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确的一项是
①唯品会将继续厝火积薪,凝聚互联网的力量,让社会爱心资源在唯品会汇聚,实现弱势群体生活水平提升及相关产业进步的多万共赢。
②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现实需求,他汇集多年的研究成果,宵衣旰食,编写了12万字的油务化验培训和创新成果展示教材。
③著名作家王家的最新力作《得民心得天下》,对儒家经典《孟子》进行了睿智深刻的解读,再现了《孟子》的微言大义,尽展大师风采。
④儿童早期阅读是通过视听等方式进行的,而且,儿童对色彩、图形的认知先于文字,于是,图画书就当仁不让地成为早期阅读材料的首选。
⑤看问题必须出表及里,由此及彼、见微知著,通过回归分析来总结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整体把握,揭示规律。
⑥一味喜欢萌萌哒的事物无可厚非,偶尔卖卖萌也无伤大雅,但如果逃遁在萌文化空间里,与世隔绝、拒绝成长,这就是一种“文明病”了。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2、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
B. 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C. 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
D. 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 “左迁”“右迁”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
3、对文段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之一,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我国古代一月内有些日期有特定的称呼,“既望”是农历十五,“朔”是农历初一。
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D.周郎,即周瑜,称周瑜为“周郎”,在这里既是因为周瑜年轻,也有对周瑜的赞美之意。
4、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用统一的编年体编写。
B.序,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D.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的牺牲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猪。
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 ),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 ),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
A. 物换星移 抱残守缺 白驹过隙
B. 物换星移 坚如磐石 昙花一现
C. 时过境迁 坚如磐石 白驹过隙
D. 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昙花一现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薛其坤
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最要紧的是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从全球科技创新的网络体系看,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若干创新生态良好、能够发挥节点功能的城市。在这些城市内部,创新资源的空间集聚已成为普遍趋势,并形成了若干各具特色的创新集群模式,如以技术创新综合体为特征的美国硅谷模式、德国慕尼黑生物科技产业集群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印度班加罗尔IT产业集群模式等。
以美国加州的硅谷为例,其创新集群模式的主要特征有:依托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形成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发团队;集聚英特尔、惠普、苹果等上万家高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和中小公司,形成了基于创新链的共生格局;培育允许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促使众多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完善的创新链金融与区域科技创新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关系,由此创造了无数财富奇迹。
不同科技创新集群模式形成了不同创新生态,如美国硅谷有发达的风险投资与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印度班加罗尔注重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分析上述几大科技创新集群模式,可以发现创新生态的一些共性。首先,创新资源在城市中高度集聚,并依托创新链形成高效率的集聚优势,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完善的创新链能够满足各类创新企业全方位的需求,从而进一步集聚更多创新创业者。其次,形成了方式各异的政、产、学、研结合方式,政府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有机结合,从而使科技成果更加有效地实现产业化,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注重政策推动与规划引导。如纽约、慕尼黑、班加罗尔等地政府在不同时期针对关键产业都推出了具有前儋性、战略性的服务和配套政策。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需要严格的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透明的商业规则、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发达的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创新金融业态、优质的教育资源、充足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人才供给等。我国要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必须加快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营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环境。应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和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推动建立权责清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交流,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引导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还应在全社会厚植创新意识、弘扬创新文化。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效率,基础在于培育形成崇尚创新、革故鼎新、守正出新和敢为天下先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应当看到,创新的制度文化环境、精神文化氛围是导致不同国家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积极开展创新宣传教育,增强创新自信。具体而言,应加快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的宣传普及,进一步夯实创新发展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激励科技人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探索研究,勇攀科技高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为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选自2017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全球科技创新的网络体系看,网络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若干创新生态良好、能够发挥节点功能的城市。
B. 创新集群模式创造了无数财富奇迹,其主要代表有美国加州的硅谷、德国慕尼黑、印度班加罗尔等。
C. 不同科技创新集群模式其形成的创新生态不同,且不同创新生态间难有一些共性。
D. 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效率,在于打好培育形成崇尚创新、革故鼎新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即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最要紧的是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B. 文章从全球创新集群模式的形成与不同科技创新集群模式所形成的不同创新生态方面,论述了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的必要性。
C. 文章还提出了我国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必须创设的条件和不能不做的工作,尤其要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D. 在作者看来,在全社会厚植创新意识、弘扬创新文化,也是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所需要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就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
B. 不具备像美国加州硅谷创新集群模式那样的主要特征,就形不成全球若干个创新集群模式。
C.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就意味着在若干创新生态良好、能够发挥节点功能的城市中形成创新集群模式。
D. 创新的制度文化环境、精神文化氛围是导致不同国家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因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泛舟广阔而邈远的湖面,流露出词人此时成为自然万物主人的意趣。
(2)苏洵《六国论》中以“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朝廷重蹈六国覆辙的忧虑,其实早在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重蹈覆辙的原因。
(3)汉代名将李广的故事广为流传,在古代诗文中常有咏及,如“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 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 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4) 乱石穿空,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6) 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 曾子曰:“________,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8)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________。(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一诗的开头,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以鸟啼和泉声来比喻琵琶乐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描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惨淡的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曰:“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_,谨而信,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3)世人皆浊,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楚辞》)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赠花卿》)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归有光难忘轩中读书场景,文中描写“明月”和“桂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感慨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是一定要比弟子贤明之后所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歌中常通过脸色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如《蜀道难》中人们听闻蜀道之难的反应“____________”和《琵琶行》中琵琶女自叙身世时“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棕行
杜甫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十抱文。
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歌咏远眺所见的一株海棕树,它在清江之滨,高耸入云。
B.“龙鳞”与“犀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刻画了海棕树树皮的形状特征。
C.由“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两句可知,诗人相信海棕树终会被众人熟知。
D.本诗前四句直接描写海棕树,后四句是由海棕树引发的联想,虚实结合,寓意深长。
【2】这首诗借用原产于西域的奇木海棕树来寄寓自己的情思。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
②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③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④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1)对第①则中的“已”有两种解释,一是句末语气词,无义;二是停止之意。你认可哪一种解释?请解释第①则的意思。
(2)第②④则中,孔子认为对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应持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并从②——④则中任选一则,联系现实谈谈孔子的这种态度给我们的启示。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评改试卷时,常常会听到任教数理化等科目的老师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审题不会‘咬文嚼字’怎么会做题? ”
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钟南山院士近日与大家分享学习体会:“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语文才能对事情进行分析,进行综合和总结。”
③最近,由武汉发布的32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了无数点赞。“下个烟花三月,一同登楼望春风”“八闽来助,江城有福”……32处美景,配上32句各具特色的美言,让人觉得美好又充满希望。
④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美方诋毁中方的抗疫努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此话为孟子所言,意为做事不成功,就要从自身找原因。大批网友纷纷赞其“驳得好”的同时也感慨:“不学一点国学知识,中国话你都听不懂!”
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文学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驳论文来反驳小陈。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