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煅烧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含钙元素且不发生反应)时,其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则生成CaO质量为m2g
B.若纵坐标表示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则杂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纵坐标不能表示固体中碳元素质量
D.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或固体中氧元素质量,都可知石灰石样品中CaCO3质量
2、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C.水受热变为水蒸气,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 设计 |
|
|
| |
目的 | 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 | 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证明温度对分子速率的影响 | 证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量有关 |
A.A
B.B
C.C
D.D
4、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其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变”美酒
B.金条“变”金箔
C.冰块“变”冰雕
D.铁水“变”铁锅
5、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D.1克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
B.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不断通入一氧化碳
C.若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则图中N点表示该物质燃烧得最旺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阳离子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的微粒一定是阴离子
8、兴趣小组同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分别称量A、B、C、D、E五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待充分反应后再分别测得各物质的质量,数据记录如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E |
反应前质量 | 20g | 100g | 20g | 100g | 20g |
反应后质量 | 52g | 20g | 20g | 72g | m |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物质C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D.m的值等于96g
9、对下面将号或示意图的认识,正确的是
A.Na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5
B.Fe2+、Fe3+都属于铁元素,是同一种离子
C.NO2、N2O4中氮元紫的化合价都是+4价,是同一化合物
D.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相同,属于同一元素
10、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并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7小时,引起世界关注,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转场
B.燃料加注
C.点火发射
D.自动对接
11、长跑后小腿酸痛是因为在剧烈的运动中,人体内的葡萄糖会进行无氧反应,产生乳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是一种氧化物
B.1个乳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和3个水分子构成的
C.葡萄糖与乳酸中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
D.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
12、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 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A.188
B.78
C.55
D.23
1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明矾,可吸附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
B.加活性炭可吸附色素和异味,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
C.园林节水:改喷灌为大水漫灌
D.家庭节水:用流动水洗衣服
14、化学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提倡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B.工业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
C.厨房燃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
D.为防止煤气中毒煤炉上放一盆水
15、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下列科学家与其所作出的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A.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
B.张青莲——铟、锑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C.阿伏加德罗——揭秘水的组成
D.门捷列夫——提出质量守恒定律
16、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闻到‘暗香’”说明了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7、古人用雌黄(化学式为As2S3)加水混合后涂在纸上来修改文字,成语“信口雌黄”就源出于此。雌黄中S的化合价是- 2,则As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6
18、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
B.粉笔折断
C.铁锅生锈
D.面包霉变
19、奥司他韦(化学式为C16H28N2O4)是目前治疗流感的药物之一,下列关于奥司他韦说法正确的是
A.奥司他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g
C.奥司他韦中含有氮分子
D.奥司他韦是由50个原子构成
20、安全无小事,人人需谨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入久未开封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B.过量添加防腐剂延长食品保质期
C.炒菜时油锅着火,加入冷水灭火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21、“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火药应用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发生物理变化时,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B.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分子
C.水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D.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3、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19.7 | 8.7 | 31.6 | 0.4 |
反应后质量(g) | 待 测 | 17.4 | 0 | 3.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B.反应过程中,b与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C.c中元素的种类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
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24、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灭火原理模型
B.空气组成模型
C.化石燃料模型
D.原子结构模型
25、硫酸和盐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两种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观察到白雾,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将两瓶浓溶液敞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都减小
④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及应生成盐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26、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矿石是一种铁合金
B.金刚石属于金属材料
C.生铁的含碳量高于钢
D.自然界中的金属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7、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根据下面碳元素的价类图,回答下列问题:
(1)X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d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c点对应物质转化为b点对应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NaHCO3俗称______,它的用途是______(任写一条)。
28、如图是A、B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A、B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
(2)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A______B(填“>”“<”或“=”)。
(3)将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______g。
29、按照要求填写下列内容:
(1)我校食堂使用铁锅炒菜,铁锅炒菜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生;
(2)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取用红磷量偏多,则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可将气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写出实验中这样操作的原因或可能导致的后果。
(1)取用药品时标签朝手心:_____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俯视读数: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时,先撤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中取出:_______________;
(4)加热后的试管骤冷:_________________;
(5)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______________。
3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铂______。
(2)磁铁矿的主要成分______。
(3)硝酸根______。
(4)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单质______。
32、如图所示,已知“o”、“”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
(3)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
33、图1为学校配备的非接触红外测温仪,能及时对人体体温进行的检测,图2为红外测温仪电池的剖面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
(2)回收废弃电池过程中,如要在铜和锌的混合物回收铜,可以在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______,然后在进行____、洗涤、干燥(填操作)。
34、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_______。
(2)三个氮分子_______。
(3)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4)两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
(5)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35、A、B、C、D、E为单质和氧化物中的五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关系。已知其中A、B、E为氧化物,且A与B反应、B与C反应均生成一种红色金属单质。请你根据图示和所给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⑴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D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⑵B与C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⑶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政府积极建设自来水厂,让农民喝上清洁的水。
(1)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_____。
(2)X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X 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37、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从A——E中选择)。
38、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 x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足量一氧化碳还原铁锈,装置如右图,酒精灯b的作用是 。
【现象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玻璃管中固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一氧化碳还原了铁锈。
【提出问题】一氧化碳还原铁锈的固体产物是铁吗?
【实验设计】上述反应进行完全后,冷却到室温,取少量玻璃管中的固体,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 ,则证明有铁生成。该小组同学按上述设计进行实验,并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
【实验反思】一氧化碳还原铁锈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应作的一处修改是 。
【重新实验】该小组同学用修改后的装置重新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后,冷却到室温,取少量玻璃管中的固体,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 ,证明有铁生成。
【拓展应用】该小组同学用修改后的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的实验,使赤铁矿中的氧化铁全部转变为铁(已知赤铁矿中的杂质不与一氧化碳反应),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赤铁矿粉末的总质量70.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固体的总质量67.6g(冷却到室温称量)。
则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39、有①空气;②氧气;③铜;④氯酸钾(KClO3);⑤氧化镁;⑥冰水混合物⑦过氧化氢溶液七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4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取石灰石15克,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加入12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30.6克.试计算:
(1)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2)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已知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