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几组关系中不属于父子关系的是( )
A.曹操、曹植 B.杜审言、杜甫 C.晏殊、晏几道 D.苏洵、苏轼
2、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浸渍(zì) 弄堂(nòng) 长歌当哭(dàng) 引吭高歌(háng)
B.激亢(kàng) 惩创(chuāng) 博闻强识(zhì) 妄自菲薄(fēi)
C.漫溯(sù) 瞋目(chēn) 拱手作揖(yī) 叱咤风云(zhà)
D.论语(lún) 解剖(pāo) 殒身不恤 (xù) 遒劲有力(jìn)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人是最擅长以吃来表达纪念的, ① 许多节日都与特定的食物结下不解之缘, ② 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 ③ 最个人化的节日——过生日, ④ 吃一碗长寿面。中国人是最有口福的民族,中国的烹调举世闻名, ⑤ 中国人 ⑥ 敢于将饮食上升到文化的境界,并以本民族得天独厚的饮食文化为骄傲。
A. A B. B C. C D. D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 B.槌床便大怒 C.共事二三年 D.枝枝相覆盖
5、下列各项中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洎牧以谗诛
A. 与蝼蚁何以异 B. 访风景于崇阿 C.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是否能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化的成败。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乡村衰落,大量农民涌向城市贫民窟,甚至造成有的国家社会动荡。我国应借鉴和吸取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使城乡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发展历史看,我国依靠农业、农村支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又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新的历史关口。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城乡关系。
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年多的实践来看,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通过践行“两山”理论,推进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加快发展生态农业;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为乡村振兴插上信息化翅膀;通过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通过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些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乡村全面振兴,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
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几十年来不断探索的结果,符合中国的乡村发展规律。从“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城乡关系的处理也经历了从城乡兼顾、统筹城乡再到城乡融合的发展历程,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振兴之路,而城乡融合是未来城乡关系发展的根本性出路。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历史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依靠乡村社会的维系和传承。乡村文化振兴,一方面是解决城乡间文化地位不均等、文化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弥补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另一方面是将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思想精华“唤醒”和“活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摘编自《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
材料二:
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指脱贫地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统筹谋划,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一是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和关键。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乡村产业体系越健全,农民增收渠道就越通畅。要整体谋划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推动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加快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促进产业振兴,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拓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坚持将乡村产业放在乡镇和村,把产生的效益、就业、收入留在农村,真正让农业就地增值、农民就近增收。
二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一方面就地培养,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创新,让各类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身手。
三是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人们的精气神。
四是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要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促进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五是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组织领导协调是重要保障。要围绕促进组织振兴,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推进乡村组织振兴,要坚定不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厚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要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摘编自《统筹“五大目标”推进乡村振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国家现代化的成败取决于是否能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B.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城乡关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的。
C.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几十年来不断探索的结果,对城乡关系的处理也经历了从城乡兼顾、城乡融合再到统筹城乡的发展历程。
D.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其中。当前,就地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等人才比引进外来人才更加重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依靠的是农业、农村的支持;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也离不开广大农民的贡献。
B.推进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等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C.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和关键。要坚持将乡村产业放在乡镇和村,把产生的效益、就业和收入留在农村,真正让农民就近增收。
D.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生态资源丰富,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3】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乡村振兴“五大目标”内容的一项是( )
A.某地推动农业生产升级,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
B.某地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改善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C.某地乡村重视教育,成立了教育基金,奖励考入重点大学的学子及其家庭。
D.某地健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乡村振兴,但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
【5】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三年之后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樊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作者先用排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
(3)《爱莲说》中表明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至塞上》写“到达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中抒发了思念家乡和希望建立功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写到,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对自身“______”。
(2)《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经过对比,发出自嘲和感叹后,面对江月和现实,他借酒酬月,寄托自己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1、情境默写
(1)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3)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巴岭答杜二见忆
严武
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
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
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
跂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题中的“答”和“见忆”可知,本诗是作者对杜甫寄赠的回应。
B.首联写作者和杜甫相隔遥远,无法见面,只能在梦中寄托相思之情。
C.颔联借助爱酒能诗的历史人物,表现作者对杜甫的喜好与才情的了解。
D.尾联写作者多次想骑着快马飞奔到好友身边,苦于路途遥远只能作罢。
【2】为了满足格律的要求,诗句中字词的排列往往与日常表达不同,这种“陌生化”处理,使诗歌的语言“能量”更大,表意更为婉曲而新颖别致。请结合本诗的颈联对此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冑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微服单行 微:小,细小
B.太守固遣之 固:坚决
C.坐请托事免 坐:因……获罪
D.会孙程等事先成 会:恰巧,恰逢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是古代官职,官属祭酒,主管教育。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B.“五经”是《诗》《书》《易》《乐》《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主要经典。
C.《河》《洛》是《周易》中的“河图”“洛书”,是华夏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D.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郃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和帝即位后,派遣两名使者微服到访益州,察考民风。李郃夜观星象,便得知朝廷已派来了使者。
B.李郃审时度势,机智应变。李郃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又自请同行送贺礼,
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
C.李郃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因其忠臣气节,被奸佞之臣诬陷而被罢免了官职。
D.李郃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李郃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他辞让不受。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2)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代在剧烈变化,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在充满机遇和选择的道路上,不少人相信“没有走过弯路的人生缺乏弹性”。
电影导演文成蹊则认为:一个人的心智越成熟就越能正确地认识外界、他人,进而更恰当、妥善地对人对事;一个人的心智越成熟就越能快速地学习,更新、提升自我的心智,与时俱进,不至于被时代的洪流、激烈的竞争所淘汰;一个人的心智越成熟就越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少些挫败、障碍,多些顺利……总之,心智成熟的程度与人的幸福、成功程度成正比,能够让人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
读了以上材料,作为一名年轻学子,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