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C.瞋目视项王
D.依乎天理,批大郤
2、下面句子中破折号和引号的作用有误的是( )
A.他们这个心愿得到了诚心诚意的报答——我们按时来到车站。(意思转折)
B.我们在“制造谈话”——就这样没话找话。(引号:特殊含义;破折号:解释说明)
C.他把“舞台”这个词说得特别重。(着重突出)
D.月台上的嘈杂熙攘不见静息,离开车还早,我们的,也是那位朋友的“解脱”还没到来。(表示特定的含义)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次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这位解放战争时期扛过枪、打过仗的老战士总会显得非常激动。
②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③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④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⑤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秘而不宣,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⑥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⑤⑥ D. ③④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学期以来,贵阳市广大学生和家长对于初中学生在校3年间被评为五星级志愿者升学考试可以加5分的政策上给予了广泛的关注。
B.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大学继承百年办学传统,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如今成为一所拥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C. 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短短7年,使热播节目繁荣了中国电视屏幕的内容表现,将观众带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新世界。
D. 经半个世纪的开拓发展,首都医大不仅成为全国唯一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教学两个领域同时获得国家最高奖的地方院校,而且成为研究教学型医学多科性大学。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②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B. ①吴之民方痛心焉 ②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 ①宣言曰:“我见相如, 必辱之!” ②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D. ①慷慨得志之徒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驼刺为何守望大漠
查干
自从大地上出现了沙漠,就同时出现了沙漠植物。其中,叫做驼刺的植物,分布尤为广泛。如果自然界冥冥中有统领者,小小驼刺去守望大漠戈壁,是不是自然之神所委派?而坚忍不拔,忠于职守的驼刺,一守即千年,从未动摇从未间断过。假如诸君不悭吝,就为它点个赞,竖个大拇哥,如何?
我也相信,是由这位自然之神,在统筹管理着这一丸地球,使它井然有序地运转再运转,让万千生灵安居乐业。何谓大自然?就是狭义的自然界。它是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它一直客观地存在着,绝非虚幻,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吧。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间万物,各司其职。比如蜡梅,宋·王安石所描摹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它带着春的信息,匆匆赶来,甚至等不及绿叶来扶持,为踏雪寻梅者,为苏醒中的大地,送来一袭清香和最早的色彩和暖意,凌寒而生发的。因为这是它的分工,务必到位。我们不能左右,甚至懒于去思考它的来龙去脉。同样,对于坚贞不渝守望大漠的驼刺,我们曾有过感叹和钦佩,却很少去呵护和关照,甚成忽略不计。
驼刺,又称:骆驼刺、骆驼草。6月开花,8月花势最盛。它的根系,发达惊人,一般长达15米至20 米,甚至达30米。那是为了从沙漠和戈壁深处,汲取地下水分和营养所需的缘故。它,生得自然,又耐旱,最具利他精神。在戈壁、沙漠之中它是骆驼最倾心的生命食粮。故称:骆驼刺。不论生长环境多么恶劣,它都能顽强地生存下去。甚至为了保存自己有限的水分,使自己变得十分矮小,却把根系扎入大地深处汲取生命之养于骆驼刺。这苦命的、朴拙的野草,已将全部生命支撑着同样苦命的骆驼存活于沙漠戈壁之中。
在雨水充沛的地带,是见不到驼刺的。它选择的就是戈壁荒漠,临旱而生。也不知它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它的种子在没有水分的情况下,是如何发芽、扎根,去存活的?
