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观念是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相关化学观念分析正确的是
A.变化观: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分类观:空气、矿泉水、液氧都属于混合物
C.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D.守恒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2、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因此,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3、实验室制取 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制气
C.收集
D.验满
4、现有A、B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将A、B分别放入试管中,并在两个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制取氧气。当A、B均完全反应后,如图所示,得到的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氮、氧元素质量比是7:16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
D.生成的两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5:4
6、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42,则它的化学式为
A.
B.
C.
D.
7、某气体由H2、N2、CO、CO2中的若干种组成,为了探究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两份完全相同的该气体样品分别进行实验:实验I将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炭粉:实验II将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两实验均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测得气体分子个数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气体一定含有H2、CO2,可能含有N2、CO
B.若m=2n,则该气体一定只含有H2、CO2
C.若m=3n,则该气体只可能含有H2、CO2、N2或H2、CO2、CO
D.实验I、II中参加反应的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3:20
8、下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②CO发生了还原反应
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9、下列化学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D.水氢气+氧气
10、t℃时,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记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该固体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为10g
C.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丙=丁>乙>甲
D.搅拌丁中的溶液,可增大该物质的溶解度,使固体逐渐溶解
11、下列微观模拟图中的○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均为混合物
B.只有③是单质
C.①②④是氧化物
D.④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②和⑤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和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①涉及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②若实验一红磷燃烧时,瓶塞没有塞紧,待燃烧完毕后再塞紧,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
③实验二中,装置没有密闭,生成了气体逸散,实验结束,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
④将实验二中的烧杯换成带有气球的装置(如图三),实验结束,天平平衡(忽略浮力);
⑤实验三中,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13、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则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B.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1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下列从该模型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甲物质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总数一定不变
15、利用“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能将蜡烛火焰熄灭的方法是( )
A.用水浇灭
B.剪掉烛芯
C.吹灭蜡烛
D.罩上烧杯
16、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碘酒溶液
D.蔗糖溶液
17、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最高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18、下列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CO3表示碳酸含有2个氢原子
B.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C.2N表示2个氮原子
D.SO表示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19、202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垃圾分类焚烧
B.倡导节约用水
C.使用清洁能源
D.废气达标排放
20、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汞+氧气
D.水氢气+氧气
21、下列词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
B.滴水成冰
C.木已成舟
D.火上浇油
22、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2AB2+B2===2C
B.3AB2+B2===2C
C.4AB2+B2===2C
D.AB2+4B2===2C
23、下列有关物质燃烧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红热,放出大量的热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5、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
B.电器起火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C.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中的含碳量低
D.低碳生活提倡使用不含碳元素的物质
26、鉴别、检验、除杂与分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CO和CO2 | 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 |
B |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 观察颜色 |
C |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 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
D | 除去N2中混有的O2 | 将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粉 |
A.A
B.B
C.C
D.D
27、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1)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写出其化学式____。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什么?_____
(3)写出实验室制取D的化学方程式____。
28、小静学习了第三单元后,知道了世界万物由微粒构成,下图是前20号常见元素和粒子的相关信息,请你和小静起完成下列内容。
(1)图中一共涉及到的元素有______种;X=______。
(2)请写出C粒子的符号______;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序号)。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两种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29、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填空。
(1)在______℃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t3℃时,将125g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应再加入______g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30、材料的开发和研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我国科学家利用石墨烯制造出超级材料,其成果刊登在周刊《高级材料》。请回答:
(1)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如图一所示,则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碳元素与图二中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这种泡沫状超级材料材料轻质且坚固,具有极高的效率导热和导电性能,请你设想这种材料的特殊用途有____________(只要一点)。
31、如图为干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碳棒(主要成分是石墨)用作干电池的正极是利用了石墨的___________性。
(2)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其硬度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铜。
(3)干电池的材料很多可以回收利用。例如双氧水与回收的二氧化锰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向 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A图: | B图: |
(1)在A图的“反应前”和B图“反应后”中的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
(2)B图所示的化学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
(3)A图中反应后有水分子生成,则构成一个水分子中所有不带电的粒子数为__________。
(4)从上面 A、B两幅图可知氢气既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也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由此可以得出关于燃烧的一个新认识_______。
33、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4,无水硫酸铜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其水溶液显蓝色。硫酸铜是制备铜和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制取铜:______。
(2)用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可配制波尔多液,用作杀菌剂:______。
34、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方法。下列实验过程中有放热现象,请从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角度,将下列实验 A 与_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主要都是由发生______变化引起的放热现象。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氢氧化钠溶于水
C.向镁粉中滴加稀盐酸
35、端午节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赛龙舟、挂艾草菖蒲等活动,亦有食粽子、喝雄黄酒等习俗。
(1)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人们能够闻到艾草的香味,是因为_____(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
(2)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粽子的种类愈加丰富,有蛋黄大肉粽,桂花蜜枣粽,乌米牛肉粽等, 其中牛肉含有丰富的______(“油脂”或“蛋白质")。
(3)雄黄酒里含有酒精,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6、《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冶炼金属锡的场景(如下图所示)。“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
(1)鼓入足量空气能使木炭______从而提高炉温。
(2)炼锡时,有关键的一步“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______。
(3)锡往往与其它金属制成合金使用,目的是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硬度。
(4)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很少装酸性物质,原因是______。
37、在微型Y型管中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2)实验中,干燥管中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颜色变化_________,发生颜色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写符号表达式)。
(3)右边支管中澄清石灰水现象__________,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
(4)该实验的优点有 。(填序号)
A.节约药品
B.污染小
C.能同时进行多个性质探究
38、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
(4)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答1条即可)。
39、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 石蜡、木材等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体现了该气体的 __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
(3)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①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__________大量增加(填字母序号);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可吸入颗粒物 D 二氧化硫
②请你提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
4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3g合金样品,将60g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稀硫酸用量 | 剩余固体质量 | 稀硫酸用量 | 剩余固体质量 |
第一次加入10g | mg | 第四次加入10g | 1.0g |
第二次加入10g | 2.0g | 第五次加入10g | 0.6g |
第三次加入10g | 1.5g | 第六次加入10g | 0.6g |
(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六次实验中,第 次加入稀硫酸时样品中的镁已经完全反应;表格中,m= 。
(2)第六次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