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特征。下列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的是
A.液氧
B.空气
C.氯化钠
D.铁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钠离子、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是8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则不带电的微粒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3、铷和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Rb+核外电子数为36
B.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Cl2
C.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D.金属镓的化学性质与铝相似
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C.MnO2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所以可以做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5、某小组设计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白磷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内只需加入微量白磷即可
B.试管内的细沙可吸收产生的物质,防止污染空气
C.白磷能燃烧,说明生石灰遇水放热
D.冷却后,注射器内的活塞最终停留在6 mL处
6、下列哪个图标不是面粉厂需要张贴的
A.禁止烟火
B.禁止带火种
C.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D.
7、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离子
8、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较多的是硬水;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
C.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所以不必节约用水
9、在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钢铁生锈
C.蜡烛熔化
D.纸张燃烧
10、小乐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 其原因是气体的体积增大
1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
B.粉笔折断
C.铁锅生锈
D.面包霉变
1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 A.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 B.区分硬水和软水 |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实验设计 |
A.A
B.B
C.C
D.D
1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书、档案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C.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
D.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4、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一定条件下,甲与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相关物质的分子模型如下表所示。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分子模型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上表中涉及两种氧化物
C.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为8∶9
D.丁物质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浓氨水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1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称量固体
C.过滤
D.取少量液体
1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1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A.外界条件不改变, 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 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19、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变大
B.自动感温喷淋头可以装在厨房炉灶上方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20、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空气
B.黄金
C.干冰
D.甲烷
21、芯片蚀刻过程中,当物质NF3与硅反应时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甲物质中含有氮、氟两个元素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白炽灯泡的钨丝通电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B.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氮气加压后变成液态,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3、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浓硫酸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B.蘸取浓硫酸的木棍会变黑
C.将溶质质量分数
的浓硫酸稀释成
的硫酸溶液需要加入
的水
D.用适量的稀硫酸除去铁表面的铁锈
24、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诺德,她首次进行了酶的定向进化研究。在人体内,氨基酸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合成蛋白质。脯氨酸(C5H9NO2)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下列有关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4个元素组成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的质量分数
D.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25、“绿色中国”可持续影响力大会于2023年12月30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主题为“践行绿色理念,共话中国责任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积极回收利用,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B.提倡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发展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灯照明
D.增强比赛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26、我国科学家利用复合光催化剂人工合成了燃料,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B.上述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2:9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7、我们每天都要接触一些化学反应,都在使用大量的化学物质,化学就在你我的身边。如中性笔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文具之一,由笔芯、笔杆等部分组成。
(1)笔头处的“圆珠”要求具有硬度大、耐磨的特点,一般应选用_____(填“纯金属”或“合金”)制造。
(2)据不完全统计,西安市中学生一年丢弃的塑料笔芯达20吨,会加剧“白色污染”。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白色污染”的是_____(填字母)。
A 尽量使用钢笔书写
B 大量使用一次性中性笔
C 将笔杆重复使用
D 将废弃笔芯、笔杆回收利用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功能。
28、甲、乙、丙、丁均为常见物质,由碳、氢、氧、硫4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甲是一种液体,质量分数为98%的甲的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甲是______。
(2)乙是一种温室气体,其水溶液显酸性,乙是_____。
(3)丙是一种氧化物,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乙。丙在高温条件下,能吸收导致酸雨
的气体丁,并生成乙和一种单质,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已知:Fe + Fe2(SO4)3= 3FeSO4。如图所示,将生锈的铁丝放入烧瓶,打开K, 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甲的稀溶液后,关闭 K,看到烧瓶中的固体完全消失,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烧瓶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组成可能的几种情况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只有FeSO4 B. FeSO4和H2SO4 C.FeSO4 和Fe2(SO4)3 D.H2SO4、FeSO4 和Fe2(SO4)3
29、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初步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图中的(填字母) .
(2)若NaCl的产率偏低( 产率=×100%),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颗粒飞溅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3)用上述实验所得NaCl晶体配制5%NaCl溶液100.0g,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配制时某同学量水时仰视读数,由于操作失误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30、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在左面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右面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1、用化学符号填空
(1)构成氯化钠的微粒 ;(2)硫酸铁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4)标出碳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3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名称,a仪器: ,b仪器: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是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3)若要用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应先 ,再移开酒精灯.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后,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4)为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 (填编号).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理论计算所得质量.若不考虑实验误差,请你就此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相应验证方案: .
33、用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填空。
(1)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
(2)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_______;
(3)氯气_______;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
34、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请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水电解生成氢气(H2)和氧气(O2)氢气由氢元素(H)组成,氧气由氧元素(O)组成,所以水是由______。
35、下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x牌乙醇溶液) | (x牌小苏打) | (x牌补钙剂) |
(1)乙醇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式为_____。
(2)标出小苏打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补钙剂中碳酸钙所含阳离子的符号为_____。
36、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如题图。请回答:反应前后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因是_______。
37、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化学实验有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两类。定性和定量实验对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很有帮助。以下是老师在课堂上已演示过的几个探究实验。
(1)实验A是定性实验,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2)B实验测定蜡烛可能的组成,为定性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氢元素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证明含碳元素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3)C实验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气体,使瓶内压强减小,根据倒吸的水量,进而推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定量实验。该实验中,磷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8、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a_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_(填字母),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实验室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要等到气泡__________时在收集气体。
39、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 C _________。
(2)得到F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____反应, E的俗名为_____,写出它的一个用途_________。
(4)若I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G + F → 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0、铜片由铜原子直接构成,原子中存在带电荷的粒子,取一块铜片用验电笔测试,铜片带电吗?为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