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个质量均为的小球,用两条轻绳连接,处于平衡状态(图1);若只将
、
间的轻绳换成轻质弹簧(图2),其他不变。现突然迅速剪断两图中的轻绳
,让小球下落,在剪断轻绳的瞬间(设两图中小球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和
,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和
),则正确的是( )
A.,
B.,
C.,
D.
2、请阅读下述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图1所示,某同学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重力加速度取
。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有( )
A.刻度尺
B.天平
C.弹簧测力计
D.打点计时器
【2】以钩码总质量为纵轴,弹簧形变量
为横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图,如图2所示。关于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关系,以及弹簧劲度系数
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B.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反比,
C.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D.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反比,
【3】如图3所示,实验中用两根不同的弹簧和
,作出弹簧弹力
与弹簧长度
的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原长比
的长
B.的劲度系数比
的大
C.弹簧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D.根据图像无法比较弹簧和
的劲度系数大小
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在内( )
A.甲做曲线运动,乙做直线运动
B.两物体运动路程均为20m
C.乙物体运动位移大小为30m
D.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4、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研究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合力的关系时,运用了类比法
B.借助激光笔及平面镜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一种理想模型法
D.当极短时,
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体现的是等效思想
5、下列现象中,为了防范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列车进站前撤去动力
B.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助跑
C.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D.小型客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
6、下面对教材中的插图理解错误的是
A.甲图中飞机上的人与地面上的人观察跳伞者运动不同的原因是选择了不同的参考系
B.乙图中重力的分力F2就是压力
C.丙图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目的是为了减小车的重力沿桥面方向的分力
D.丁图桌面以上的装置可以观察桌面微小形变
7、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经过S位移的速度是v时,那么经过位移为2S时的速度是( )
A.
B.2v
C.
D.4v
8、如图所示,对参加蹦床比赛的运动员进行分析,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蹦床上上升阶段,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B.运动员在蹦床上上升阶段,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C.运动员离开蹦床在空中运动阶段,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D.运动员离开蹦床在空中运动阶段,速度一直减小
9、小郑同学对田径比赛中的一些运动进行了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原地投掷实心球的成绩,其依据是实心球的位移大小
B.跳远比赛中研究运动员起跳是否犯规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C.跳高比赛中运动员以“背越式”飞越横杆时,其重心可能低于横杆
D.在标准跑道上的400米跑比赛中小红获得冠军,是由于她全程的平均速度最大
10、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时间内,物体做( )
A.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大小逐渐变大的减速运动
B.加速度方向为负方向、大小逐渐变小的减速运动
C.加速度方向为负方向、大小逐渐变大的减速运动
D.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大小逐渐变小的减速运动
11、某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启动刹车后,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汽车从启动刹车到停下来用时10s
B.该汽车从启动刹车到停下来向前运行了50m
C.该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
D.该汽车启动刹车时的初速度大小为10m/s
12、在人类进入空间站之前,人们就开始在地面进行微重力模拟实验工作。图甲为微重力实验室落塔,该实验装置由静止开始自由释放,随后进入减速阶段,其运动过程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下落阶段的运动方向与减速阶段的运动方向相反
B.自由下落阶段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自由下落阶段的平均速度与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相等
D.自由下落阶段的位移与减速阶段的位移大小相等
13、某同学从惯性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在“嫦娥五号”探测器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
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变小了
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
D.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质量小而惯性大
14、如图甲所示,一轻弹上端固定,下端连接质为m1的物体,平衡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乙所示,同一轻弹簧下端固定,上端连接质量为m2的物体,平衡时弹簧长度为l2。m1>m2,弹簧始终竖直且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B.
C.
D.
15、用手握住瓶子,使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如果握力加倍,则手对瓶子的摩擦力( )
A.握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B.手越干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C.方向由向下变成向上
D.只要瓶子不动,摩擦力大小与前面的因素无关
16、毽球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运动,有助于活动筋骨。如图所示,竖直向上飞行的毽球,达到最高点后又返回原处,假设整个运动过程中,毽球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毽球加速度大小的变化是(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7、京张高速铁路于2016年10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它东起北京北站,途经海淀区、昌平区、延庆区和宣化区到达终点张家口站,全长174公里,到2019年12月底建成通车,将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运行时间缩短至50分钟以内。京张高铁是中国第一条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高设计时速350km/h的高寒、大风沙高速铁路。假设列车某次出站过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加速,经过时间,速度达到250km/h,列车运行的
图像如图所示,关于此过程中列车的运动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增大,平均速率不断减小
C.速度变化得越来越快,位移增加得越来越慢
D.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位移增加得越来越快
18、在大型电视剧《闯关东》中,山东龙口港到大连是一条重要的闯关东路线。假设有甲、乙两船同时从龙口出发,甲船路线是龙口—旅顺—大连,乙船路线是龙口—大连。两船航行2天后同时在下午3点到达大连,则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不能将船视为质点
B.题述中,“2天”和“下午3点”指的都是时刻
C.两船的路程相同,位移不同
D.两船的平均速度相同
19、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 )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
B.零时刻P质点的加速度为零
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
D.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
20、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在斜面体上有一物块A通过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与物块B相连,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且此时轻绳与斜面体垂直。现用水平向右的外力缓慢拉动物块B,直至B侧轻绳与竖直方向成夹角。已知整个过程A与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
A.水平向右拉力的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B.A所受斜面体的支持力一直减小
C.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直增大
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21、将自行车轮胎接触水盆里的水面,转动轮胎得到如图所示图景。水滴a的速度方向水平向左,水滴b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设水滴离开轮胎后,不计水滴间的相互作用及空气阻力,且可视为质点。c点和d点为轮胎上与转轴O距离相等的两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滴a的轨迹在a点的切线不一定水平
B.水滴b离开轮胎后将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点的线速度与d点的线速度相同
D.水滴a、b在空中运动时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
22、2023年8月,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我国京津冀等地发生了极端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被淹,中部战区组织官兵紧急救援。如图所示,在一次救援中,某河道水流速度大小恒为v,A处的下游C处有个半径为r的漩涡,其与河岸相切于B点,AB两点距离为。若解放军战士驾驶冲锋舟把被困群众从河岸的A处沿直线避开漩涡送到对岸,冲锋舟在静水中的速度最小值为( )
A.
