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皆白衣冠以送之②太子迟之③共其乏困④箕踞以骂⑤于是项伯复夜去⑥道芷阳间行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⑤⑥/②/③/④ D.①④⑥/②/③/⑤
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前,一名女主持为了让自己的节目更火,铤而走险去舔门把手,结果感染新冠病毒,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B.从接受任务那天起,核物理学家于敏身先士卒,一言九鼎,率众实现了新中国的“氢弹突破和武器化”的目标,谱写了一段“铸核盾,卫和平”的传奇。
C.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点既相互对立、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影响、相互汲取营养,分庭抗礼,从而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流行文化泥沙俱下,但总有真金子,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如宋词在其繁盛的时代,却被文学家们认为“词为小道”,如今与唐诗双峰并峙。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张兄,大作收到,拜读后受益匪浅,只是觉得个别字句略有笔误,冒昧作了一点雅正,不知当否,仅供参考。
B. 我们两口子本希望二胎生个男孩,可生下来还是个千金,令人失望。
C. 定于本月16日中午在四季青酒店举办庆祝令堂70华诞盛宴,恭候各位亲朋好友届时光临!
D. 李教授,拙作奉寄给您,晚生才疏学浅,书中肯定存在不少问题,恳请斧正!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这孩子很可爱,像个初中生。他好奇地想知道孩子的年龄,走上前垂询:“请问你贵庚?”
B. 过生日时,我收到了好朋友的礼物。打开一看,是一本小说。小说的扉页写着四个字:挚友惠存。
C. 对于我们的鼎力相助,校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D. 我最近很忙,可是朋友却写了一篇文章请我雅正。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的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越城桥索隐
荒原
①无需车马劳顿,脚一跨,就来到了石湖。石湖并不大,对我却魔力十足。
②盛夏,薄暮,“风乎”越城桥是人生最惬意的事。 越城桥扼石湖颈项,是石湖的灵魂,此刻,我在灵魂之上。
③眼前碧波荡漾,烟霭渐起;彼岸高楼大厦,依稀可辨。左则弱柳扶风,天镜阁兀立水中;右则青山映带,姑苏台飞出树外。这里是石湖佳山水,能看到人生的极远处;这里是月色千秋过,能看到历史的最深点。
④风从耳边吹过,隐隐若语。我屏住呼吸,静听。
⑤桥不知建于何时,但不会早于勾践,因为勾践之前此地并没有水。当勾践率领大军踏浪而来,却被挡在了太湖之滨。水是智慧的,智者乐水。于是勾践下令士兵掘地成河,一夜间太湖和石湖串通了,蜂拥的士兵从石湖闯进了胥江,攻陷了盘门,一片降幡出墙来。沟通太湖和石湖的是南越来溪,而打通石湖和胥江的是北越来溪。越来溪顾名思义,是越军来的河溪。北越来溪通了胥江却断了上方山,不知何时也不知哪位先贤修建了这座桥,从此“一堤杨柳影接行,十里荷花香连水”。而有文字可考的是宋代淳熙年间乡贤薛氏用奁器之钱重建,从那以后历朝历代多有修缮。
⑥我坐在桥的栏杆上,仔细打量每一块石头。这些花岗岩的表面凹凸不平,以防人们在风雨中滑倒。石头中还有不少斑点,像是建造者流下的汗水血渍。我摩挲着旁边的石柱,似乎还能感受到建造者的体温。这些颜色不一,新旧不等的石头有的可能姓秦,有的可能姓汉、姓宋、姓清,但是它们排列在一起就成了历史的联袂展示。
⑦桥身很高,我站起身,凭栏俯瞰,湖水正汩汩滔滔流向越来溪,它们从这里奔向大运河到达四面八方。水是聪慧的,上天入地,几乎无所不能,但它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给行人造成障碍。从胥门或盘门出城,穿过越城遗址到达北越来溪时人们想要去上方山楞伽寺烧香就犯了难。彼时越城桥应运而生。桥似乎比水还聪明,它在保证水面航行自由的同时又能让人们自由跨越,成功到达彼岸。
⑧现在越城桥已经禁车禁航了。然而我对桥的敬意更深了。它远离了船篙撞刺与马达轰鸣,只是静静地卧居在石湖一隅,闲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静听雨打芭蕉,霜压枯荷。春来拂柳拈花,夏至戏水浴风。一阵凉风袭来,带着水面的气息与湿润,吹走了我一天的疲劳和杂念。忽然想起孔子,他曾和四个学生一起闲聊,当子路、冉有、公西华畅谈人生理想的时候,老人家颔首不语,当曾晰说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老夫子展颜笑曰:“我与点也。”孔子非常欣赏曾晰的人生姿态。
⑨这时候桥上人忽然多了起来,几个年轻人站在桥上看风景,说着我听不太懂的方言。我想桥是善良的, 对谁都接纳,或留或走,悉听君便。桥是坦荡的,无论是阳光普照,还是月色溶溶,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严寒,它都站立在那里。善良和坦荡不正是曾晰生命的底色吗?
