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自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2、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死生亦大矣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不吾知其亦已兮 ⑥ 渐见愁煎迫

    ⑦凌万顷之茫然 ⑧相与枕藉乎舟中 ⑨此余之所得也

    ⑩客有吹洞箫者

    A.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 B.①⑨/②⑧/③⑤/④⑥/⑦⑩

    C.①/②⑧/④⑥/⑦⑨⑩/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

    B. 则虽欲长足下,岂可得哉   侍:侍奉

    C. 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即使不

    D. 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   诚:确实

     

  •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各位书友!新版《普希金诗选》业已售罄,本店正在组织货源,一旦到货,当函请各位光临!

    B. 兹捡到钱包一只,内有饭卡等物品,暂惠存我处,遗失者请电话或短信联系后勤组王子健.一经核实,定当奉还.

    C. 先生迟暮之年,仍躬耕三尺讲台,实令后学感佩!值此六十华诞之日,恭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通常认为,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之一即在于其个人性,这等同于强调作品的独特性。         ,文本的气息、视角以至于口吻都将变得似曾相识,文学写作者的个人语调由此丧失。

    ①于是在题材和思想、表达形式诸方面自觉不自觉地靠近和趋同

    ②以至于很难在写作中实现

    ③不过这种最基本的要求却要受制于许多条件

    ④因为每个时期的阅读习惯一定受风气和潮流的影响

    ⑤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写作是不可能被重复的

    ⑥这会导致写作者的跟从

    A. ⑤③②④⑥①

    B. ④⑥①⑤③②

    C. ⑤④⑥①③②

    D. ③②⑤④⑥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命若琴弦(史铁生)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⑥“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老瞎子早忘了兰秀儿的事。吃的、喝的、烧的全有。你要是病好利索了,也该学着自个儿出去说回书。行吗?

    ⑧“行。小瞎子觉得有点对不住师父。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多处描写老瞎子为治好自己的眼睛不辞辛劳奔波说书,到后来发现药方只是一张白纸时,顿时感到自己的生命之弦骤然断裂,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B老瞎子将一千根的谎言变为一千二百根,继续传给徒弟,意味深长,与前文老瞎子师父临终前说的话形成照应。

    C小说第(5)段细致描写了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老瞎子对治好眼睛的渴望,为后文发现药方实为一张白纸而蓄势。

    D小说的构思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艺人的一生,也看到了众多底层人民的生命状态——人生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2)小说开头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段刻画说书老人的形象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小说的最后,老说书人已经知道所谓的药方根本不存在,为什么他还要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请结合小说的主题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面对孔子的询问,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先描述秋风吹起,再以比较的方式形象地表现词人销魂散文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认为此次北伐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会导致像刘义隆当年“__________________”一样的结果。

    (3)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词人生动细腻地写出一对情人分别时泪眼朦胧,伤心失魄之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5)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向门客解释之所以躲避廉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9、填补下面句子的空缺处。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

    (2)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水何澹澹,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4)岁寒,__________   (《论语》十则)

    (5)《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行路难》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博大的胸襟及远大的志向。

    (7)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抱负。(《岳阳楼记》)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里,女主人公想与“氓”白头到老,结果心生怨恨,以“______________”来比喻凡事都有边际,愁苦也该有个尽头。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一句表现了作者对人世间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取舍态度,“_______”一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中清风明月的取舍态度。

    (3)《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片段中,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借助化用手法,含蓄地提醒贤才主动来投奔自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一句是对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的环境描写。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的儒将装束的一句是“__________”;《赤壁赋》中表达了渴望与神仙共游的愿望的一句是“__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

    (5)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一句,概括性地阐述了“师”的职责。

    (6)李煜《虞美人》中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除春花秋月外,还有“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对  雪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愁坐:含忧默坐。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 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功进左副都御史。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B. 练士卒以备不   虞:意料

    C. 巩昌、临洮饥民   振:发动

    D. 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B.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C.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D.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 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 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 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余华在谈到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经历时曾说:第一个影响我的作家是川端康成,第二个影响我的作家是卡夫卡,我可以排出一堆名字来。但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当一个作家在接受其他作家影响时,就像树木在接受阳光的影响一样。当树木在接受阳光的影响时,它是以树木的方式在成长,而不是以阳光的方式在成长。所以作家对作家的影响,只会让那个作家越来越像他自己,而不会像别的作家。

    余华的文学成长经历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请结合材料的内容,根据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