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的,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史记》作者是西汉司马迁,也是一部国别体通史。
B. 寡人,是寡德之人之意,最初是诸侯谦称。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妾,是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C.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D. 在古代礼仪中,座次是非常讲究的,一般来说,“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鸿门宴”是在军帐中举行的,座次尊卑依次是东向、南向、北向、西向。所以,文中描写“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B.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C.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做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 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 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 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4、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儒家的书基本上有两条路子,一是当作社会生活来看,一是纯从学理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好是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缺了哪一条都不好。
A.仅仅当作学理看,容易读进去,但不容易提高;仅仅当作社会生活来看,可以发现问题,却不容易融进去。
B.仅仅当作社会生活来看,容易提高,但不容易读进去;仅仅当作学理看,容易融进去,但难以发现问题。
C.仅仅当作社会生活来看,容易读进去,但不容易提高;仅仅当作学理看,可以发现问题,却不容易融进去。
D.仅仅当作学理看,容易提高,但不容易读进去;仅仅当作社会生活来看,容易融进去,但难以发现问题。
5、下列对联与所描绘的传统文化精品,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②翻转折叠演万象,撕烫剪刻话春秋
③泼墨为山皆有意,看云出岫本无心 ④投入红炉身软化,选成碧玉质坚凝
A.①书画 ②陶瓷 ③皮影 ④剪纸
B.①皮影 ②陶瓷 ③书画 ④剪纸
C.①书画 ②剪纸 ③皮影 ④陶瓷
D.①皮影 ②剪纸 ③书画 ④陶瓷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从进入电子媒介时代以来,人们对媒介的认识就出现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对“什么是媒介”有着极为深刻的论述。从加拿大传播学家哈罗德·伊尼斯提出“传播的偏向”开始,媒介被看作是超越了一般信息载体的特殊文化形态。此后,麦克卢汉、波兹曼、梅罗维茨等学者又纷纷提出见解,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
其一是“媒介即讯息”。这是伊尼斯的学生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1964)中提出的重要论述,它扭转了传统注重媒介内容而忽视媒介形式的弊端。而事实上,当今社会的媒介之重要早已超越了具体讯息,成为一种参与主体塑造,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形态。因此,“认识媒介”与古希腊神庙上“认识你自己”的铭文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其二是“媒介即隐喻”。这是麦克卢汉的学生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的基本观点。“隐喻”具有强大的暗示作用,它意味着媒介在讲述现实的同时,也赋予了其叙事本身更高的权威,使人们误以为媒介叙述的“现实”才是现实,是比真实更真实的拟态环境。“媒介即隐喻”这就需要人们具有高度的媒体讯息识别能力,勘破“隐喻”背后的秘密,从而真实地把握真实。
其三是“媒介即情境”。这是波兹曼的学生约书亚·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1985)中提出来的。梅罗维茨把媒介看作场景(情境),而不同的场景会导致不同的社会行为,尤其新媒介将导致新的场景,从而诞生新的社会关系。
这三种媒介认识具有一以贯之的师承立场,那就是把“媒介”看作是具有价值偏向的、并非冷冰冰而纯然客观的文化形态,或曰引导性力量。也就是说,“媒介”本身有着值得深刻挖掘的内涵,甚至可以认为它具有本体意识,它在故意引导受众朝着某种方向前进。
无论“媒介即讯息”还是“媒介即情境”,它们所着眼的媒介都是围绕电视所展开的电子媒介。而新世纪头十年之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新媒体已经超越讯息、隐喻和情境,它变成了人的一部分,或者说人成了媒介的一部分。这可以称为“媒介即人”或“人即媒介”。
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媒介参与往往被等同于现实参与,越来越多的“键盘侠”游荡在网络上,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却乏善可陈。隐匿在屏幕之后的语言(包括文字、图片、弹幕、表情包、短视频等)交往,可能导致更多的偏见、娱乐和狂欢,从而消解了社会议题的严肃、真实与有效。
(摘编自林玮《“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本体意义:一种传播共同体的视角》,有删改)
材料二:
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当戏曲传播媒介一旦发生改变,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人类社会从口语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发展到互联网信息时代,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软件应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戏曲与日益涌现的各种媒体形式的邂逅,给自身带来了新的生机。
