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安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D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 2、对下列各句中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竞周容以为度   度:限度   B. 鸷鸟之不群兮   群:合群

    C. 苟余情其信芳   信:相信   D. 忍尤而攘诟   尤:好

  •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②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

    ③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④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

    A.④③②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舞台。得知自己获奖,既意外又惊喜,心潮澎湃,过去一年的工作场景又浮现在眼前。真是事出意外!

    B. 师德如山,让人仰止;师恩如海,难以为报。适逢先生80岁寿诞之际,诚邀各位回到老师身边,共贺恩师高寿。

    C.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咨询投资问题。我们将不吝赐教,将以最优惠的价格给予您最优质的服务。

    D. 我们家家教很严,自小令尊就让我读《三字经》《弟子规》,告诫我要规矩做人。

     

  • 5、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众嬷嬷引着(林黛玉),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

    B. 老渔夫桑地亚哥在返回渔港的路程中,看到一条巨大的鲭鲨向他飞速游来,他知道那是一条毫无畏惧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C. 鲁四婶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了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在拿我们家开玩笑么?”

    D. 少不更事的我们往往异常勇敢,自以为只要敢拼就能实现梦想,听不进别人的任何忠告,常在现实的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产生了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

    努力开拓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是中国诗人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也是诗人今后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诗坛空前繁荣纷杂,认真梳理一下,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以下三种创作主潮深化了中国诗歌的题材,值得总结经验,以推动诗歌健康发展。其一,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孕育了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中国诗歌的复苏,缘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外开放让中国年轻一代有机会接受现代文学思潮。中国有现代主义倾向的新诗潮被称为“朦胧诗”,这个称呼表明了这些诗歌在传统读者眼中是一个形象模糊的角色,同时由于中国传统诗歌美学和现代诗所借鉴的西方现代主义美学的差异,朦胧诗的出现,也产生了读者疏离诗歌的效应。中国的现代主义思潮,在不断的争论中发展。其二,面对现实的向下姿态。向下面对脚下土地的写实主义和民间的姿态,经过近四十年多次流变而成为诗坛主要的新写实主义诗潮。部分诗人在七八十年代发表了大量表现大众生活、呼唤思想解放的诗篇。这种潮流受到了读者的追捧,在推进思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鼓动作用,同时其文学资源和诗歌元素大多来自生活,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与现代主义形成并立潮流。到了九十年代,诗坛这种关注现实的诗歌发生流变,出现了新乡土诗、城市打工诗以及口语写作等。这些作品不拒绝在表现手法上向西方学习,但诗歌的元素和资源是目光向下,面对本土。及物写作与表现自我之结合,成为诗坛的新主潮。其三,面对传统的坚守姿态。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坚守革命文学的传统,在诗坛没有缺席。中国古典诗歌有很多喜爱者,尽管这种用文言写作的格律诗词,在今天很难有新的超越,但仍有大量习作者,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令人敬重。

    努力锤炼诗歌语言的艺术精度,是每个中国诗人的天职与担当。诗歌是一门与语言有关的艺术。悠久的诗歌发展史,也是诗歌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并且富于活力的过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近现代出现的新诗等中国诗歌的语言,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绝伦,成为今天中国诗人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而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空话套话的侵蚀,不仅考验每个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

    百年新诗发展中,有追求有担当的中国诗人们创造了诗歌的奇迹。在新时代,创造中国新诗“高峰”的希望,仍将寄托在关注时代潜心写作的诗人们身上。

    (摘编自叶延滨《回应时代的呼唤是诗人的天职》)

    材料二:

    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其次,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诗歌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

    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关于新世纪诗歌的写作姿态和文本立场,我认为写诗就是自我的修炼,诗人应当培养关心时代、关切人民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代,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我们应该主动地深入现实、深入人民,真正用脚步去丈量大地,而不是一个人坐在书房勾勒想象。其次,关于新世纪诗歌对于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的处理,我认为诗人要对此保持某种“随意而警醒”的“凝视”。这段话的前半句来自张枣:“作为诗人,最理想的状态是,混迹在人群中,内心随意而警醒。”后半句来自朵渔:“一个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又不能过分脱节,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这都告诉我们在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时,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只有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我们才既能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又能完成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

    (摘编自童作焉《新世纪诗歌写作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诗歌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同时也让诗歌变得繁杂、无序,甚至突破底线,成为快餐产品。

    B.中国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使得中国诗歌有了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但由于中西方诗歌美学的差异,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读者疏离诗歌的效应。

    C.今天的中国诗人锤炼诗歌语言艺术的精度,不仅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也要充分利用以往诗歌中丰富的语言资源。

    D.语言承担的使命是发现、记录和引领,提醒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因此,诗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只有坚守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为中华民族担当的使命,才能产生无愧时代的伟大篇章。

    B.在今天仍然有大量的古典诗歌爱好者,他们用文言进行格律诗词的写作,虽然不会有新的超越,但其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令人敬佩。

    C.优秀的诗歌作品,应该具有现实关怀,体现时代精神,表现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陶冶高尚优良的人格情操。

    D.只有深入时代内部,去体察其细微之处,同时又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才能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完成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诗歌语言需要在不断的锤炼、锻造和打磨中形成,重新建构诗歌的语言风骨,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新时代气韵。

    B.“为什么写”和“怎么写”,一个是写作立场和态度问题,一个是写作技术问题。要考虑“怎么写”,更要考虑“为什么写”。

    C.诗歌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都通过诗歌使心灵安静,就能够抵抗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社会认同,使诗歌具有社会稳定功能。

    D.社会在进步,思想在演进,人们在改变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形成的对于诗歌的成见,能够重新以一种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诗歌和诗人。

    【4】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不仅是诗歌创作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所有的文学创作都应如此,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文学创作中该怎样培养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句名篇的上下句。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

    (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又前为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认为国家治理要注重“礼”,而他哂笑子路治国不注重“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对偶句生动表现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加珍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燕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但后来还是被灭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两句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头发。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__________”。

  • 10、填空

    (19)《琵琶行》全诗多处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其中运用环境描写来表现琵琶女演奏效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个人的遭遇往往与国事相关联,国事的衰败也影响着个人的生活境遇。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以个人落魄的遭际委婉表达了这样的家愁国恨。

    (2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典故警醒南宋当局勿轻率北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由于有人搜集苏轼对朝廷新政不满的诗句而弹劾苏轼,最终导致苏轼被贬黄州,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_____________”。

    (2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_________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喜悦心情。

    (3)《赤壁赋》中,客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心中与神仙为伴,同明月长存的愿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

    (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室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指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是对刘邦的尊称。“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之一。

    B.参乘,也叫车右,其任务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文中意思是,樊哙担任刘邦的警卫。

    C.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樊哙被赐封舞阳侯。

    D.列传,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司马迁曰:“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史记》中有多人的合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单人的独传,如《樊郦滕灌列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文《鸿门宴》中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却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课内句子翻译: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曹植)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崔卫平   著名学者,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学校拟于5月4日举行“强国有我”主题演讲活动,你将作为选手参加比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