B.
C.
D.
23、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
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被看作质点
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
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
24、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究、积累和总结的过程。科学的研究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出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面关于这些研究方法表述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把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却没有体积的点,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B.是平均速度公式,当
取得很短时,其值可以用来作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这在物理学上应用了等效替代方法
C.这里用两个物理量(
和
)之比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a),这在物理学上叫比值定义法,这个式子说明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
成正比
D.图像可以描述质点的运动,图像可以反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像的斜率反映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5、如图所示,a为放在赤道上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c为地球的同步卫星,则
a、b、c的周期关系为______;a、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______;a、b、c的线速度大小关系为______。
26、(1)如图所示装置,受一方向与水平方向成的恒力
的作用,物体
在水平地面上向前移动了
的位移,则
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装置,受一方向与水平方向成的恒力
的作用,物体
在水平地面上向前移动了
的位移,则
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
27、如图所示,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当他们相距7m时。A在水平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4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而物体B以10m/s的速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A追上B用的时间为__。
28、如图是冰壶比赛的情景,冰壶队冰面的压力是150N,与冰面的接触面间是,则冰壶对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Pa,冰壶被掷出后仍能向前运动,是因为冰壶具有_______,且受阻力小,运动状态改变慢。
29、如图所示,F为共点力和
的合力,且
,保持
、
的大小不变,改变
和
间的夹角θ,若要使
和F间夹角达到最大值,则θ角应为________,此时F和
的夹角a为___________。
30、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5s末小球回到抛出点。g取,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第3s内速度变化量大小为______m/s,第3s内的平均速率为______m/s,前3s内的平均速度和前2s内的平均速度相比______(填“一样大”、“更大”或“更小”)
31、图甲、乙、丙是中学物理课本必修1中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所用的速度图象,推导中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在每一小段内,可粗略认为物体做___________运动。甲、乙两图相比,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阴影部分面积更贴近梯形的面积,丙图中图像包围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32、如图所示,质量为M=3kg的小车(含拉力传感器)静止在动摩擦因数为μ=0.2的粗糙的水平面上,用非弹性轻细绳OA、AB将一质量为m=1kg的小球悬挂在小车中,其中OA与竖直方向成37°角,AB绳水平与固定在车右侧壁的拉力传感器相连,g=10m/s2,不计空气阻力,现对小车施加一水平外力,当拉力传感器示数为零时,水平外力的方向为______ (填“向左”或“向右”),水平外力的大小为______。
33、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速度公式:________
位移公式:________
速度-位移关系式:________
34、质量为1kg的物体放在电梯内的台秤上,若电梯以2m/s2加速度匀加速上升,台秤读数为______N,若电梯以2m/s匀速下降,台秤读数为_____N(取g=10m/s2)
35、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的P点,另一端系有两个绳套.实验中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将橡皮筋拉至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再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绳套把橡皮筋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
(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必须有的步骤是________(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D.记录结点O的位置
E.通过细绳记录拉力的方向
(2)对操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橡皮筋、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应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B.两细绳之间的夹角一定要取90°,以便计算合力的大小
C.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方向一定沿PO方向
D.测力计的示数取得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36、在百米赛跑中甲同学偷跑了一段距离发令枪响时乙同学正常出发而丙同学鞋带没系好而耽搁了一些时间,但结果是三个同学同时到达终点,请根据上述情景画出S—t图象。(假设三位同学都做匀速运动)
37、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x–y上做曲线运动,在y方向的速度图象和x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求:
(1)由图象分析,物体x方向和y方向各做什么运动;
(2)2秒末物体的速度大小;
(3)2秒末物体的位移大小.
38、如图所示,AB为一段弯曲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与水平桌面相切于A点,B点距桌面的高度为h=0.6 m,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L=0.8 m,轨道边缘B处有一轻、小定滑轮,一根轻绳两端系着质量分别为m1与m2的物体P、Q,挂在定滑轮两边,P、Q可视为质点,且m1=2.0 kg,m2=0.4 kg. 开始时P、Q均静止,P紧靠B点,P释放后沿弯曲轨道向下运动,运动到A点时轻绳突然断开,断开后P沿水平桌面滑行x=1. 25 m停止。已知P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取10 m/s2.求:
(1)物体P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
(2)在物体P从B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物体Q重力势能的改变量;
(3)弯曲轨道对物体P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39、汽车开出时开始计时,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该汽车的速度。若假设该汽车从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求。
(1)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
(2)汽车通过的总路程。
时刻/s | 1.0 | 2.0 | 3.0 | 5.0 | 7.0 | 9.5 | 10.5 |
速度 | 3 | 6 | 9 | 12 | 12 | 9 | 3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