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苗栗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面文段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乡土”指进行小农业生产的农村,_____________,他们依附土地,自给自足。农村的基层组织依靠礼俗进行管理,_____________:这种管理使社会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A.绝大多数的中国居民居住在那里/礼是典章制度,俗是风俗习惯

    B.那里居住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居民/俗是风俗习惯,礼是典章制度

    C.那里居住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居民/礼是典章制度,俗是风俗习惯

    D.绝大多数的中国居民居住在那里/俗是风俗习惯,礼是典章制度

  •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上一次我们因为大意没有获得冠军,这一次一定要竭尽全力争取卫冕,绝不再留遗憾。

    B. 张总您好,这款车自上市以来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款车在宝店的销售情况?

    C. 相处了这么多年,怎么一到谈婚论嫁就都势若水火,都说伉俪情深,在你们身上可看不出来。

    D. 我们的新家即将落成,乔迁之日,希望大家抽时间拜访寒舍,届时恭候大驾,不胜感激。

  • 3、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意象描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山红遍”中的“红”用得极妙,它是表色彩的形容词,此处赋予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中的“漫”字极具特色,它原是“遍布”的意思,在这里可以理解成“整个”的意思,即放眼望去,整个江中碧绿通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和沉重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儿游动得欢愉自在的景象。

    D.“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万类”指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霜天”表面上指自然界的深秋天气,实际上隐含当时我国所处的政治气氛。

  • 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A.陷阱       蓬荜生辉       (jī)       不辨麦(shū)

    B.提要       山青水秀       绉绉(zhōu)       不知耻(tián)

    C.邂逅       事必躬亲       (táo)       编三绝(wéi)

    D.揶揄       拾人牙慧       (jí)       民丰(fù)

  • 5、下列对文化常识描述正确的一项为(     

    A.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北、水南为阳,以山南、水北为阴。如《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的北面。

    B.三秦:指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故得名。

    C.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衡山,南岳恒山。

    D.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省。古称别称: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最后一次逃亡

    【波兰】布鲁诺·舒尔茨

    一个新时期开始了。空虚、朴素、没有快乐,像一张白纸。一个新的女佣人根雅,贫血、苍白,好像没有骨头似的,在各个房间里闲逛。有人拍拍她的背,她就像蛇那样扭动,伸直身子,或者像猫那样呜呜地叫。她是那么心不在焉,有时候竟然用旧信和发票调白汁沙司;真叫人恶心,压根儿吃不得。

    那时候,我的父亲肯定死了。他有许多次要死去,总是拖泥带水地并不死绝,使我们不得不对他已经死亡这个事实修正态度。这样倒也有好处。父亲把他的死亡分成许多期,使我们对他的死亡熟悉了。我们渐渐变得对他的回来漠不关心了。

    有一天,母亲从城里回来,脸上显出心事重重的神情。

    “瞧,约瑟夫,”她说,“多么幸运的巧事。我在楼梯上逮住了他,在一步一步地跳。”接着她撩起盖在一个盘子里的一样东西上的一张手绢。我马上认出他来。相像得惊人,尽管他现在是一只蟹或者一个大蝎子。母亲和我交换眼色:尽管已经变形,这种相像是叫人吃惊的。

    “他活着吗?”我问。

    “那还用说。我简直抓不到他,”母亲说,“我把他放在地板上,好不好?”

    她放下盘子向他弯下身去,我们仔细地察看他。在他的许多在微微移动的弯曲的腿中间,有一个洼下去的地方。他的抬起的螯和触须看来好像在听。我把盘子侧了一下,父亲小心谨慎地挪动,接着用近乎踌躇的动作爬到地板上。他一接触到平坦的地面,他所有的腿突然一跳,这时他的坚硬的节肢动物的关节发出咔哒的响声。他用他的许多腿迈着波浪形的、一晃一晃的步子跑着,来到墙边;我们还来不及拦停他,他轻灵地爬上墙去,哪儿也不停。我望着他在墙纸上往上爬,出于本能的厌恶,不由得打了个冷战。这时候,父亲来到一个固定在厨房里的碗橱旁,先贴在碗橱边上,然后爬进橱去。

    他一次次耐心地检查房间,可能以为他在不屈不挠、孜孜不倦地寻找什么东西。他时不时地跑到厨房的一个角落里去,爬到一个漏的水桶底下。

    有时候,他一连几天不见形踪。我们在白天带着羞耻和厌恶混合的心情,遮盖我们秘密的害怕,怕他在夜晚到我们的床上来找我们。但是,这种事情始终没有发生过,尽管他在白天爬遍了一切家具。他特别喜欢待在衣橱和墙壁的空档里。

    在吃饭的时候,父亲总是毫无例外地来到餐室,尽管他的参加完全是象征性的。要是,吃饭的时候,餐室门碰巧关着,他就搔房门的底部,沿着门缝跑来跑去,直到我们为他开门为止。接下来,他会停留在桌子下面,一动也不动地躺着,他的肚子微微抖动。我们无从想象,他那些有节奏的抖动的意义是什么。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家子越来越泄气了。根雅整天睡觉,她的瘦削的、好像没有骨头的身子随着她的深沉的呼吸起伏。我们时常在汤里发现线团,那是她心不在焉地同蔬菜一起放进去的。

