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雅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沈阳的老兵终于在有生之年得以回到魂牵梦萦的沈阳,重温当年的峥嵘岁月

    B. 年过不惑的他,积20年之功成功创作了大型壁画《天堂之火》,终于在巴黎画坛崭露头角

    C.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D. 这款手机透露出一种华丽尊贵的气质,看上去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的王者风范。

     

  •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他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B.今年春季,该省沿海地区要完成3 700立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C.一个衡量人类幸福的新指标应包含这些维度:经济和工作保障、健康、教育、个人环境和工作环境、安全感和尊重、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宜人的自然环境、及人身安全。

    D.市工商局启动的“叫停电信收费不合法规则”行动——万人晒话费账单、公开征集侵权证据,是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有效举措。

  • 4、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从事

    B.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蒙:遭受

    C.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费:耗费

    D. 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 5、下列每组两句话中,不完全含有古今异义现象的是(   )

    A.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公车特征拜郎中

    B. 于是相如前进缶/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 衡下车,治威严/武复穷厄

    D.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与君为兄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以下语段,回答问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②《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铿,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选自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1】对本文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划线句微妙地写出了这位企业家虽然毕生对于工匠精神不懈追求,可惜始终没有能够实现愿望的遗憾之情。

    B.第②段划线句说明:同《说文》中“匠”字的本义相比,今天“匠”字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C.第③段主要是辩证分析,廓清了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在反驳错误认识中立论,以对坚守工匠精神意义、作用的认识深化议论,重点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D.第⑤段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发扬工匠精神,对于个人、企业、社会、国家都有重要意义,强调了成功不是旨归,磨练意志才是工匠精神最为可贵之处。

    【2】请赏析第④段中的划线句。

    【3】如何理解本文标题中“雕琢”一词的含义?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常和同学到湘江游泳并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样气势豪迈的诗句,后来他在《沁园春·长沙》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这一时期这一生活的回忆,其实两者都是借写游泳言志。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一种叶子略呈圆形的生长在水底的植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屈原在《离骚》中声明“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死亡或者流放,也决不愿意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忆起往昔不平凡岁月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一个人如果反过来去伤害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这是不仁道的;表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常被失意者在他乡遇到知音之后用来表达相见恨晚之情。

    3苏轼的《赤壁赋》中,作者面对天地的广阔和长江的浩瀚,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以“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2)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认为如果秦伯放弃攻打郑国,会得到郑国提供的好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饯李秀才赴举_百度汉语

    刘希夷

    鸿鹄振羽翮,翻飞入帝乡。

    朝鸣集银树,暝宿下金塘。

    日月天门近,风烟夜路长。

    自怜穷浦雁,岁岁不随阳。

    (注)①刘希夷:才高于世,而一生坎坷,为人落迫不拒常格。②翮():鸟的翅膀。③天门:帝王宫殿大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点出事件:设宴款待朋友,送其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作者写这首诗的原因。

    B.颔联对仗工整,“朝”与“暝”写时间变化,“银”和“金”写树和塘的色彩之美。

    C.颔联前句写李秀才,后句写自己;“日月”与“风烟”,“近”与“长”形成对比。

    D.尾联写李秀才像雁一样终于离开了长期得不到阳光照耀的穷浦,照应了“入帝乡”。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以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否?”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 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②道:导,引导。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B.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C.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D.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乃造焉       造:到……去

    B. 却行为道 却:退

    C.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逮:达到,及

    D. 愿足下急过太子 过:超过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 故事。

    B. 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C. 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D. 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说的是国家大事,愿先生不要泄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2)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们全家难得一次的哲赛尔岛旅衍,却因“巧遇”已经落魄到在船上卖牡蛎的“叔叔于勒”让一家人曾经的梦想破灭;《热爱生命》中“淘金人”在渺无人烟的苍茫荒野中“巧遇”那条病狼,在狼与人的搏斗中,更显出了“人”的伟大;《孤独之旅》中的少年社小康面对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在失学放鸭中“巧遇”那场暴风雨之后,感觉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巧遇”。你的生活经历中是否也有过“巧遇”呢?

    这段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迪呢?请综合材料内容给你的启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以“巧遇”为题,叙述你曾经的巧遇经历。

    注意:要选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