自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戏曲的传播与接受,既有承继关系,又存在时代差异。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使得中国戏曲艺术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格局。20世纪初戏曲唱片兴起,百代公司便为谭鑫培、汪笑侬等录制唱片。戏曲影片《定军山》拍摄,标志着电影与戏曲的联姻。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电视机在我国的普及,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秦之声》走进了千家万户。可以说,利用多媒体平台,传统戏曲实现了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存的演出格局。观众可以在新媒体平台欣赏梅兰芳的《生死恨》,聆听王瑶卿的唱腔,也可收看央视《空中剧院》戏曲展播。
多媒体业态下,戏曲艺术观念和生产主体的创新也在发生。许多戏曲名家也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有时直播平台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众。戏曲名角们纷纷在抖音、快手、陌陌等社交软件直播平台上开通网上直播。有的戏曲名角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粉丝”在线,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由于新媒体“粉丝”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国际友人。可以说,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在直播过程中,观众随时可以给喜爱的演员发“弹幕”交流。
(摘编自李有军《当戏曲邂逅新媒体》,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对“什么是媒介”的看法极为深刻,他们有一以贯之的师承立场。
B.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的观点,它扭转了传统媒介注重内容而忽视形式的弊端。
C.媒介即隐喻,只要明白“隐喻”具有暗示作用,人们就能勘破“隐喻”背后的秘密。
D.传统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发生变化,都是因为戏曲传播媒介在发生变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媒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甚至人本身都已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表明人对媒介的认识已经出现了质的飞跃。
B.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媒介参与的方式越来越广泛,导致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少,引发了人们对媒介发展前景的担忧。
C.媒体形式多样化发展,使传统戏曲实现了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存的演出格局,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优秀戏曲的观赏。
D.戏曲演员在直播平台开通网上直播,吸引广大国内外“粉丝”在线,与观众在线互动,这反映移动互联网传播效应的影响之大。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能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的一项是( )
A.“蒲景苑”百姓剧场通过现场播放和网络直播方式播出蒲剧电影《窦娥冤》。
B.上海越剧院经典剧目《红楼梦》在全国巡演,所到之处票房爆满,掌声不断。
C.大型豫剧经典戏曲《花木兰》在CCTV-11戏曲频道《戏曲影视剧场》播出。
D.大连京剧院演员任思媛抖音直播《甘露寺》,网友打赏鼓励:“国粹代代传”。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色。
【5】我市文化、教育部门准备启动2022年度“传统戏曲进校园”专题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借助新媒体,让传统戏曲赢得观众?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对此评曰:“非此荑之为美,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2)《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苏轼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促,人很渺小”。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作者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以比兴的手法来说明女子容貌的衰老。
(2)《离骚》中能体现屈原自己宁愿死,也不愿做出世俗姿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来突出箫声的哀婉悲怆。
(4)《短歌行》中作者化用《诗经》,用_______________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他对贤才的渴慕。
(5)王羲之在《兰亭集序》用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自己反对把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等同。
(6) 《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写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7)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 感叹:_________________。
