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铟、铱、锌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化学家是
A.侯德榜
B.拉瓦锡
C.道尔顿
D.张青莲
2、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C.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3、“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中符合该理念的是
A.农作物精秆就地焚烧处理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充分利用资源
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D.任意排放工业废气、废水、废渣
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甲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乙实验:只能验证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C.丙实验:验证铁钉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D.丁实验: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5、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C14H12O3),白藜芦醇可预防癌症的发生及发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藜芦醇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B.白藜芦醇由29个原子构成
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D.白藜芦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
6、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I、Ⅱ、Ⅲ探究硫酸的性质。
I:取浓硫酸于试管中,加入铁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一定量水,有气泡,试管壁发烫
Ⅱ:取稀H2SO4于试管中,加入镍片,镍片表面出现气泡
Ⅲ:取稀H2SO4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粉,再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铜粉逐渐消失,溶液变蓝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说明硫酸的质量分数会影响硫酸的化学性质
B.I中现象证明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
C.Ⅱ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镍排在H前面
D.Ⅲ的化学方程式:
7、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障实验安全和成功的前提。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塞橡胶塞
C.过滤液体
D.称量固体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电解是物理变化
B.H2具有助燃性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a和b中气体质量比为2:1
9、某炼铁厂用于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石、焦炭、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生成的A物质是CO2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
D.高炉炼铁所得的产品是生铁
10、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二氧化碳制取的发生装置 | B.实验室制取氧气 | 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D.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 |
A.A
B.B
C.C
D.D
11、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A.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实验中酚酞溶液变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实验中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实验中既可以说明铁能与硫酸铜反应,又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2、2023年10月8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圆满落幕。本次亚运会践行“绿色”办赛理念,交出了保护环境的绿色答卷。下列行为符合保护环境理念的是
A.大量焚烧秸秆
B.过量使用农药、化肥
C.工厂废水任意排放
D.改进汽车尾气处理技术
13、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氮气是无色气体—用作保护气
B.氢气具有可燃性—作高能燃料
C.金刚石硬度大—作钻探机钻头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1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向硬水中滴入适量肥皂水,振荡,出现大量泡沫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5、下列除杂质所选用试剂正确的是
A.用浓硫酸吸收中的
气体
B.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C.用点燃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D.用稀盐酸除去中的
16、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铁锅化雪快是因为金属铁导热性好
B.“百炼成钢“与“沙里淘金”所涉及的变化相同
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豆萁”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1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因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所以性质稳定的氮气也可用作保护气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18、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Si
B.Fe
C.Al
D.O
20、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合禁止吸烟
B.食用加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
C.补充维生素A可预防坏血病
D.人体所需要的热量主要来自油脂
21、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下列关于这几种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有很强的腐蚀性
B.氢氧化钙的俗名是熟石灰、消石灰、石灰石
C.盐酸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可用于除锈和帮助消化食物
D.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极易潮解
22、下列有关除杂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 | 将混合气体点燃 |
B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
C | 除去 | 与适量碳粉混合加热 |
D | 鉴别一氧化碳、甲烷、氢气 | 观察它们的物理性质 |
A.A
B.B
C.C
D.D
23、对于探究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水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保持不变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变
24、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它
A.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B.具有可燃性
C.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
D.具有还原性
25、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电解水实验中因加入少量硫酸钠,导致收集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
B.用托盘天平称量5.1g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砝码和物品放置颠倒,导致称量结果偏小
C.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26、“洁厕灵”和“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生活用品。两者混合会生成有毒的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B.上述反应中的物质中有两种氧化物
C.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D.“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
27、用化学用语填空:
(1)60 个碳原子______;
(2)2 个氧气分子______;
(3)二氧化氮______;
(4)硫酸根离子______。
28、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9、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则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炼铜的国家,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Zn片加入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若滤液蓝色,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______。
