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A.石灰水
B.稀盐酸
C.食盐水
D.稀硫酸
2、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都涉及到磷。对以下关于磷的实验分析中正确的是
A.实验①②③中都有白烟生成且都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B.实验①和实验②中水的作用相同
C.实验②中a与c处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D.实验③红热玻璃管插入后应该立即称量装置质量
3、实验室的药品要求分类存放。下列应与氯化钠存放在同一个实验柜的是
A.硝酸钾
B.苛性钠
C.氧化钙
D.盐酸
4、下列劳动实践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 劳动实践 | 化学知识 |
A | 用铅笔芯制作电极 | 石墨有导电性 |
B | 回收铝制易拉罐 | 铝易与氧气反应 |
C | 用干布擦净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 | 防止铁生锈 |
D | 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 | 天然气的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 |
A.A
B.B
C.C
D.D
5、采用现代数控技术所生产的0.01mm铝箔,由铝块加工而成的,这体现了铝具有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密度小
6、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其本质原因是
A.元素种类不同
B.原子种类不同
C.分子种类不同
D.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7、铼及其合金被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发动机上。下图是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铼元素的符号为Re
B.铼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铼原子中的中子数为75
D.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8、学习化学时可用如图表示某些从属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X | 纯净物 | 混合物 | 溶剂 | 置换反应 | |
Y | 单质 | 氧化物 | 溶液 | 化合反应 |
A.A
B.B
C.C
D.D
9、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采用甲醇作为燃料。如图是甲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
B.生成物丙、丁的质量比为11:9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总数都不变
10、工业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是氨的催化氧化,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物乙是单质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涉及3种化合物
11、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硬水过滤后变成软水
B.汽油清洗油污和洗涤剂清洗油污原理一样
C.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给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因此禁止使用
D.植树种草不但美化我们的环境,还能减轻大气污染
12、《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雕刻砚台
C.伐木制舟
D.纺纱织布
13、如图所示为简易净水器,其中可吸附杂质、除去臭味的是
A.小卵石
B.石英砂
C.活性炭
D.蓬松棉
14、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15、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
B.星火燎原
C.铁杵磨针
D.滴水成冰
16、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如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省略)可验证燃烧的条件是
A.需要可燃物
B.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需要与氧气接触
D.无法验证燃烧需要的条件
17、下列物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塑料饭盒
B.玻璃花瓶
C.纯棉衬衫
D.不锈钢锅
18、如图所示的微观模拟图中的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均为混合物
B.只有③是单质
C.④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②⑤
D.①②④是氧化物
19、如图表示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
B.某些元素既可显正价,也可显负价
C.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和为8
D.11~17的元素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升高
20、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是纯净水
B.使用含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铁制品锈蚀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
D.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1、现有6.4g某种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将其完全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沉淀10.0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
A.FeO
B.Fe2O3
C.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
D.FeO与Fe3O4的混合物
22、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干冰
C.石油
D.碘酒
23、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A.H2
B.Cl2
C.NaOH
D.NaNO3
24、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向 b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
C.该实验是将 NaOH 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
D.c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2SO4和 NaOH
25、金属钨可用于制成白炽灯泡中的灯丝、与这一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A.延展性好
B.熔点高
C.有金属光泽
D.有导电性
26、水煤气中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个数都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1
D.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27、1、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由图二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钠、镁、铝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______。
(3)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HCHO)。请根据图三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人们在实验研究中总结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4)请在表中内填写对应的元素符号______。
(5)Mg、Sn、Pb、Cu、Ag五种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有______种。
28、小金用蓝色石蕊试纸测试一杯牛奶,试纸仍为蓝色:两天后汤姆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再次测试同一杯牛奶,并且这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牛奶中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释现象_____。
29、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
(2)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
(3)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____;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5)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
(6)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______;
30、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
(2)2个氧分子_____;
(3)4个镁离子______;
(4)5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5)MgO中Mg元素显+2价______;
(6)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
(7)氦气______。
31、开水壶用久了会产生一层厚厚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1)Ca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氢氧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
(3)旧式水壶的外壁由铝制成。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粒子结构如图所示,该元素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4)若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则铝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
(5)Al3+可通过_______电子变成了Al(选填“得到”或“失去”)。
(6)B与C的化学性质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32、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燃烧的反应_________。
(2)暗紫色固体制氧气的反应_________。
(3)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_________。
33、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生锈过程中生成了FeO(OH),推断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在新冠疫情期间,采用喷洒次氯酸钠(NaC1O)对环境进行消毒,其原因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了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则次氯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发生森林火灾时,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一片树林,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34、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液化体积变小,因为_____________。
(2)敞口杯中的水不断减少,因为_____________。
(3)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5、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可以加工制成有机合成材料。
(1)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加工有机合成材料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变化。
(3)常见的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有塑料、_____________、合成橡胶。
36、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及其化合物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从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圆圈表示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
b 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c 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O2-)
(2)构成氧气的微粒是__,氧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氧后体积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之:__。
(3)水是重要的氧化物,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登山和潜水供氧装置中,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自然界中氧循环的环节之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_______。
3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X的仪器名称:______。
(2)小海同学在装置B中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③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可以将装置B换为图中的装置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CO2制取方法有多种,若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若用G装置来干燥CO2,瓶内通常装入的试剂是______。
38、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 30%双氧水的质量(g) | 加入的水的体积(mL) | 二氧化锰质量(g) | 收集时间(s) |
1 | 10 | 40 | 5 | 200 |
2 | 20 | 30 | 5 | 100 |
3 | 30 | 20 |
| 67 |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
②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_____g。
③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_____。
(2)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9、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_____;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3)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采用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40、周末,小星妈妈做晚饭炒菜时突然来一电话,在接电话时,听到正在忙于中考复习的小星大喊:“妈妈,锅里糊了!”接完电话,妈妈问道:“你又没看到,是怎么知道的?”小星解释道: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