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用作食品调味剂
B.碳酸氢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于食品干燥剂
D.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2、在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结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
B.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锌,可能有氯化铜
C.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铁,可能有锌
D.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锌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稀盐酸
B.熄灭酒精灯
C.读取液体体积
D.处理废弃药品
4、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B.向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
C.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粒子为Na+、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5、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6、“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B.地震后,灾区饮用水应经消毒等处理后才能饮用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用蜡烛做灯火实验
D.为避免尘土进入,豪华装修完的房屋立即入住后必须关闭门窗
7、已知CaS、KHSO3、CaSO4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n%,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n%
B.1-2.25n%
C.2.25n%
D.无法确定
8、对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与研究。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B.
C.
D.
9、2023年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大力砍伐树木
C.坚持绿色出行
D.就地焚烧垃圾
10、氮化镓充电器体积小、效率高,可满足电子产品快速充电的需求。如图为镓元素的相关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镓属于金属元素,图中x=8
B.镓原子的中子数为31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g
D.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1、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K2SO4
B.黑火药爆炸时可能生成SO2
C.反应中有2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黑火药古配方是“一硫二硝三炭”,其中的“一、二、三”是各成分质量比
12、“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的主流。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
B.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C.推广氢氧燃料电池动力客车
D.骑自行车替代私家车出行
13、化学物质使世界异彩纷呈。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白色的牛奶
B.红色的氧化汞
C.淡蓝色的液氧
D.淡黄色的硫
1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15、科学家最近用激光与高压冰的结合发现了一种新的水的存在方式,即水同时处于固态和液态,这种水被称为“超离子水”。下列有关“超离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离子水和普通水的组成元素不同
B.超离子水属于化合物
C.超离子水中的水分子有的静止、有的运动
D.超离子水和普通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16、“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小重一家都是大闸蟹爱好者。大闸蟹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钙、铁、硒等,这里的“钙”是指
A.钙元素
B.钙单质
C.钙原子
D.钙离子
17、全硼富勒烯团簇(B40)的分子结构图像中国红灯笼(如图)。B40属于
A.稀有气体
B.氧化物
C.混合物
D.单质
18、下列过程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钢铁生锈
C.食物变质
D.葡萄酿酒
19、“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鸡蛋
B.苹果
C.青菜
D.白粥
2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21、如图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
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
22、诗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提到了古代将生铁煅烧捶打氧化变成钢的过程,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生铁和钢是同种物质
B.锻打过程发生碳燃烧反应
C.钢的机械性能比生铁好
D.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23、检验某物质中含有碳酸盐的合理方法是
A.放入水中不溶解
B.加入稀盐酸中有无色气体产生
C.加入稀盐酸中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D.加热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4、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结构观:因为O2和O3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守恒观:2g镁和10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2g氧化镁
C.变化观: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保持甲烷(CH4)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甲烷分子
25、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一氧化碳(CO)到蛋白质(乙醇梭菌蛋白)的一步生物合成。赖氨酸( 是乙醇梭菌蛋白含有的18种氨基酸的其中之一。下列有关赖氨酸说法正确的是
A.赖氨酸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B.赖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之比为3:1
C.赖氨酸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D.赖氨酸由6个碳原子、14 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组成
2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C.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2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2)甲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28、某品牌饼干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
(1)营养成分表中缺少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水除外)______。
(2)饼干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蔗糖,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的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
(3)优质的面粉来自于良好的小麦。为了提高生长期小麦的抗倒伏能力,需要施加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29、能源的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1)煤燃烧时产生NO2、_____等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
A 节约纸张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
(3)在高温下,工业上以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一氧化碳反应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甲烷(CH4)和水反应(未配平)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30、小强是个爱思考的同学,他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图象,这种图象叫价类图。如图是有关碳的价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在自然界存在多种单质,其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______。
(2)B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3)能够表示碳酸的点是______。(选填“A~E”)
(4)C点转化为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1、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分类、总结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如下图展示的生活中的两种物质的用途图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自拟分类标准,对以下图示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________,
所含序号:________。
32、CO2在高温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为验证该反应,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装置图如下:
(1)根据装置图,填写下表:
仪器标号 | 仪器中所加物质 | 作用 |
A | 石灰石,稀盐酸 |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2 |
B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CO2不反应) |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
C |
|
|
D |
|
|
E |
|
|
(2)D处要增加的仪器的名称是 。
(3)写出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 。
(4)验证CO的方法是 。
33、化学在科技、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碳中和”成为热词。我国科学家研制了全球首套捕集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的装置,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①甲醇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②请你说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低碳行为:______。
(2)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该车的车身使用了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
①工业上冶炼铝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②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Si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4、(7分)某固体混合物,已知该混合物中可能含有Na2CO3、NH4Cl、NH4NO3、CuSO4、NaOH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该气体具有_______________气味;
(2)溶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为 ;
(3)过程③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测,该混合物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判断的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仅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混合物中含有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35、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
36、习总书记于2021年4月宜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也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中国行动。
(1)“碳达峰”是指CO2排放量达到最高值。下列做法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是______(填字母)。
A.开发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焚烧塑料垃圾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2)“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实现排放多少CO2就做多少抵消措施来达到平衡,实现CO2“净零”排放。自然界中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绿色植物的______作用;科技人员也能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反应,转化为一种液体燃料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小写英文字母序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二氧化锰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氨气(),应选择的制取、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上图字母)
38、实验室制取气体和检验气体性质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里选择装置A和E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来制取氧气。在A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当观察到E装置中导管口有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3)实验室里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F装置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是________。
39、“保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写二点)
40、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博物馆把贵重的书画保存在充满N2的圆桶中,使用N2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防止铁制菜刀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