温度,兴趣小组利用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仪来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后的固体物质成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B.500℃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为Cu、

    C.500℃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由图像信息可知,用CO还原CuO制取纯净的Cu,最佳反应最低温度应控制在500℃

  • 16、目前,科学家拟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即把足球型的C60分子融进到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使之变成一种新的分子。下列关于由这种分子构成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后的物质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合成后的物质是混合物

    C.合成后的物质中C与Si的质量比为1:1

    D.合成后的物质是由C原子与Si原子直接构成的

  • 17、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18、载人航天器中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为,则X的化学式为

    A.Li

    B.Li2O

    C.Li2O2

    D.LiOH

  • 1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生活场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燃放鞭炮

    C.冰块熔化

    D.糯米酿酒

  • 20、如图是一台复印机,它利用了下面哪种物质的性质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氮气

  • 2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B.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溶剂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作切割金属

    D.活性炭性质稳定,可用作除味剂

  • 22、某化学小组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二个实验方案,下列关于方案设计说法不合理的是

       

    A.方案a是想通过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B.方案b想通过试管中白磷和水中白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C.方案b比方案a的设计更环保

    D.方案b的两个试管应装有氧气

  • 23、有关工业制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

    B.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

    C.工业制得的氧气是纯净物

    D.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 2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C.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

    D.铁与稀硫酸反应,铁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 25、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 26、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则它们性质完全相同

    B.金属与酸反应能产生气泡,则与酸反应能产生气泡的就是金属

    C.铁锈蚀与水、氧气等有关,则保持干燥、清洁可以防锈

    D.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7、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铝离子_______

    (2)没有中子的原子_______

  • 28、图中甲是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部分信息,乙是硒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硒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周期。

    2)图乙中m表示________m的值为_________n的值为_____________

    3)硒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非金属);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4)当 n=8时,该粒子带有____________个单位的负电荷。

  • 29、(4分)水循环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是指__________。

     

  • 30、如图所示为沼气形成及用途的简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沼气属于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是否属于化石能源________(选填“是”或“否”)。

    (2)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N、P、K等肥料,其中__________(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能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3)沼气池的综合利用有利于解决“三料”(燃料、饲料、肥料)的矛盾,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能提供优质肉类,其中瘦肉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

    (4)厨余垃圾也可做为沼气发酵的原料,下列属于厨余垃圾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瓜果皮核

    B.废旧电池

    C.化学实验室废液

    D.废弃塑料

    E.过期食品

  • 31、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18g22 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图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

    3)由图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____(填序号)。

    A 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 所含溶剂质量:甲<

    C 溶液质量:甲>

    D 溶质质量分数:甲>

  • 32、根据表格内容填空

    物质名称

    液氧

    _______

    二氧化硫

    化学式

    _______

    CuO

      _______

    物质颜色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33、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铁___________

    (2)2个氢原子___________

    (3)8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_

    (4)纯碱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_

    (5)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_____

    (6)水通直流电分解___________

  • 34、依据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①

    实验②

    电解水

    水蒸发

    (1)实验①的目的是探究水的组成,其结论是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①和实验②发生变化的不同点是________

  • 35、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为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必须先做_______试验;

    (2)为防止彩色照片褪色,可将照片塑封(用塑料薄膜封闭),目的是隔绝_______

    (3)不常使用的锁,开启比较困难,可向锁眼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便容易开启。这是因为____

    (4)“任何物质都对人类有益,同时也对人类有害”(王佛松院士《展望21世纪的化学》),请选择一种物质说明它的两面性____

  • 36、复学防疫,化学助力。

    (1)起床后,测体温。测体温时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原因是汞原子_____

    (2)上学时,戴口罩。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到校后,勤消毒:过氧乙酸用于教室消毒,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用于手部消毒的酒精溶液属于易燃物,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用餐时,讲营养。如午餐仅食用米饭、红烧肉、鸡蛋汤、牛奶,从均衡营养角度出发还应补充的一种食物是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 10分)
  • 37、氮化镁是一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无机化合物,它可用于制备高硬度、高热导、抗腐蚀、抗磨损和耐高温的其它元素的氮化物,制备特殊的陶瓷材料等。某校化学研究小组用镁与氮气反应制备氮化镁(Mg3N2),并用实验方法测定氮化镁的纯度。

    I.制备氮化镁

    【查阅资料】

    ①(NH4)2SO4+2NaNO22N2↑+Na2SO4+4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能吸收氧气;稀硫酸能吸收氨气。

    ③在常温下或温度不高的条件下镁几乎与水不反应。

    【实验】

    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1)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G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先进行_____________(选填“A”或“E”)处加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II.测定氮化镁的含量

    氮化镁是浅黄色粉末,极易与水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氮化镁(Mg3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

    【定性分析】,

    步骤一:取少量氮化镁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试管口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步骤二: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沉淀全溶且冒气泡。该步骤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量测定】按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4)取氮化镁样品16g进行实验,I装置增重3.4g,求该样品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5)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3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5,请你参与探究:

    1)兴趣小组同学认为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①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②装置漏气,你认为可能的原因还有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你认为他的猜想_________(合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与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共2题,共 10分)
  • 3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含有少量的杂质,分别用什么试剂可以将括号内的杂质去除,只要求写出除杂质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NO3(K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0、小苏打常用作焙制高点的发酵剂。为测定某小苏打样品的纯度,现取样品10g 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杂质不参加反应),共收集到二氧化碳2.2g,求样品中小苏打的纯度。

    提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200
题数 40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探究题
四、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