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台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国而使远地成为边境,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B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索取,妇女一个也不宠幸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群臣都惊呆了,事情最终发生没有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刘邦以前在山东地区居住期间,对钱财货物很贪心,而且还有许多漂亮美丽的妇女侍奉他。

     

  •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B. 著名主持人柴静在《看见》中回顾自己央视新闻经历,刚进央视,有些稿件被视为不刊之论,难登大雅之堂,甚至被前辈痛斥为新闻垃圾。

    C. 大学生进驻社区是新时期上山下乡的尝试,他们虽然经验不足,甚至毫无经验可言,但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也能差强人意.

    D. 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 窈窕之章

    C. 顺流而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       领导的作用。

    ②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       ,就在沉默中灭亡。

    ③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       ,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的家中也养了狗。

    A.启迪  爆发 做客

    B.启发 暴发 作客

    C.启迪  暴发 作客

    D.启发 爆发 做客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谦让)

    B. 沛公已去,至军中(间,从小路)

    C. 大王来何 (操,拿,携带)

    D. 秦时与臣(游,游玩)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A】

    【B】【调查分析】由于青少年把个人喜好的人物看的完美无缺,导致高度认同,因此产生了“追星”这种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复杂的心理行为。青少年把其偶像及其特质想象的完美无瑕,把他们看成是世上最完美的人物,这种理想化使得青少年包括小学生对其偶像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依恋,青少年通过不同偶像的认同和依恋来确定自我价值寻求自我发展。从这层意义上讲,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是青少年时期心理矛盾运动的产物。有非理性和盲目性的一面,也有必然性和过渡性的一面。另外,做到“偶像榜样”化,把偶像当做平常人看待,淡化对偶像的膜拜,另一方面,要将“榜样偶像化”,从身边的亲朋好友身上吸取成功的元素,将他们视为自我成长的偶像。

    (节选自《2015年小学生的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

    【C】 “明星同款”除了炫酷还有啥

      ①“明星同款小白鞋”“明星同款披肩”“明星同款口红”……当下,“明星同款”可以说是最热的营销用语,不论什么东西,只要戴上“明星同款”的帽子,在粉丝效应的拉动下,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②“粉丝经济”不是新概念,“明星同款”则由粉丝与互联网共同催生。一个明星上了电视,节目还没播完,他身上从头到脚的衣着佩饰可能马上就成了网络上的热销品;更有甚者,明星吃过的小饭馆、路过的街道,吃没吃过、去没去过,都成了粉丝们衡量彼此是否“死忠”的标准。

      ③举例来说,前不久,歌手李宇春在某电视节目中曾提到自己上学时常吃的牛肉粉,节目播出后,这家小店不用吆喝就被粉丝踏平了门槛;这之后,演员孙红雷、孙艺兴在录制某综艺节目时曾穿着军大衣在某家小餐馆吃饭,颇有生意头脑的餐馆老板将二人点过的牛肉拉面、牛肉汤、狮子头、酱蛋组成了“孙红雷、张艺兴套餐”,生意在线下火了,声名也在线上涨了;近来因被歌手鹿晗合影而一夜成名的上海绿色邮筒就更是红得出人意料,热情的粉丝为了求得与偶像同样画风的一张照片,不惜排队至凌晨三四点钟……

      ④然而,当粉丝效应制造的各种“明星同款”扑面而来,疯狂追星已经在客观上成为这个社会的一种亚文化现象,另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除了碎片化的物质符号,我们的文化产品是否还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精神层面的文化滋养?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中,我们除了制造明星的炫酷与光环之外,是否还能为青年人塑造更多具有精神魅力的偶像?

    ⑤追星并无过错,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年轻人对明星生活物质表象的过度迷恋,实际上也体现出这种追求内在的盲目和空虚。这种盲目和空虚从何而来?一方面,年轻人固然应当反省;另一方面,社会尤其是文化工作者在当前对年轻人文化供养和哺育方面的欠缺也应引起重视。我们能否创作出真正适合年轻人、并能引导其精神成长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我们能否通过这些作品和产品与年轻人实现更深入的沟通?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事关未来社会文化生态的构建和整个民族的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04月14日17 版)

    1材料【A】揭露了当前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

    2请你根据材料【B】给“追星”下一个定义。

    3有人认为材料【C】第③段连用三个事例,有堆砌之嫌,应当去掉一个事例。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4如何引导青少年不再疯狂追星?综合三则材料,请你提出三点建议。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动人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而归”。

    (2)《短歌行》中化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这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听了子路的志向后笑了笑,这是因为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琵琶女羞涩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修养。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一声叹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诗句,再现陈后主亡国悲剧,而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江南各朝覆亡相继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人们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其中写“临风”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过洞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秋月秋水之美,也写自己品格之美。中国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认为此句可与杜甫“心迹喜双清”集成一幅对联,给人提供为人处世的准则。

    (6)《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 11、名篇名句默写

    ⑴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⑵《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含蓄地解答了梁惠王

    的疑问。

    ⑶《赤壁赋》中,客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两句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地点。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不得相会,

    D.芭蕉的绿叶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高帝崩,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郦食其持重宝秦将 啖:吃

    B.汉王下马鞍而问曰 踞:倚,靠

    C.与项王有郤:通“隙”,隔阂、嫌怨

    D.张良多病,未尝将也。 特:单独,独自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打败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C.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举例说明“而”的三种用法。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

    (2)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3)举例说明“而”的三种用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四川一所大学的学生在圣诞节那天身着汉服在成都几处知名旅游景点举牌呼吁“拒绝圣诞节,坚决维护中华传统节日”,引发大家关注和议论。有人认为此举表现了年轻人的民族气节和民族尊严,是维护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可圈可点,应予支持和提倡。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有些小题大做,也是排外、封闭、保守思想的体现,中华民族历来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才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与博大精深,况且区区几个洋节日又岂能改变或动摇中国文化的本质和几千年历史的文化自信呢?对这些大学生们的做法你又有怎样的思考?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