    最糟糕的是,查尔斯叔叔来住了。

    他沮丧和沉默得异乎寻常。他叹了一口气后吐露,他最近遭遇了不幸的事情,已经下决心改变他的生活方式,专心于语言的研究了。他始终足不出户,把自己锁在最远的那个房间里——根雅把那个房间里的地毯和窗帘都拿走了,因为她不满意这个上门来的客人。他就在那里打发时间。有几回,他恶毒地试着要踩父亲。我们吓得尖叫起来,告诉他情况,阻止他这样做。

    我的父亲只要他的那些脚踩在地上,就动作麻利、灵活,但是只要背一着地,也不免具有一切甲壳虫都有的特点,变得几乎动弹不得了。看到他拼命地摇动他那些腿,无可奈何地以他自己为中枢旋转,真叫人悲哀和可怜。我们几乎没法强迫自己看他。而在这样的时刻,查尔斯叔叔总是忍不住去踩父亲。

    我必须强迫自己真实地报道这件无法置信的事情;甚至现在,我都不愿回想它。直到今天,我还无法理解我们怎么会成为蓄意杀害他的罪人的。

    我浑身打着哆嗦,绝望地一次次问我的母亲:“你怎么能干出这事儿来?要是干这事儿的是根雅的话,那倒也罢了。可是你自己?”母亲哭了,绞着双手,找不到一句回答的话。难道她当时认为父亲会过得好些?难道她当时看到这个举动是对绝望的处境的唯一的解决的办法,要不,难道她是由于难以想象的粗心大意和轻率才干出这件事情来?

    父亲被放在盆子里端上来的时候,我们清醒过来了,完全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他躺着,煮熟以后,显得又大又肿,变成淡灰色。我们默不作声地坐着,惊讶得目瞪口呆。只有查尔斯叔叔举起叉子,向盆子伸去,但是他马上犹犹豫豫地把叉子放下,斜着眼看我们。母亲吩咐把盆子端到起居室去。后来,盆子上盖着一块紫天鹅绒,摆在桌子上一本全家人的相片本和一个音乐烟卷盒旁。我们大伙儿都避开它,它就那么摆着。

    但是,我父亲的尘世的流浪还没有结束。起居室里几个礼拜平静无事以后,不知怎么回事,他居然恢复元气了,在慢腾腾地活过来了。有天清晨,我们发现盆子空了。一条腿横在盆子边上,尽管他被煮过,而且一路上有腿脱落,他靠着剩下的精力,拖着他自己到某个地方去,去开始一种属于他自己的、自由的流浪生活;从此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他。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个“空虚、朴素、没有快乐”的“新时期”开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后文“贫血、苍白”的女佣人根雅、“沮丧和沉默的叔叔”都紧紧围绕这一基调叙写,展现了现代人生活的困境。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我”的有限视角既能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具有真实感,“我”因父亲的种种举动而感到羞耻,但也会为母亲杀害父亲而感到痛苦,说明“我”对父亲的态度是矛盾而复杂的。

    C.小说运用细致的动作描写对父亲回归后的生活进行了生动而精准的刻画,他曾试图融入“我们”的生活,但却又显得如此格格不入,最终父亲仍然选择逃离这个家,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的生活。

    D.小说中的母亲代表的是世俗的力量,她对父亲的变形感到深深的羞耻和厌恶,但在结尾母亲把装有父亲的盆子放到起居室,又盖上了一块紫天鹅绒,说明母亲为之前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的懊悔。

    【2】请分点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

    【3】现代派小说常以“荒诞来表现真实”,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对拜师学习有深刻的认识,认为年龄大小不是其能否为师的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荀子的《劝学》,表现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____________”一句则从听众的反应侧面描写了琵琶女第二次演奏后的神奇效果。

  •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长者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认为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千乘之国”,可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其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解释了其“哂之”的原因。而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

    (2)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一生叹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的诗句,再现当时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而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江南各朝相继覆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写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物,更不能再见到什么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绮丽。尾联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9、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氓》用比兴手法表现女子对男子的忍耐达到极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薇》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句子是: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中从的角度侧面展示荆轲出行场面悲壮和激愤的两处是:士皆垂泪涕泣;    

    (3)真的猛士,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以尔车来,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⑵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⑷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_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⑺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至此,伟大诗人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体,书法遂工。髫年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

    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通判杭州。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澶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逍遥堂。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百余日而去。

    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账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上见而怜之,自此一意宽释。会以曹太后泣问故,上意益解。于是黄州之命下矣。

    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适,雅道大振。而元丰诸臣章惇辈,皆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四学士相随斥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

    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

    (摘编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B.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C.于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D.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髫年,指幼童时期,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相同。

    B.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古代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不取字。

    C.礼部,六部之一,下辖四司,分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长官称尚书。

    D.元符,宋哲宗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始创年号为建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明允、苏子瞻、苏子由、欧阳永叔、王介甫均名列“唐宋八家”,称其字而不称其名,表明了作者的尊敬之意。

    B.苏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和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的悲伤。

    C.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最终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章揭发了元丰年间的大臣章惇等人的奸恶事实。

    D.苏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种种原因苏子瞻没有到达许州,最终返居阳羡,不久便病逝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2)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国劳模钳工高级技师张新停给自己定标准,追求不差毫厘的匠心;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的足迹延伸到植物学家的“无人区”,投身于科普、教育工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完成了伟大的创造,挑起全球的饱食之担……试问,哪一个伟大的成就不是源于内心的热爱?因为热爱,我们才可以长久持续的努力;因为热爱,我们才能奔向更美好的前程;因为热爱……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或感悟,以“因为热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标题自拟,恰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