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忻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以”“因”“焉”“为”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次进   其无礼于晋

    B.击沛公于坐   不如善遇之

    C.取之   子亦有不利

    D.何辞   击破沛公军

  • 2、某同学读完《神奇的成语》后,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帮他选出空格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成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其内容,丰富多彩。无论是对历史的广泛采撷,还是对语言的高度概括,都让人。穿过风云变幻的岁月,我们与美好的文字感悟其中的生活智慧,思索其中的人生哲理,我们在赞叹它多姿多彩的同时,也领悟到人生的千姿百态。

    A.①包罗万象   ②眼花缭乱   ③不期而至

    B.①包罗万象   ②叹为观止   ③不期而遇

    C.①轻描淡写   ②叹为观止   ③不期而至

    D.①轻描淡写   ②眼花缭乱   ③不期而遇

  •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4、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营造了深秋萧瑟的意境。

    B.词中用语极富表现力,如“击”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

    C.本词末尾作者以问句作结,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一问的巧妙回答。

    D.作者塑造了以天下为己任、蔑视权贵和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者形象。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个公民都有权利过上更有尊严更幸福的生活。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才能让他们过得幸福。

    ①不是看谁幸福、有多少人感到幸福

    ②换言之,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

    ③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④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

    ⑤因此,衡量整个社会的幸福程度或社会整体的幸福指数

    ⑥而要看谁不幸、有多少人感到不幸

    A.①⑥④③②⑤ B.④②③①⑥⑤

    C.④③②⑤①⑥ D.⑥①③④②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未来,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用户规模的增长将推动整体阅读市场的发展。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增长率有望达20.4%;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7.2亿人,增长率为4.3%。

    中国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规模预测

    (摘编自《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现状及2017年市场发展预测》)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达68.2%;图书阅读率为58.8%。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66.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2016年,有62.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人均每天微信阅读26分钟每年读书7.86本》,2017年4月18日新华社)

    材料三

    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纸质读物阅读仍是5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这是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在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8年增长的今天,身处触屏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

    手机阅读能否打开阅读新天地?

    “逛街或吃饭时,我都会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时间长的话,我就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在北京工作的范跃辉表示。

    手机阅读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囯人的习惯。此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囯6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5年增长了6.1个百分点。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续8年增长。

    “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空间,这是对阅读的整体带动,是一个好的起步。但也要防止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说。

    专家认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手机让公众便于接触文字,已变成获取咨询和知识的入口,成为数字化阅读新的增长点。

    创新如何让传统阅读回归?

    为了给读者增加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北京图书大厦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名人签售、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各类活动,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

    在北京艺天桥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谈阅读、谈创作、谈生活;在青岛BCMIX美食书店,人们在享受美食、品味咖啡的同时,领略阅读之美,度过一段慢下来的愉悦时光;在北京三里屯,老书虫、Page OnE.言又几等各色书店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每逢周末还举办图书交流会、作家见面会等活动,让这里不仅是潮流地标,也成为文化“宝地”。

    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此外,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全民阅读如何厚植土壤?

    “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孙慧阳认为,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摘编自《触屏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全民阅读新观察》)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移动设备正越来越普及化。

    B. 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了160亿元,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达到了7.2亿人。

    C. 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高,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上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

    D. 我国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居高不下,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呈逐渐拉开距离之势。

    B. 逛街或吃饭时,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这都说明了手机已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

    C. 无论是在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还是美食书店里人们边享受美食边领略阅读之美,这都是实体书店为了吸引顾客的创新之举。

    D. 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是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E. 孙慧阳认为,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才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时悲壮和而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再别康桥》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而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六国论》苏洵引用古人之言,用一个比喻句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__________ ”,柴火不烧尽,火是不会熄灭的。

  • 9、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仅用“______________”七个字,就点出与客人送别的地点、时间和人物,又以“________________”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

     

  • 10、名句名篇默写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3)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同时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精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苏轼从光阴似水、月有圆缺中感悟人生哲理,认为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____________”;从事物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所以不必羡慕大自然。

    (2)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愁”之多,这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3)静女是男主人公心目中的娴静而美丽的女子;然而《诗经》静女篇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们表现了静女调皮的一面。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③?

    黄牛峡④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庭闱,父母所居,即指父母。④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 )

    A. 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B. 颔联,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题意。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怀念。在动乱中,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有家等于无家。

    C. 颈联,描写分手时的情景。诗人站在二人分别之地,江边湍急的水流之声,江上的暮霭渐浓,一阵阵寒风吹来,砭人肌骨。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秋意更深了。

    D. 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E.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得“凄凄戚戚”,让人动容。此诗包融国难民忧、个人遭际,离情别绪深沉委婉,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2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突出特色。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阿房宫

    (唐)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 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对课文中画波浪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一种文体,特点是“铺采摛文”,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B.“四海”与六合、九州一样,都是对一片广大区域的泛指。

    C.“妃嫔媵嫱”,各有等级,这里指秦国王侯的宫妃。

    D.“族”是古代的一种严酷刑法,是指一人犯死罪而牵连其父母妻子等整个家族被杀。

    【3】对选文中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

    B.第一段运用比喻、夸张、衬托的手法和虚实结合的写法,通过写阿房宫耗材之多、占地之广、规模之大,突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

    C.第二段从两个方面进行铺陈:一是由人的被践踏写到物品的被践踏,一是写尽豪华奢侈和荒淫骄横。这些描写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的特点。

    D.第三段写秦的横征暴敛导致了农民起义,推翻其统治;第四段意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后人”如不知借鉴,必将重蹈覆辙,这两段议论由古及今,卒章显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历史记载,玄奘西行,大多孤身一人。《西游记》中的三徒弟,其实是玄奘精神的三个层面,悟空有开路者的勇敢;八戒有行路者的坚持;沙僧有寂寞者的隐忍。大漠长烟,孤泉冷月,玄奘只身踏上了西行之路。

    请以“假如我是玄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