在大漠戈壁中,驼刺是最具生命张力的一种植物。它低低矮矮的,一丛丛一片片地在生长,只等待骆驼来享用,并把飞沙固定在自己周围。每当我读到,孤独的骆驼,长途跋涉之后,低首去啃驼刺的这一苦涩的剪影,我的眼里,便不由噙满泪水。
资料称:每当七月,在风势加重之时,驼刺的刺,就会去刺破自己的叶片。而从叶片流出的液汁,极富糖分,如果收集起来晒干多余的水分,就可以缩成一块块的糖,好吃不说,竟然成为了一种贡品。据说,唐玄宗在位时,由于这种糖比蜜还甜,并呈时尚的琥珀色,便被封为贡品,赐名:刺蜜。刺蜜就这样,沿着四通八达的丝绸之路销售到了中原各地。
另外,新疆有关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刺蜜不仅有益人体,甚至可防顽疾,健身。它也可以制作成调料。驼刺还有个不可低估的伟大作用,那就是防风、固沙。凡有驼刺生长的地方,都形成小小沙包,飞沙被驼刺扯住了腿,老老实实呆在那里。有时,飞沙过猛,会把驼刺掩埋,但顽强的它,很快攻破沙罩,重新冒出头来。这一功能,其他植物是没法比拟的。在腾格里沙漠的腹地,我曾看见一小片一小片的驼刺,在漠风中簌簌抖动,它暗绿色的短枝在阳光下与金黄色的沙漠形成强烈的对比,似在宣读生命的绿色宣言。
它的周边竟然还开有一丛丛蓝色的小花,它们是不是为呵护驼刺才生发的呢?在一丛小花底部,还爬着两条沙漠壁虎,安然地在睡觉。显然,这一绿色的小世界,是生命之地,是大自然的一帧特写镜头。它的出现,竟然使我忘记,大漠、飞沙、干旱以及寂寥的天空中匆匆掠去的流云。
驼刺的刺,很尖锐亦很细,一是为了防止水分流失;二是为了防身,保护自己。但骆驼却适应它的刺,是因为骆驼口腔两侧有大量尖锐的肉刺,它可以去磨损仙人掌、驼刺之类植物的尖刺,真乃一物降一物,不,应该说,它是专为骆驼降生在大漠戈壁的。似在说:其他生物请勿靠近。
守望,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也是最适合驼刺的词语。驼刺、骆驼,为何使我念念不忘,而且总是出现在笔下,是因为它们所处的艰苦环境,以及它们的利他精神,坚韧而顽强的生存意志,让我心动。沙漠是生态世界的一块伤痕,好在我们国家的绿化治沙事业,这些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据报道,美国航天局发现,近17年以来,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占世界植被总量的25% ,也就是四分之一。这不仅让人欣慰,亦让人振奋和喜悦。
沙漠是可以治理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发挥智慧和耐力,向大漠一寸寸、一丈丈地索取绿色,总有一天,我们的地球,会被生命的绿色全然覆盖,这绝非空想。
(摘自《检察日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写驼刺与沙漠相伴而生开篇,照应标题,“守即千年”表达了作者对驼刺的敬佩之情,为全文的叙述奠定情感基调。
B.文章引用王安石的诗句来证明“人间万物,各司其职”观点,引出驼刺守望大漠是“司其职”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诗意美。
C.文章中“沙漠是生态世界的一块伤痕”一处设喻,来表现世界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程度,突出驼刺治理生态的作用。
D.这篇文章写驼刺的景致,详略有致,既有整体的勾勒,又有局部的描写,也有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2】有人觉得文章第二段文字可以删去,你认为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3】这篇散文意蕴丰富,给人很深的启迪,你由“驼刺”得到哪些生命的启示?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 ”表现了曹操像古代先贤周公那样渴慕人才以辅佐自己建功立业的胸怀。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仍不能到达的人,也可以没有悔恨了。
(4)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任凭小船漂荡,越过茫茫江面的心境。
(5)《归园田居》中通过描写农村常见的鸡、狗,以动衬静,描绘出一个宁静、安宁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凭心好恶、滥施刑赏的问题,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对唐太宗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劝谏。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却大肆挥霍的暴行。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描写出女主人公婚后辛勤劳作,日夜操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哪两句来批评:____,____。
(3)《短歌行》中,曹操有一统天下的大志,他借用典故表达自己要热烈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贤才心悦诚服地为他效力,这个典故是:________。同样是有大志的陶渊明,因感于官场的黑暗,不愿同流合污,毅然回归田园,把自己入官场比喻成:________。
(4)《离骚》中屈原表明要保持清白为正道而献身的句子是:_______。在这条路上,他表示要禁受挫折,宁死不屈,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这一句是: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_______,______”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2)曹操在《短歌行》中希望贤才越过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屈尊驾车来问候自己,并且设想了大家在一起“_______,______”的温馨场景。
(3)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_______,______”两句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人教版考生做)
(1)李白《蜀道难》一诗,从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叹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写琵琶女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途所受打击,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苏教版考生做)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描写了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文天样《过零丁洋》里“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都表达了以死明志的决心。
12、古代诗歌阅读。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饮啄:鸟类饮水啄食。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试以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吏为之语曰 人吏:百姓官吏
B. 除书未到,即欲视事 视事:就职理事
C. 寻转凤阁侍郎 寻:不久
D. 坐漏泄禁中语 坐:徒,空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B.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C.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D.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九”,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B. “出”,京官外调。古代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如“拜” “除”,授予官职;“迁”“ 谪”,贬官降职;“陟”“徙”,提升官职。
C. “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尊、贤、仁、令等。
D. “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景俭从政谨慎。房嗣业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
B. 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景俭审案,就可以活下来。
C. 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寻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D. 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当时,外族入侵,国土沦丧。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将沦陷地的百姓全部判罪,景俭向武则天提出自己看法,建议最终被采纳。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② 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说:“把自己内心的想法直率地表达出来,它可以成为一种动力,激励我们持续做事情。”
材料二:《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材料三:《红楼梦》中,林黛玉初入贾府,曹雪芹这样写道:“步步留心,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以上材料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1.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做到明确阐述观点,议论有针对性;2.文章结构符合基本议论文要求,能使用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字迹工整,卷面清楚,不涂改。5.字数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