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就地焚烧垃圾
B.防治废气污染
C.积极植树造林
D.回收废弃钢材
2、以下四个图像与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C.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铝粉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D.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
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As)、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砷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B.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3As5
C.砷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铝能与盐酸反应,故镓也可能与盐酸反应
4、以下运动会活动项目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升旗仪式
B.歌舞表演
C.火炬点燃
D.气球升空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氢气验纯
D.取用氯化钠
6、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是一种基本的化学素养。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红棕色固体氧化铁
B.向硝酸银溶液中伸入铜片: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C.电解水:产生大量气泡,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7、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 瓶内气体为二氧化碳 |
B | 棉花上蘸有酒精能燃烧,而棉花上蘸有水不能燃烧 |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充足的氧气 |
C | 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 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
D | 将燃着的镁条伸入二氧化碳气体中,镁条剧烈燃烧 | 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条燃烧 |
A.A
B.B
C.C
D.D
8、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查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⑤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
D.④⑤
9、现有两份纯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石灰石,其中①小块状石灰石;②粉末状石灰石。它们分别跟足量的相同的盐酸充分反应,则反应时间和CO2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0、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11、近期“支原体肺炎”频频登上热搜,全国多地的医院都出现了比较多的支原体肺炎患者,而且多以儿童为主,门诊常以阿奇霉素(C38H72N2O12)为首选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阿奇霉素中含有124个原子
B.阿奇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8g
C.阿奇霉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6:1
D.阿奇霉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二氧化碳验满
C.过滤操作
D.倾倒液体
13、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石墨——作电极——导电性
B.氮气——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C.氧气——作燃料——助燃性
D.干冰——作制冷剂——干冰升华时能吸收热量
1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B.食盐能溶于水
C.铜是紫色固体
D.酒精易挥发
1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A.外界条件不改变, 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 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16、下列有关溶液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最常用的溶剂是水
C.不饱和石灰水降温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D.硝酸铵溶于水温度升高
17、含碳物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含碳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
B.大理石
C.干冰
D.天然气
(2). 下列CO2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灭火
B.人工降雨
C.制造纯碱
D.作气体肥料
(3). 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组成元素相同
B.化学性质相同
C.构成分子相同
D.都是有毒气体
(4). 下列关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表示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B.参加反应的CO与生成的CO2的质量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CO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
18、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石油
B.潮汐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19、取一支试管,按下列顺序加入试剂。
实验①:取一小块铜片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铜片不溶解。
实验②:向混合物中持续通入氧气并加热。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③:向生成的蓝色溶液中加入铁钉,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可得出:铜与稀硫酸常温时不发生反应
B.实验②可特出:蓝色溶液中定含有CuSO4
C.实验③中只发生一个反应,Fe+H2SO4=FeSO4+H2↑
D.通过实验可以得到金属活动性顺序:Fe>(H)>Cu
20、成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星火燎原
B.磨杵成针
C.滴水成冰
D.积沙成塔
21、下列各组物质中,两者都属于氧化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B.高锰酸钾,五氧化二磷
C.液氧,水银
D.冰水混合物,干冰
22、近期“支原体肺炎”频频登上热搜,门诊常以阿奇霉素(C38H72N2O12)为首选的抗菌药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阿奇霉素中含有124个原子
B.阿奇霉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6:1
C.阿奇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8g
D.阿奇霉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3、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久置米酒变酸——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香水必须密封保存——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乒乓球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24、俗名往往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下列对物质俗名理解不正确的是
A.干冰:固体CO2可用作人工降雨
B.石灰水:Ca(OH) 2溶液可用作制取CO2
C.双氧水:H2O2溶液可用作制氧气
D.黄铜:铜、锌合金可用作制造电气零件
25、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安全、绿色、舒适”生活理念的是
A.植树造林,防沙降尘
B.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C.垃圾分类,资源再生
D.铁锅烹饪,预防贫血
2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用作电极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
D.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
27、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
A 10% B 1% C 9% D 0.9%
(2)某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相同条件下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做以下实验。
①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碘______(填“难”或“易”)溶于水;
②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是碘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的,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___(填“大”或“小”)。
28、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水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_;
(2)两个氢原子________;
(3)标出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________;
29、干电池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图是干电池的剖面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棒(主要成分是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_____性。
(2)干电池中含有金属铜和锌。以下能证明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的试剂_____(填序号)。
A 锌、铜和稀硫酸 B 锌和硫酸铜溶液 C 铜和硫酸锌溶液
30、现有H、N、O、S、Ca、Fe六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各一个(不能重复):
(1)一种酸__________;
(2)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碱____________;
(3)一种气体单质________________;
(4)遇水大量放热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
(5)能形成酸雨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
(6)溶液中呈黄色的离子________。
31、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1)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NaClO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32、如图为钢笔和墨水的实物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所标物质中一种金属元素的符号_________,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
(2)普通的钢笔尖是钢铁做的,墨水中含有少量的硫酸,会腐蚀钢笔,其原因是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需长期保存的文件、档案,要求用碳素墨水填写,原因是______。
(3)回收废旧塑料的意义是______。
33、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向两只盛有10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溶液_______(填“A”或“B”)。
(2)t3 ℃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为:A溶液_____B溶液(填写“>”“<”或“=”,下同)。
(3)将t3 ℃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 g,降温至t2 ℃,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溶液____B溶液。
34、生活处处有化学。请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包饺子的食材有面粉、韭菜、瘦肉、植物油、食盐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
(2)香烟烟气中的________是一种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青少年要远离烟草。
(3)塑料盆、铁锅、陶瓷茶杯等是生活常见用品,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
(4)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作用。
(5)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选择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结合平时的生活习惯,你比较赞成的生活方式是(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M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
(3)t1℃,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5)如果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______方法提纯A。
36、硝酸铵(NH4NO3)是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结晶,易溶于水,受 热易分解,遇碱分解;是氧化剂,用作肥料及工业用和军用炸药,可制造笑气、烟火等.
(1)硝酸铵的物理性质为______;
(2)如图,当硝酸铵遇水一段时间后,U型管内红墨水______(填“左管高右 管低”或“左管低右管高”)
(3)铵根的符号为______;
(4)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A和F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使用B装置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______。与B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3)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通常只选择E装置的原因是______。
38、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_____;b_____。
(2)常温下,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如图字母序号,下同),为确保安全点燃氢气,最好选用装置_____所示方法收集氢气。若改用图G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进入。
(3)兴趣小组的同学模拟潜水艇制取氧气的方法,利用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取氧气。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盐酸、二氧化碳、水都能发生反应,产生氧气。
(实验探究及现象)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CO2,其发生装置与如图装置连接,一段时间后,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实验分析)
①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装置H的作用是____。
②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
(实验结论)经进一步探究可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另外一种生成物是碳酸钠,则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9、小明同学在做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后,发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少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哪些?_____(说出两点)
4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上述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白磷在40°C时就能燃烧,其他与红磷相同)
①将试管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反复推拉注射器;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待试管冷却后观察注射器读数;
④将少量白磷装入试管,注射器活塞置于20mL刻度处,按图示的方式连接好.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_(填序号)。
(2)试管中的白磷发生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测得试管的容积为40mL,实验完成后,理论上,注射器活塞将从20mL刻度处最终前移到约为 ______mL刻度处才停.若停的刻度有误差,则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注:不考虑装置气密性)。
(5)该实验装置相对于教材中的装置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6)该实验可能会存在危险隐患,请你帮他指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