10、请依照原文在空格中填写相应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氓》)
(2)盈盈一水间, 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3)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
(5)__________,红旗半卷出辕门。(《从军行》)
(6)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7)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泊秦淮》)
(8)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山居秋暝》)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描写金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荆轲诀别时高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慷慨激愤之声,令人唏嘘叹息。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③迥,河声入海④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诗人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③关,一作“山”。④海,一作“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题目中的“秋日”点明了时间,“赴阙”写出了事件,“题潼关驿楼”交代了题诗的地点。
B.颔联两句写景,景色雄浑苍茫,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C.颈联写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场景描写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之真实感。
D.尾联传达出诗人即将抵达长安的兴奋,以及科考后要放松心情,过一段闲适逍遥生活的梦想。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结合具体诗句赏析首联。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浑瑊,皋兰州人也。瑊本名曰进,年十余岁即善骑射,随父战伐,破贺鲁部,下石堡城,收龙驹岛,勇冠诸军,累授折冲果毅。后节度使安思顺遣瑊提偏师深入葛禄部,经狐媚碛,略特罗斯山,大破阿布思部;又与诸军城永清栅、天安军,迁中郎将。安禄山构逆,瑊从李光弼出师河北,定诸郡邑。贼将有李立节者,素称骁勇,与瑊格斗,临阵斩之,迁右骁卫将军。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改检校太仆卿,充武锋军使。又从仆固怀恩讨史朝义,前后数十战。朝义平,加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赐实封二百户。
建中四年,李希烈遣间谍诈为瑊书与希烈交通,瑊奏其状,上特保证之,仍赐瑊马一匹并鞍辔,锦䌽二百匹。时以普王为荆、襄等道兵马元帅讨李希烈,以瑊检校户部尚书、御史大夫,充中军都虞候。会泾师乱,德宗幸奉天,瑊率家人子弟自京城至,乃署为行在都虞候。十一月,灵武节度使杜希全、盐州刺史戴休颜、夏州刺史时常春合兵六千人赴难。将至,上议其所向,宰相卢杞、白志贞以漠谷路为便。瑊曰:“漠谷险隘,必为贼所邀,不若取乾陵北过,附柏城而行,便取城东北鸡子堆下营,与城中掎角相应,且分贼势,朱泚必不更于陵寝往来。”上从杞议。希全等进至漠谷,果为贼军邀击,夺据水口,杀伤颇甚。城中出兵应援,亦为贼挫锐而退。希全等各归还本镇,贼攻城逾急,壕堑圜之。城上士卒皆久寒馁,又少甲胄,瑊但感激诫厉之。时瑊中流矢,遽自拔之,血流沾沫,格斗不已,初不言疮痛,以激士心。翌日,李怀光大军次醴泉,是夜,贼解围而去。贞元十五年十二月二日,薨于镇。废朝五日,群臣于延英奉慰。诏赠太师,谥曰忠武,赙绢布四千匹、米粟三千石。及丧车将至,又为废朝。应缘丧事,所司准式支给,命京先尹监护。葬日,赐绢五百匹。
(节选自《旧唐书·浑瑊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
B.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
C.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
D.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官职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时皇帝赐以旌节而得名。
B.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唯加实封者,始食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C.道,唐代分全国为十道,相当于后来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府以上设道。
D.京兆尹,西汉时,掌管京城及其附近地区的行政长官,唐时沿用汉代称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浑瑊能骑善射,屡立战功。他十余岁就善于骑马射箭,跟随父亲击破贺鲁部,攻下石堡城,收复龙驹岛,也曾带领偏师大败阿布思部。
B.浑瑊勇冠诸军,忠于朝廷。他的勇敢在诸军中数第一,曾多次被授予折冲果毅;跟随李光弼参加征讨叛贼安禄山的战斗,格斗中他勇斩敌将李立节。
C.浑瑊遭人陷害,仍受信任。李希烈派遣间谍伪造浑瑊与李希烈交往的书信,浑瑊向皇上奏报了真实情况,皇上特地为他保证,还赐予他物品。
D.浑瑊进献良策,不被采用。朝廷商议军队行进的方向时,他否定了卢杞等人的方案,并提出建议,终因地位不如宰相,意见被皇帝否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泾师乱,德宗幸奉天,瑊率家人子弟自京城至,乃署为行在都虞候。
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浑瑊为什么建议军队不要走漠谷而从乾陵北取道?请简要说明。
14、升入高中的你们面对新的生活是好奇、激动、兴奋,是郁闷、枯燥、乏味,还是着急、痛苦、后悔?请以《我的新高中生活》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亲身经历,真实情感,不得套作、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