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1
B.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s
C.该元素的中子数为117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2、《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田七氨酸属于化合物
B.田七氨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D.田七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紫红色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镁在空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
C.加热氢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变成蓝色
D.大理石和足量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
5、下列符号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SO2
B.O2
C.3He
D.Cu
6、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物质质量/g | 3 | 4 | 30 | 15 |
反应后物质质量/g | 6 | 4 | 13 | 待测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待测数据是29
C.b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a、d的质量比为1:5
7、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鱼能在水中自由的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B.CO与CO2的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所以它们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C.金刚石和石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化学性质不同
D.使用煤时会将煤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 B.取用固体 | C.滴加液体 | D.过滤 |
A.A
B.B
C.C
D.D
9、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青铜锈蚀
B.火箭发射
C.火炬点燃
D.冰雪融化
10、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B.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
C.教科书循环使用
D.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
11、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③④⑥对应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C.①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③属于阴离子
1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H2O
B.KMnO4
C.O2
D.CO2
13、很多公共场所内禁止吸烟,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14、2023年夏天,临沂市“水韵琅琊”旅游项目——水上巴士夜游沂河,一票难求。沂河是临沂人民的“母亲河”。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沂河水中,只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
B.为防治水体污染,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加入明矾,可吸附除去沂河水中的钙、镁离子
D.可以用加肥皂水的方法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为软水
1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称量NaCl
D.用完的滴管直接放回原瓶
16、垃圾分类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铝制易拉罐应该放入下列哪一类垃圾桶
A.厨余垃圾
B.有害垃圾
C.可回收物
D.其他垃圾
1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发光
B.干冰升华
C.石蜡熔化
D.铁钉生锈
1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各元素含量
B.物质的分类
C.镁离子结构示意图
D.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关系模型
19、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氢气H2
B.铜元素ZN
C.氯酸钾KClO
D.水银Ag
20、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60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21、在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含硫物质:Na2SO4、X、S、Na2S中的X可能是
A.H2SO3
B.NaHSO4
C.H2S
D.SO3
22、已知硫化氢(H2S)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是氧化物SO3
B.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都不变,分子数改变
C.参加反应的H2S与O2的质量比为2:3
D.硫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硫原子构成的
2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性质实验,所涉及的下列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添加液体药品
C.收集并验满
D.铁丝燃烧
24、5G通信技术是2023年成都大运会的一大科技亮点,其芯片是由氮化嫁等材料制成,镓(Ca)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B.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C.镓的核电荷数为31
D.氮化嫁的化学式为NGa
2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粮食酿酒
C.干冰升华
D.冰雪融化
26、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PM2. 5
D.二氧化硫
27、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请按要求填空:
(1)生活中我们常说“先菜后盐”,即加碘食盐中含碘的物质是碘酸钾,碘酸钾受热易分解,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性。
(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如用硬水洗衣服,不仅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方法是_______。
(4)2022年8月重庆北碚缙云山突发山火,为灭火,经过艰辛努力开辟了一条隔离带阻止了火势的蔓延。形成隔离带灭火的原理是____。
(5)冬天在室内用炭火取暖,门窗不能关得太严密,是为了防止_______中毒。
28、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______物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质量将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9、某同学要用胆矾配制硫酸铜溶液,并进行实验
(1)先将块状的胆矾放在__________中将胆矾研碎,这个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__变化。
(2)要量取50ml的水,读数时,量筒首先要_________,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若仰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___________50ml
(3)配好溶液进行实验,若实验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应取______ml;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与试管中,滴加时将胶头滴管伸入到了试管中,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要清洗试管,看到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_________________表明仪器已洗净。
30、下表是某物质R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
温度/℃ | 0 | 20 | 30 | 40 | 5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7 | 21.8 | 39.7 | 48.8 | 47.3 | 46.4 | 45.1 | 44.7 |
(1)由表中数据可知,R属于___________(填“易溶”“可溶”或“微溶”)物质。
(2)由表中数据可知,R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为___________。
(3)在20℃时,将30gR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实验过程如图(水的变化忽略不计)。
根据上图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①一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31、2011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到持续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各地采取措施积极抗旱。请回单下列问题:
(1)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
(2)有些村民往盛有浑浊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 ▲ ,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 ▲ 进行吸附。
(3)当地政府采取措施进行人工降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
32、比较下列物质的质量大小,用“>"、“=”或“<"填写空白。
(1)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_____原木材的质量。
(2)钢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_____原铜丝的质量。
(3)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的质量_____原混合物的质量。
3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1)请根据燃烧的条件或灭火的原理解释下列现象:
①如图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②钻木取火:______。
(2)嫦娥五号发射火箭燃料用的氧化剂是高氯酸铵NH4C1O3,则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3)在点燃的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把图中A、B框中的微观粒子补画齐全______。
34、能够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请回答:
(1)用固体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2)用已配好的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g。
(3)上述两个实验中,除玻璃棒外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答2种即可)
35、2021年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开展30周年,本次宣传周的主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
(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较多杂质,净化过程中常加入明矾,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天然水具有一定的硬度,生活中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下列节水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管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C.用淘米水浇花
D.关停一些污染大、用水量大的工厂
(4)某同学用过滤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过滤结束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写一条)
36、如果用“”、“”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如图所示的是某些气体粒子的示意图,根据其组成特点用字母回答:
(1)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其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
(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________;
(4)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有________。
37、现有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往甲装置中的试管内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过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按图乙进行实验时,发现小球胀鼓起来,如果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液体X和固体Y可能的组合是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则液体X和固体Y可能的组合是______。
(3)在按丙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首先将液体A滴入盛有气体B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发现水倒吸入试管①中,则液体A和气体B的可能是______。
38、溶液对动植物以及人的生理活动和人类的生产、科研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
(1)室温下,某实验小组欲配制 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5%的硫酸镁溶液,按如图所示步骤操作。
①计算:需称取硫酸镁______g,量取适量的水。用量筒量取水时,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保持水平。
②称量:将称好的硫酸镁固体放入烧杯中。
③配制溶液:将量好的水倒入盛有硫酸镁固体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______。这样得到的溶液即是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硫酸镁溶液。
(2)小雪同学用所配制的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制得氢氧化钠。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于大烧杯中,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5.3%的碳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当滴入 Na2CO3溶液 50g 时(即图中 A 点),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②当滴入 5.3%的 Na2CO3溶液 100g 时(即图中 B 点),恰好完全反应。通过计算求制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______。
39、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化学工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试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任选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化学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______
40、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请填空:
(1)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