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的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 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①在雪的下面,已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②严冬刚过,残雪犹存。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A. ④③②①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③④②①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浪遏(è)飞舟 籼(xiān)稻 忸(niǔ)怩(niē)
B.木讷(lè) 讪(shěn)笑 罅(xià)隙
C.皱褶(zhě) 戛然而止(jiá) 樯橹(qiáng lǔ)
D.量体裁衣(liàng) 孱(chàn)头 残羹冷炙(zh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B.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C.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振聋发聩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D.看到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壮观场景,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我想起了14年前战斗在酒泉航天发射场的那段峥嵘岁月。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它们分别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B.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D.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总角和结发都是指把头发扎成丫髻,指代少年时代。
5、下列各句已补出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 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 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C. 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D. (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2019年发生的新冠疫情,一直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在人类遭遇挑战和危机的时刻,口述历史的价值越发突显。口述历史不仅能够探访尘埃落定的历史事实,也可以记录尘埃乍起的社会现象与思潮。可以说,如今口述历史的作用早已超出了记录历史这一传统范畴,而是承载着机构、团体、地域、民族甚至是国家的精神建构、文化塑造与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表示,“把(口述历史)这件事情做好,不仅关乎自己,实际上也关乎我们这个社会,关乎我们这个民族,(这是一件)利国利民,尤其对民族发展有利的事情。”
《口述历史国际周2021:口述历史,连接过去与未来》
材料二:
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口述历史就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
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历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口述历史不仅以现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口述历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此外,口述历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口述历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
(摘编自赵彬彬、张慧峰《以口述历史形式彰显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
许多人对“口述历史是否值得相信”这一问题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这源于诸多影响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因素不能被完全忽视或消除,因此研究者们应该尽力去完善和细化口述历史的研究过程。
对于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尽管他们亲身参与到了事件的进程中,但也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容易将他们看到或经历过的视为历史事实的全部,事实上谁都没有把握说自己可以掌握历史完整的真相。很多口述访谈的被访者以普通平民居多,他们的文化知识有限。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会影响他对一个事件的理解深度。因此,平民的身份导致了认知能力的受限,且单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看,他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也是单一而有限的。尤其是在交通闭塞、通信初步发展的时期,普通民众能够接收到信息的渠道只有报纸、广播或电报,更遑论那些只能够通过信件才可以勉强进行信息交换的古老年代。历史是多元且复杂的。而当人们无法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作为参考,只能基于自身的眼界去判断某个事物的时候,他的位置就决定了他的立场和角度,若只从其中一方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历史事实,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并且降低历史真相的可信度。
口述者愿意并且可以陈述的回忆是有限且具有选择性的。经历过相同历史事件的人,如果在这个事件中他们所记忆的片段是相同或相似的,那么这段口述历史的可信度自然而然就提升了。但是,如果他们在脑海中所提取的记忆有限,忽略了某些细节之处,甚至是他们有意而为之,从而导致不同的口述者陈述相同事件时发生偏差,那么这也会极大地影响到口述历史的可信度。
访谈者在获得口述史的过程中占领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在前期的筹备、实际的访谈过程,还是后期的资料整理,访谈者的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段口述史的成功与否。以前的口述史大多是由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及时进行笔录,但难免会出现记漏或记错的情况。如今的口述访谈则可以借助更多的记录工具,如录音笔、摄像机等设备,从而更加准确而完整地记录下口述内容。
对于访谈者来说,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量是非常必要的,以免在访谈过程中因为自身背景知识的缺乏从而误读了口述者所表达的内容。
(摘编自黄心怡《借用新闻访谈技巧提升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实践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口述历史既能够探访记录历史,又能够记录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越发丰富,对个人、社会、国家、民族均有深远影响
B.口述历史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但它主要是通过收集和使用普通人口述的史料来研究历史,与那些历史学论著有很大不同。
C.口述历史作为一种全新的形式,仍然存在很多环节需要加以完善。但电子音像等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它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D.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些历史事件的文字资料因形势特殊等原因而不能留下来,要了解真相就应该对相关人员做口头调查。
【2】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
A.雷蒙·阿隆《历史哲学》:“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
B.科林伍德《自传》:“历史著作有开始也有结束,但它们描写的事件却并不如此。”
C.胡也频认为:“历史永远是陈旧的,新的生活不能把历史作为根据。”
D.布罗代尔说:“历史应该是一首能够用多种声部唱出的、听得见的歌曲。”
【3】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口述历史真实度的因素有哪些。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认为智慧高明行为没有过错的前提是“__________”;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以会超过一般人,就是因为“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一句借昆虫来慨叹生命的短暂,“__________”一句直接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感喟。
8、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感染力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声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速死,或者流放,也绝不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3)《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三句,苏轼借“客”之口描写了渔樵江渚的生活情形,流露了对自身现状的慨叹。
(2)屈原在《离骚》中形象地揭露当时嫉贤妒能的社会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
10、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开头“_____________”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 _____________”一句,则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醉人。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与一般人有相同点,更有不同之处。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_____________”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4)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11、补写出语段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冉有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他非常谦虚。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些列小题。
花底
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四十八岁。②潘安:西晋潘岳,他为河阳县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③卫玠:西晋人,他“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1】对这首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运用互文与夸张的修辞手法。“万花”“千蕊”为夸张笔法,写出花的繁盛与壮观。
B. 颔联写诗人赏花时的天气情况。面对着可爱的花,忽然天上下起雨来,云雨散去,天上出现了绚丽朝霞。
C. 颈联运用典故,正面写花。用潘岳为河阳县县令时全县种桃花的典故,写花的繁多。
D. 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好颜色”是点睛之笔,概括花朵的特点------美丽。
E. 作者追求辞藻,写得富丽精工,刻画不吝笔墨,想象奇特丰富,意境浓艳华美。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通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①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②。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新唐书列传》
注:①侯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载当国久 当:主持
B.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 壅:疏通
C.苏州方清因岁凶 岁凶:年成不好
D.遣辩士厚赍金币 赍:携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碓,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碓,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D.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元载等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
(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在一块糕点里,在一方酥糖里,在一碗米酒里……散发着袅袅清香,那些丢在风里的香呀,缠绕着我们的鼻息,温暖着我们的味蕾,在尘世中,和我们永远相伴。
————熊荟蓉《那些丢在风里的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