⑩桥因东堍不远有勾践筑的越城遗址,如今古堞已成荒丘,新的建筑物很快要建起。显然勾践是苏州人心头难以抹去的记忆,曾有人称它“吞月桥”,谐音“越”,大有阿Q精神。可是当地老百姓可不管这些,他们给它取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月亮桥”,因为桥洞正像一个硕大的月亮,既有“越”音,更有美感,表达了苏州人的美好愿望。越城桥这个名称更常用。苏州并不避讳吴越春秋这段往事,这需要勇气,也要有底气。在自己的地盘上很大方地用越城来给这座桥命名,给曾经的对手以这样的礼遇,这证明苏州心胸是宽广的。
⑪又一阵风过,我似乎听到“有容乃大”四字。回望石湖,只见烟波浩渺,横无际涯。
(有删改)
【1】请解释第②节中划线句子“‘风乎’越城桥是人生最惬意的事”的含义。
【2】请简析文章第④节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3】第③节划线句子与第⑧节划线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在描写视角上有何不同?
【4】文章开篇写“石湖并不大”,结尾却说“回望石湖,只见烟波浩渺,横无际涯。”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认为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看作一样是荒谬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来比喻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与毛泽东“无限风光在险峰”一句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
(3)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____________”;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__________”,要赏罚得当。
9、(1)《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而自己却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 。
(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4)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中“_____ , ______”两句,写诗人认为奔波于官场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6)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 , 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极具特征性的动作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正面提出“道”是择师的唯一标准,而非身份与年龄。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对于天地间不属于自己的事物,应有“__________”的洒脱;而对于造物者提供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又应有“__________”的快意。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由”是因为“_________ ”,他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3)古代诗人非常喜欢用比喻的手法来描绘声音,如:“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①
文天祥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②《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③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注】①满江红: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俘北上,在驿壁上题词《满江红》,文天祥囚于大都几年后作此词。②后山:陈师道,号后山居士,是曾巩的学生,曾写《妾薄命》诗,表达对曾巩的仰慕和悼念。③乐昌:陈朝乐昌公主,陈将亡时,与丈夫击破铜镜各执一半,陈亡,乐昌为杨素所有,后仍与丈夫“破镜重圆”。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词作开头两句暗指作者被囚于燕京已很长时间了,“捱”字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与痛苦。
B. “曲池合,高台灭”两句写出曲池、高台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C. “妾身元是分明月”表明作者心志,虽然巨变后不少人侍奉新朝,但作者却不事二主,宁折不弯。
D. 词作最后两句为抒情,作者希望宋王朝能像乐昌公主的铜镜一样,破碎之后终得重圆。
E. 词作上片用“肌玉”“泪珠”“花钿”等塑造了一个动人的美人形象,表现了词人的爱国热情,形象生动。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自为。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黄昏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2】下列文化常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是六艺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孟子》《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
B.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文中指陶渊明做州里的掌管文书的小官。
C.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D.葛巾,葛,是一种植物,多年生藤本,纤维可以织成“葛布”。男子20岁称“弱冠”,要戴帽子了,还要举行“冠礼”的仪式,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帽子,于是就用葛布做成头巾(古时,棉花还未传入中国),包住头发,称作葛巾。葛巾比丝绸便宜,大众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不能胜任这个职务,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14、校园里的春天,有着独特的美好。请你选择春天校园里某一时刻的一处景象进行描绘。
要求:描写具体,语言生动,不少于1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