30、理化知识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要想做成的衣物吸水性和透气性好,可选择下列材料中的_____(填字母)。
A 棉 B 涤纶 C 锦纶
(2)为使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应适当施用的是_____(填化肥种类)。
(3)钨丝可用作灯泡里的灯丝,利用了其_____的性质。
(4)野炊时,小红把捡来的树枝架空,使其燃烧更旺,原理是_____。
(5)为防止人体缺碘,市售食盐中添加了少量的碘酸钾(KIO3),并在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宜高温烹煮”。碘酸钾与氯酸钾的化学性质相似,请写出碘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1、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
(1)若该粒子不带电,则m的最大值为________
(2)当m=16时,且该粒子是一种离子,则该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
(3)若该粒子表示一种阴离子,则m-n________10(填“>”“<”“=”)
32、(4分)甲酸(HCOOH)是一种有机酸,它的酸性比碳酸强,比盐酸弱,有刺激性气味和较强的腐蚀性。蚂蚁、蚊虫叮咬时会分泌出甲酸,所以甲酸又俗称蚁酸。
(1)人被蚊虫叮咬后会痒痛,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消除。
A.稀盐酸 B.食醋
C.肥皂水 D.食盐水
(2)白蚂蚁除了会蛀蚀木头外,它分泌的蚁酸还会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 (填字母)。
A.钢筋 B.铜栏杆
C.大理石 D.铝合金窗户
(3)使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在加热的条件下,甲酸分解得到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和另一种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为 。
3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试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
(2)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常用的操作是_____,其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玻璃棒。为了净化水,某同学制作了图2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
(3)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请你说出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_____ 。
34、199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汞元素的一种新原子,这种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核电荷数为80,这种汞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___。
35、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碳中和”是产生的CO2和消耗的CO2相当,达到相对“零排放”。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煤炭燃烧时排放出NO2、______(填化学式)等气体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天然气燃烧的方程式为______。
(2)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
①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二氧化碳和水在其表面可发生如下反应:
2CO2+4H2O2CH3OH+3______。
②二氧化碳和水还能发生其他反应,如: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上述两个反应,因为______不同导致生成物的种类不同。
(3)调整能源结构是实现碳中和的另一种有效途径,氢气是一种可持续研发的新能源和工业原料。
①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其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能是一种理想途径。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甲所示,该转化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______(填化学式);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
③CH4—H2O催化重整是目前大规模制取H2的重要方法,生产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反应有:
;
向催化重整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吸收一定CO2使H2的百分含量增大,如图乙所示,当投入纳米CaO时H2的百分含量最大,原因是______。
若将16tCH4气体用于制取H2,每一步均完全反应,理论上最多可生产多少H2?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6、(1)人们发现氢气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又研究了水的分解实验,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大约是___________。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时,可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若量取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3%。(填”>”或”<”或”=”)
37、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 实验药品 | 分解温度 |
① | KClO3 | 580℃ |
② | KClO3、MnO2(质量比1:1) | 350℃ |
③ | KClO3、CuO(质量比l:1) | 370℃ |
④ | KClO3、Fe2O3(质量比1:1) | 390℃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 __________ 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________ 。
(3)若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请写出这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表是二氧化锰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实验数据。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 1:40 | 1:20 | 1:10 | 1:5 | 1:3 | 1:2 |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 124 | 79 | 50 | 54 | 75 | 93 |
①据如表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__ 时,反应速率最快;
②通过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 __________ 越多越好。(填“是”或“不是”)
③二氧化锰用量过多冲淡了氯酸钾粉末,相当于减少反应物的 __________ ,所以反应速率受到影响。
38、用 Y形管或 Y形导管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1:如图1所示,Y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如图2(俯视图)所示, 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达式表示)。
实验3:如图3所示,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 管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9、氯化钠具有广泛的用途。
(1)生理盐水标签如图1所示。某同学欲配制标签中所标示的生理盐水一瓶,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氯化钠主要存在于海水中,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如图2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分别将t2℃的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3)某同学利用实验探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所得数据记录如表。
序号 | 温度 | 水质量 | 加入NaCl质量 | 溶液质量 |
① | 20℃ | 25g | 9g | 34g |
② | 20℃ | 50g | 20g | 68g |
③ | 20℃ | 100g | 34g | 134g |
④ | 20℃ | 150g | 64g | 204g |
Ⅰ.实验④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保留至0.1%)。
Ⅱ.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
Ⅲ.上述实验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40、(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氧分子____________;
②2个铁离子___________;
③3个铵根离子________;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2)根据如图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共有_________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②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A和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填化学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