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反应中没用完的药品,应立即放回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C.取固体药品时,可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药品
D.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控制在试管容积的之间
2、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镁(mG)
B.氯(cL)
C.氦(He)
D.铜(CU)
3、全世界每年被锈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为探究钢铁锈蚀的快慢,进行如图的实验,试管内铁钉锈蚀的最快的是
A.
B.
C.
D.
4、某溶液中含有和
,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加入铁的质量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溶质的种类相同并且溶液的质量相等
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溶液可能为蓝色
C.当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或两种
D.当溶质种类为3种时,向金属单质中加入盐酸有气泡
5、“84消毒液”可用于杀菌消毒,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
A.HCl
B.NaCl
C.Na2O
D.ClO2
6、下列叙述、对应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Fe2O3+2HCl=FeCl2+2H2O 复分解反应
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l(OH)3+6HCl=AlCl3+3H2O 中和反应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 置换反应
D.硝酸铵不能和熟石灰混用:2NH4NO3+Ca(OH)2=Ca(NO3)2+H2O+2NH3↑ 复分解反应
7、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
8、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科学家主要是
①拉瓦锡 ②门捷列夫 ③阿伏加德罗 ④道尔顿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⑤
9、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滨海。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
A.资源任意开发
B.垃圾分类回收
C.污水灌溉农田
D.废气直接排放
10、常用的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B.乙醇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乙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一个乙醇分子中共有3个原子
11、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7
B.4
C.3
D.1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用木炭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13、常温下,氯气与苛性钠溶液反应产物是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2
D.+2
14、下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气密性
D.过滤
15、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A.组成与性质 | B.化学与生活 |
CO2与CO组成的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 植物油加入水中,振荡后能形成溶液 |
C.物质与变化 | D.化学与环保 |
煤的干馏、石油分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 CO2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有毒会污染空气 |
A.A
B.B
C.C
D.D
16、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青铜锈蚀
B.火箭发射
C.火炬点燃
D.冰雪融化
17、碘酒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它主要是碘单质的酒精溶液。如图是有关碘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碘单质是气体
B.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 g
C.碘原子的化学性质与氯原子相似
D.碘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VA族
1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B.石蜡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单质,所以它们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D.涂油、刷漆防止金属生锈的原理是使金属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隔绝,所以防止金属生锈只能通过这种原理
19、如图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中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B.甲中硬质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为银白色
C.用乙装置可防止液体倒吸和防止CO污染空气
D.实验结束后先移去酒精喷灯,继续通CO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
20、2023年11月,我国首台中速大功率氨(NH3)燃料发动机点火成功。一种制备氨技术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数目比为1:1
C.反应的生成物是NH3和O2
D.使用氨燃料有利于“低碳”目标的落实
21、2022年北京冬奥会,实施了人工造雪。先将水制成细小的冰片,再用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就形成了晶莹剔透的雪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水制成细小的冰片后,其中的水分子由运动变静止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时,水分子也跟着分解了
C.由水制成晶莹剔透的雪花,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D.人造雪花与普通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22、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陶瓷烧制
B. 石雕印
C. 粮食酿醋
D. 火药爆炸
23、根据图示,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中选择装置①制O2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实验室制H2、O2、CO2均可选择装置②
C.O2和CO2均可选择装置③收集
D.选择装置②制气,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4、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Y能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将Z投入X的化合物溶液中,有金属X产生。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Z>Y>X
B.Z>X>Y
C.X>Z>Y
D.Y>Z>X
25、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A.H2O﹣﹣1个水分子
B.﹣﹣1个钠离子
C.3Fe3+﹣﹣3个铁原子
D.2H﹣﹣2个氢元素
26、下列各项警示标志,与存放的物质不相符合的是
A.小苏打
B.浓硫酸
C.鞭炮
D.汽油
27、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_____。
(2)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
(4)表示_____的结构示意图。
(5)核电荷数为14的元素是_________。
28、请指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____________;
(2)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_______________;
(4)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完毕时没有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____________;
(5)加热试管时, 试管接触到酒精灯的灯芯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⑤氢气五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1)医院用于急求病人的气体是_____;
(2)可制氮肥的气体是_____;
(3)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
(4)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____;
(5)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
3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试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2)属于第4周期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 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妍妍同学考查后发现,第3周期开头的是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下同),靠近尾部的是________元素。
(4)每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_____________;则表中x=________;若某种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则它的中子数为________。
(5)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时期。最近科学家宣布人工制得了第118号元素,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
31、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失误的实验 | 失误的原因 | 答案 |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呈紫红色 | A、集气瓶底没有留水或细沙 | (1)______________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集气瓶底炸裂 | B、没有加催化剂 | (2)_______________ |
(3)用双氧水制氧气时,短时间内没有气泡 | C、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 (3)_______________ |
3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请根据以下反应事实推导出该事实中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序号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1)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_______ |
(2)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 _______ |
(3) |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_______ |
(4) |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_______ |
33、根据下图装置回答问题:
(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用该装置时还需添加的一种用品是______________;
(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装置F收集一瓶氧气,产生的氧气应从_________口(填“a”或“b”)通入。
34、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不显电性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带正电荷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④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
⑦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⑧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
3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分析回答下列实验中的问题:
(1)指出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盛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盛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
③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瓶底有时也盛少量水的的作用是______;
(2)化学实验操作有严格的步骤,将下列各组两个步骤中先操作的步骤字母填在横线上。
①实验室制取气体时:A.装药品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
②给试管里的固体或液体加热 时:A.均匀加热 B.集中加热,______
③称量 10.8g 食盐:A.向左盘加食盐 B.向右盘加砝码并移动游码,______
(3)分析下列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写出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①干电池工作时:______;
②电解水的过程:______;
(4)分析下列实验中出现的情况的可能原因:(各写一个可能原因)
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集气瓶容积的 1/5 的可能原因______;
②过滤后所得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______;
③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的原因______。
36、化学用语是简明、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恰当的化学符号表示:
(1)氮元素_______;
(2)两个氮分子_______;
(3)氯化铁溶液中的大量阳离子________;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_______;
(5)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结合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
37、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及组合来制取气体。
(1)请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小组现采用A装置来制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为了得到较干燥的氧气,实验小组还需要选择_____(填字母,下同)装置来收集氧气,用该方法收集氧气也存在着缺点,请写出其中存在的主要缺点(只写一条即可)_____;实验过程中,在装入药品之前需进行的一步关键操作是_____。
(3)工人师傅在进行金属的切割或焊接时常用到“氧炔焰”,“氧炔焰”是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火焰,温度可达3000℃。
已知:乙炔(化学式为C2H2,与甲烷相似,都是碳氢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极易燃烧的气体,实验室常采用电石(化学式为CaC2)和饱和食盐水在常温下混合反应得到乙炔。
①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同时便于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为_____(填字母序号)。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反应实质是电石与饱和食盐水中的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乙炔的同时还生成了氢氧化钙,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写出乙炔(C2H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8、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结论。
(4)实验中最终气体减小的体积常常小于拉瓦锡测定的1/5,从装置和操作的失误分析,原因是______。
39、如下图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蒸发食盐水,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40、研究人员提出使用含汽油的混合燃料的方案,以解决汽车尾气的问题。该方案的一种模拟过程如右图所示,常温下,C、D均为气体。
(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模拟转化关系图中,你认为可以循环重复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