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襄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化学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20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6题,共 130分)
  •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沉淀的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下列玻璃仪器在以上步骤中都会用到的是

    A.

    B.

    C.

    D.

  • 2、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物质燃烧

    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 3、氢元素组成物质种类繁多。下列物质只含氢元素的是

    A.液氢

    B.氯化氢

    C.氢氧化钙

    D.过氧化氢

  • 4、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中1个水分子团由5~8个水分子构成,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

    C.“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

    D.“小分子团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 5、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厨房燃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盖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如果遭遇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

    D.电线短路着火时泼水灭火,以免火势扩大

  • 6、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

    B.它们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C.它们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D.它们都是混合物

  • 7、已知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丁>丙>甲

    B.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25

    C.丁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50℃时CuSO4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

  • 8、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H2O

    B.H2SO4

    C.NaOH

    D.CaCO3

  • 9、能闻到花香味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在不断运动

  • 10、医疗上使用的氧气钢瓶体积较小,却能将大量的氧气压缩于其中,是因为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 11、下列物质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A.C、CO、O2

    B.H2、CO、C

    C.C 、CO、CO2

    D.H2、O2、CO

  • 1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有白色固体生成

    B.看到耀眼的白光

    C.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D.镁条形状改变

  • 13、金属和合金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常用作导线,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钢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大

    D.废旧金属不需要回收

  • 14、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物质是

    A.木炭

    B.红磷

    C.硫

    D.铁

  • 15、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16、当前,世界已经迈向了“低碳”时代,选择“低碳”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存责任。很多地市的公交系统适应形势发展,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的双燃料公交车。下图为公交车燃料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改变

    B.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4:9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17、某小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与实验,推理与判断,如不考虑水分蒸发,最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B.②中加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有氢氧化钙析出

    C.③中棉线上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34.3g

    D.④中加入氢氧化钠前、后均为硫酸铜饱和溶液

  • 18、下列宏观现象和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

    A.水结冰不能流动——分子不再运动

    B.6000ml氧气通过加压可装在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19、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④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⑤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⑥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③⑤

    D.①③④

  • 2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B.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都可以保护空气

    C.水体污染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但不影响工农业生产

    D.硫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预留的水能吸收二氧化硫,减少污染

  • 21、甲、乙、丙、丁是初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化学阶段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甲是H2,则丁可以是Fe

    B.若甲是CO2,则丁可以是C或CuO

    C.若甲是CaCO3,则乙、丙、丁可以都含氧元素

    D.若甲是Fe,则如图转化关系均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 22、“构建生命共同体”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保护空气

    B.生活废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水体污染

    C.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污染水体

    D.工业水循环利用可以节约水资源

  • 2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B.铁锅着火后盖上锅盖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C.汽车发动机中汽油喷成雾状是为了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来盖灭

  • 24、煅烧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含钙元素且不发生反应)时,其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则生成CaO质量为m2g

    B.若纵坐标表示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则杂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纵坐标不能表示固体中碳元素质量

    D.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或固体中氧元素质量,都可知石灰石样品中CaCO3质量

  • 25、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汞+氧气

    D.水氢气+氧气

  • 26、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水的组成

    B.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C.验证O2是否收集满

    D.比较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7、用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2)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单质_______

    (3)氯化钠的阴离子____________    

    (4)铵根中氮的化合价________

  • 28、化学与生产、生活、能源、环境、健康息息相关。

    (1)请将下列物质和对应的用途连线________

    物质

    用途

    烧碱

    氯化钠

    干冰

    清洁炉具

    制冷剂

    生理盐水

    (2)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些谣言,只要我们用科学知识分析、验证,谣言不攻自破。

    谣言一:水变成汽油。汽油含C、H、O等多种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______种类不变,所以水不可能变成汽油。

    谣言二:塑料做成“大米”。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而塑料是一种______填“合成”或“天然”材料。将大米和“塑料大米”分别在蒸发皿中加热,大米变黄、变焦、有米香味,而“塑料大米”加热后变成粘稠的液体。

    谣言三:用棉花代替肉松制成“肉松饼”。肉松是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棉花时闻到烧纸的气味,点燃肉松时闻到______的气味。

    (3)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中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__

