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收集CO
B.连接仪器
C.加热固体
D.熄灭酒精灯
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42 | 10 | 8 | 0 |
反应后质量/g | 8 | X | 26 | 16 |
A.乙一定是催化剂
B.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9 :8
C.甲可能是单质
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3、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
B | 足量水,过滤 | ||
C | 通入足量的 | ||
D |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A.A
B.B
C.C
D.D
4、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工业废水直排,降低经济成本
5、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高层住宅失火时乘电梯逃生
C.精密仪器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遇到较大火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6、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C.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D.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7、2023年3月《中国科学院刊》报道了我国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技术的重大进展。制氢过程中某步反应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物质类别看:反应物、生成物均属于化合物
B.从微观构成看: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
C.从质量关系看: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从守恒关系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8、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做燃料
B.做制冷剂
C.做气体肥料
D.用于人工降雨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D.硝酸铵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检查气密性
11、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铁高温下化为铁水
C.铁生锈
D.蔗糖溶解
12、在各一集气瓶的下列气体“①空气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氧气 ④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3、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除杂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及方法 |
A | 锰酸钾(高锰酸钾) | 充分加热 |
B | 氧气(水蒸气) |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氧化钙的玻璃管 |
C | 硫酸铜溶液(硫酸锌) |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
D | 木炭粉(氧化铜)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A.A
B.B
C.C
D.D
14、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可用来补锌。下列有关葡萄糖酸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有14个氧原子
B.葡萄糖酸锌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酸锌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D.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6:11:7
15、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小李同学不小心将稀盐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对此,甲同学:该气体是什么?乙同学: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丙同学: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该气体。丁同学: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四位同学的说法中属于得出结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7、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变化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水
C.微粒观: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能量观:分子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18、水受热沸腾汽化,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分解成原子
B.水分子的能量增大
C.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19、手机中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MnO2=LiMnO2.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则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
A.-4→-2
B.0→+2
C.+2→+3
D.+4→+3
20、关于电解水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b是电源的正极
B.试管c中的气体能燃烧
C.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为1:2
D.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在不断运动
B.分子、原子、离子都不显电性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①金属铜做导线 ②氧气用于气焊 ③干冰用作制冷剂 ④氢气做清洁能源 ⑤石墨做铅笔芯 ⑥二氧化碳灭火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①④⑥
23、交警队检查司机“酒驾”,进行呼气检测的化学原理是:橙色K2Cr2O7的酸性溶液遇酒精迅速产生蓝绿色铬离子(Cr3+),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K2Cr2O7的酸性溶液遇酒精变色属于化学变化
B.K2Cr2O7属于氧化物
C.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D.硫酸铬的化学式为Cr2(SO4)3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50mL30%的浓盐酸中加入50mL 水稀释成15%的盐酸
B.用水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C.实验室可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
D.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微粒和构成干冰的微粒不同
25、色氨酸(C11H12N2O2)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一般可通过食补牛奶、核桃、黑芝麻等加以改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个色氨酸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
B.色氨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色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睡前喝牛奶有助于睡眠
26、一种便携式无电冰箱的制冷剂是由碎冰或水与某些物质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制得的,下列物质中,适合用来制作无电冰箱制冷剂的是
A.蔗糖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27、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属于单质的是 _____。(填字母)
28、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9中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装置为 (填标号,下同)和 组合。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 发生装置为 (填标号)。
(4)若用水将图所示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须从 (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5)实验室用碘化氢溶液测定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H2O2+2HI=2H2O+I2↓。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足量的碘化氢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2.7g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
(2)钙离子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
(3)水分子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
(4)标出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30、2016年9月4-5日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做好雾霾防治和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关 系到国家的形象。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评价项目纳 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①雾霾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_________
②下列能源的利用不会导致雾霾天气的是(_______)
A 煤
B 天然气
C 汽油
D 太阳能
③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作用;
④保护环境,降低和减少雾霾的产生,对学生而言,我们可以做哪些?__________
A 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B 避免吸入雾霾,坚决不出门
C 重罚尾气排放不达标的个人和企业
31、填入相应的物质名称、化学式或类别(类别指单质、化合物或氧化物):
物质名称 | 二氧化硫 | _____ | 氢氧化钾 | _____ | 氮气 |
化学式 | _____ | CuO | _____ | Na2SO4 | _____ |
类别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32、酸碱盐种类繁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因为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_______(填符号)。
(2)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变化,实验结果如下图,当滴入溶液为V2mL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所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色。
33、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元素是组成人体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市场上有含少量铁粉的营养麦片,在人体胃液中与盐酸反应转化成可吸收的亚铁盐,从而达到补铁的目的,人体缺铁会引起_______病。
(2)家里的热水壶用久后,壶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请写出厨房中能洗涤除去水垢的物质名称_______。(答一种即可)
34、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多种,如图所示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1)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氧气、水、汞、氯化钠、铁,氦气这六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填具体粒子的名称)构成的。
35、我们学习了实验室制取O2和CO2的方法,相信你能够回答下列间题。
(1)实验室翻取O2可以选捧多种药品,当选择高锰酸钾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收集纯度比较高的O2,最好用_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制取O2的方法,二者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发生装置相同 B.都可用MnO2作催化剂
C.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D.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相同
(2)李丽同学设计了实验室制取CO2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中出现了一个错误,你的纠正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铜丝上下抽动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铜丝网改成铁丝网,收集到的CO2中还会含有___________。
36、常温下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变化中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C中有气泡,溶液颜色_________。
37、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以及下列仪器:
(1)请写出标号⑦的仪器名称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O2,你选择的药品是_____,不需要选择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
3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和装置C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实验时试管口忘记放一团棉花,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______(选填“正”或“倒”)放在桌上。
(3)实验室要收集较干燥的氢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字母)。
39、为了建设好我们的美好家园——铜仁,请你围绕贵州省提出的“十三五”目标:“百姓富,生态美”中的“生态美”目标,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40、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4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__,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4)相同条件下最轻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
(6)熔点最低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
(7)相同条件下最轻的气体______________.
(8)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
(9)熔点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
(10)21世纪的重要的和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金属材料是______________.
(11)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12)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
(1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
(1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最多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