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① 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 ② 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③ , ④ 宇宙毁灭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 ⑤ 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⑥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而且 | 但是 | 虽然 | 是 | 因为 | 所以 |
B | 但 | / | 然而 | 纵使 | 因为 | 因而 |
C | 但是 | 因为 | 虽然 | / | 尽管 | 因此 |
D | 可是 | 因为 | 但是 | 即使 | / | 总之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诗可以怨(抱怨) 用心躁也(浮躁)
B. 士大夫之族(族人) 恒惴栗(常常)
C. 隳名城(毁坏) 曾不能以一瞬(曾经)
D. 胥怨者民也(相互) 吾子淹久于敝邑(停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李明海已经是高三学生了,还藕断丝连地和他两个初中同学在一起吃饭,尽管三个男孩儿都不在同一个班。
B. 经理表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一定要在去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增加产量,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好业绩。
C. 近几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D. 老实说,大家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这的确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内禅是一种君位传承制度,在世袭制王朝下,君主将君位禅让予其家族里的人。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恭帝。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北京崇文小学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室外挪到了室内的体育馆,北京每况愈下的空气质量令人担忧。
B.近日,卫生部新制定的《公厕卫生标准》规定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2,众多体验过公共场所“入厕难”的女士对此拍手称快。
C.4月23日,新疆巴楚县发生一起耸人听闻的暴力恐怖犯罪案件,恐怖分子对从事日常工作的执法人员和手无寸铁的社区服务人员发动突然袭击,造成了重大损失。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至传统山水画和文人画的迭变,近至20世纪中国画的时代变革,中国画一直在“守”与“变”中实现着形式更新、审美衍变;无数中国画大家也在对“守”与“变”的不断探索中成就独具个性的绘画面貌、谱写时代高峰。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同样需要在“守”与“变”中开拓新境、绘就时代新风。
“守”,是要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国画也不例外。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深刻体悟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而南宋偏安一隅,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遵循中国画自身的发展逻辑。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相辅相成。因此,中国画创新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虽使用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
真正意义上的求“变”,是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面向时代、面向生活。这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让“笔墨当随时代”,表现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一是要以高蹈的视野看世界,取各国艺术精髓并将其化为已有。这都要求创作者要有广博的学识、独立的艺术观而不随波逐流。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之道、张大千的“泼彩”山水,都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径,既有借鉴外来艺术形式和观念所呈现出的现代性审美,又有立足中国画传统的核心要义进行的创新转化,最终于笔墨法度中成就新的精神气象。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在“守”与“变”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蓬勃、正大、刚健、醇雅”的精神追求,展现新时代的审美风范。中国画的“守”与“变”,保持着中国画特有的轨迹、精神和面貌,也包含着对当代审美的追求,指导着中国画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洪潮《中国画的“守”与“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绘画贯穿着“守”与“变”,在不断地探索中造就了独特的风格,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B.“守”主要是指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这对提升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有重大意义。
C.中国画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即笔墨法度既可以独立地存在,又可彰显出特定的审美意蕴。
D.“变”主要指中国绘画要能融入时代精神、要能借鉴外来艺术,进而能进行艺术创新转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以突出中国画有着自身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
B.文章采用了例证法,举反例以突出只有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才能展现中国画的魅力。
C.围绕“守”与“变”,文章阐述了观点,提出了做法,探索了新时代中国画的发展道路。
D.文章论证求“变”时,先阐明了“变”的两层含义,然后论述二者关系,最后举例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宋山水画变得气象萧疏,境界狭小,折射出了南宋国土沦丧、国力衰弱的社会现实。
B.“一花一世界”包含的博大、“天人合一”体现的宇宙观,构成了中国画的文化特质。
C.当代画家机械求变,虽然使用中国的画具,但未展现中国画的神韵,不可能取得成就。
D.中国画家只要坚守住中华文化立场、传承文化基因,就能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7、在下面的空白处补写出相应的名篇名句。
(1)《沁园春·长沙》中 “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同学少年”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2)《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通过写众宾客的神态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两句,是写身处直上云霄的山路看到的景象。
(2)《归园田居(其一)》以物喻人、表达对家园故土留恋的诗句是“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两句,写词人借酒抒怀,寄情江月,排解心中的无限苦闷。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的结局。
9、请补写出下列情境中的语句。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突出桃花源内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山水俱美。尤其是春冬之时的水,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色彩、情态等方面写出了水之秀美。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苏洵的《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____,______ ”。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以史为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3)《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_______________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7)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 ”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8)杜甫在《登高》开篇写登高见闻,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天、风等六种意象自然成对。
(9)《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0)“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一句同义。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伯父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出为宣城太守,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淑憙为夸诞,每为时人所嘲。始兴王濬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濬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
迁太子左卫率。元凶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内省无过,不能受枉。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还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又辞不上。劭因命左右:“与手刃。”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劭即位,追赠太常。世祖即位,谥曰忠宪公。
(选自《宋书·袁淑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C.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D.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簿,官名。职责为掌管文书、办理事务。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 母忧,指母亲的丧事。封建时代如果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就必须离职守孝。
C. 岱宗,即泰山。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名。因地处东部,又称东岳。
D. 追赠,加封官职、勋位等,一般用于表扬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生者或死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淑少时有风度。少年时,他的伯父袁湛对家里人说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他得到姑父王弘的赏识。
B. 袁淑孤傲耿直。州里任命他为主簿等官职,他都不就任;姨表兄想让他归附自己,他也不以为意,为此两人关系失和。
C. 袁淑敢于进谏。劝太祖攻打赵、魏,并劝太祖北伐成功之后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但太祖认为自己不能担此大任。
D. 袁淑临危不惧。太子刘劭将要弑父篡位时威胁他,但他坚决拒绝,后来刘劭下令,趁他熟睡之际把他杀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
(2)始兴王濬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材料二 2022年3月13日晚,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杨洪琼担任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过去9天,来自46个国家(地区)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发扬“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享受激情、奋勇拼搏,展现了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精神。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18枚金牌、61枚奖牌,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创造了参加冬残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本届冬残奥会上,1989年9月出生的云南罗平籍运动员杨洪琼包揽了残奥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组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3个项目金牌,是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
请结合材料,以“拼搏和奉献”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