    ③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Ⅰ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进程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29、下列变化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b.硫在氧气中燃烧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根据以上变化将符合下列情况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发出白光_____

    2)有大量白烟生成_____

    3)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_____

  • 30、建设湿地公园,打造森林公园城市是成都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______

    (2)森林公园空气清新,含有较多有益人体健康的负氧离子(一个氧分子捕获一个自由电子形成)。请表示:3个负氧离子______

    (3)湿地公园湖泊水质优良。写出一种保护湖水的具体方法______

    (4)从微观角度解释:森林公园里花香四溢______

    (5)公园里种有葡萄、枇杷等果树。水果中的营养素主要有______(写一种)

    (6)某鲜花培育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中的一种或两种配制而成,其中钙、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则该营养液中含有______种溶质。从均衡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角度分析,营养液中还需补充______(填元素符号)

  • 31、对元素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1)萌芽阶段

    中国的五行说认为物质由“金、木、水、火、土”等元素组成。从现代元素观点分析,证明水不是一种元素的方法是______

    (2)发展阶段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预言铝和铟(In)之间存在一种性质与铝相近的元素,而镓就是第一种根据化学元素周期律预言并证实的元素。

    ①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②写出金属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铝、镓、铟和锡(Sn)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与铟(In)元素电子层数相同的是______

    (3)突破阶段

    科学家发现一种由四个中子构成的微粒——“四中子”,它也被称为“零号元素”。该微粒中的电子数为______,相对原子质量约为______

  • 32、(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进行探究。

    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

    (3)你认为该方法的优点是:  

    图所示的是小惠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4)实验完毕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小阳认为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

    (5)小雨用碳完成上述实验,发现没有水进入集气瓶,其原因是   

    (6)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燃烧法测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时所选物质必须

     

     

  • 33、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从宏观角度:水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

    (2)从微观角度:如图可以表示构成水的微粒是 (填序号);

    A.

    B.

    C.

    D.

    (3)从类别角度:水属于__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4)如图,“生命吸管”可将普通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净水流程如图2:

    (提示: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I.①中过滤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实验室中过滤所需要的三种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__;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应靠在_____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Ⅱ.②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

    Ⅲ.④中超滤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除去悬浮颗粒

    C.软化水质

    Ⅳ.“生命吸管”处理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要用_____________来检验。

    V.生活中,为降低普通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 34、根据所给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氯化钠溶解度/g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溶解度/g

    6

    10

    18

    36.5

    50

    (1)t1℃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g。

    (2)t2℃时,将40g Na2CO3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Na2CO3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3)若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Na2CO3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 35、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等带入中国。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是C6H8O6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C____种元素组成,属于____________(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之二)

    (2)维生素C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维生素C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 36、化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洗洁精具有______作用,能去除油污;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的原因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 10分)
  • 37、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

    1)实验甲中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______管中产生气体为10mL时,则B管中产生气体体积为______mL,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______

    2)实验乙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______,若反应中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3)实验丙中进行实验时,先关闭K1K2,加热c至沸腾,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2,观察到bd中纸花均不变色。再打开K2b中纸花逐渐变______。若打开K1,还可以证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 38、某化学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如何选择“除氧剂”进行探究。图1为实验装置,图2为利用传感器绘制的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注:铜丝与铜质燃烧匙相连)

    (1)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加热铜丝点燃红磷时出现的现象是:暗红色固体燃烧、发光、______、发出黄白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写全)。燃烧停止后,打开弹簧夹,因瓶中压强______,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内水进入集气瓶。

    (2)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了20mL的水,若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理论上量筒内的水减少的体积约为______mL。

    (3)根据图像分析,两次实验中,可燃物为______(填“红磷”或“白磷”)时,进入集气瓶的水较多;当燃烧停止时,集气瓶中的氧气(填“完全”或“未完全”)______被耗尽。

四、简答题 (共2题,共 10分)
  • 39、如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根据此图,试从分子构成的角度,说明水分子的构成:______

    (2)根据此图,从“分子——原子层面”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______

  • 40、在做铁丝燃烧实验中,预先在集气瓶底部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掉落使集气瓶炸裂,那么该实验中的水能否用沙子代替?初中化学实验中还有那个实验也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并说明放水的目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200
题数 40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探究题
四、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