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⑦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⑧非汉所望也。
⑨连辟公府不就 ⑩子卿尚复谁为乎。
A. ①②④/③⑤/⑥⑦⑧/⑨⑩ B. ①③⑥/②④/⑤/⑦⑩/⑧⑨
C. ①③ /②⑩/④⑧/⑤⑦/⑥⑨ D. ①⑥⑧/②④/③⑨⑩/⑤⑦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著作,又是二十四史之首,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太子,是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太子居住的地方称为“东宫”“青宫”。
D.既祖,出行时祭祀路神,引申为饯行。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由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
B.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 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
D. 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乌鲁木齐市部分公共场所接连发生不法分子用针状物刺伤市民的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
B.众多明星的加盟成为《赤壁》吸引观众追捧的卖点,首映4天半,以1 0147万票房和288万多观影人群,荣登本周排行榜榜首。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5、下列各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臣未之闻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C.异乎三子者之撰 百姓之不见保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是仁术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使命的味道
胥家豪
在海拔四千米的雪域高原上驻守着一个连队,他们的俱乐部里常年摆放着一瓶包装精美的香水。不少造访者都疑惑地询问:“为何在这样一个男子汉气息爆棚的地方会有如此违和的东西存在?”连队官兵都笑而不语,令人不解其中深意。
驻守在这里的官兵人手少,任务重,他们很少有看看外面世界的机会。转眼又到了周末,细心的指导员发现,已经三个月没有下山的战士张小虎悄悄在外出名单上划去了自己的名字。晚上,指导员把小虎叫到自己宿舍,询问他不愿外出的原因。这位腼腆的康巴汉子黑红的脸上颜色愈加深厚,但却始终不愿说出实情。指导员有些着急,扳过小虎的肩膀:“小虎,是兄弟就别自己扛着,有什么事情说出来,总有个解决的办法!”
小虎反复绞弄着衣角,慢慢讲起一件埋藏已久的心事。数月前,终于轮到小虎下山外出,他手里攥着一张长长的购物单,上面写着在家战友们需要购买的物品。小虎坐在前往市区的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流,不禁觉得有些恍若隔世。从哨所的窗户往外看,入眼皆是一望无际的草场和层峰错峦的雪山。难得一次下山机会,小虎要把自己一路上看见的所有人和物牢牢记在脑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慢慢回味。这时,车上上来了几个穿着时尚的女孩,空气里瞬间弥漫着青春的气息。小虎的眼睛闪了一下,迅速在脑海里给她们拍了一张照片。
这时,女孩们停止了说笑,一个斜扎着马尾的女孩用手捂住了鼻子:“哪里来的这么难闻的味道,你们闻到了吗?”女孩都使劲吸吸鼻子环顾四周寻找着气味的来源。小虎赶忙移开了目光,悄悄低下了头。他不自觉地向车窗移了移身子,努力想让自己与车厢融为一体。突然一个短头发的女孩向同伴们眨了眨眼,朝小虎努了努嘴压着嗓音说道:“你们看,是山里人进城了。”女孩们窸窸窣窣的笑声,盖过了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和车窗外风声的呼啸,直抵小虎耳膜。是的,这难闻的味道就是小虎身上的马粪味。马是骑兵连战士们不可或缺的伙伴。在越野车也会“趴窝”的地方,只有战马能够带着战士们踏过雪山,与山共舞。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只有战马能够将给养运到战士的身边。在星河似海的孤夜,战马的低吟最能抚慰思乡战士心底柔软的地方。长年与马为伴,无论战士们如何洗澡、换衣服都无法掩盖身上的马粪味。那一刻,面对这些光鲜靓丽的都市女孩的无心之语,小虎心里泛起了苦涩,手中薄薄的购物单被汗水浸透。从那以后,他便不再愿意外出,不愿接受旁人异样的目光,只想一个人躲进哨所,结起一层坚硬的外壳。
听到这里,指导员重重拍了拍小虎的肩膀走出房间。墨染的苍穹之上洒满了璀璨的群星,星光在指导员的眼眸里此起彼伏,如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翻滚的光潮。第二天,指导员跟着班车下了山。晚点名快结束的时候,指导员大声对全体官兵说道:“我们骑兵连经常与马打交道,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殊的气味。从大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今天出去买了一瓶香水放在俱乐部的窗台上,有需要的同志自行喷洒。好了,解散!”
这瓶香水仿佛一颗石子,在每个人心里激起或深或浅的波澜。之后几天,大家进入俱乐部的时候,表情都有些不自然。很快,下山的班车上便出现了马粪和香水混合的味道,随风在白云间游移。
这天,指导员带队巡逻,没走多远便被闹肚子的战马拉了一身。指导员脱下大衣交给小虎,让他回去换一件。小虎走进指导员的房间打开衣柜取出新大衣正准备离开。两张信纸从口袋里滑落,小虎捡起来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小虎垂下目光,不经意间读到了信纸上娟秀的字迹。“我们分手吧。”开头一句话让小虎手一颤,信中人诉说着自己与指导员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经年累月苦守等待的辛酸坎坷。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指导员无法告诉自己深爱的人自己在哪里,在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以至于女方的父母怀疑他是一个骗子,要求两人分手。“阳,这些我都能承受,毕竟我知道嫁给军人就意味着聚少离多,但是,你知道我有洁癖,受不了你身上的味道,咱们一年就见这么几次,你为什么不愿意洒点香水遮盖一下,你连这点都不愿为我做吗?”信纸上满是指印,已经被反复阅读了多次。
小虎的手颤得更加厉害,他拿起另一张信纸,指导员刚硬的字体里透着少见的柔软。“芷,来信收悉。你说的这些我都认,也尊重你和你家庭的选择,只是有一点我想做个辩白。我身上的马粪味确实给你带来了困扰,但是这身味道能够证明我多年的付出和兄弟们的坚守是有意义的。你让我临时遮盖它,我可以做到,但是我不知道这味道还将伴随我多久,也可能是一辈子。两个人真正在一起,我并不想总是遮掩……”隐约几滴泪痕,晕开了最后几个字,看不真切。小虎别过脸,将信纸放回原处,抓起大衣飞身上马,追赶着前进的队伍。
指导员再也没有收到回信,这里的战友也没有人提起过这件事。只是这瓶香水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少,它静静在窗台上伫立,大家打扫卫生的时候总不忘把它擦拭干净。不久,小虎也再次踏上下山的班车,沐浴着窗外盛夏的目光,他的脸上一片从容与平静。
(摘编自中国军网2019.11.6)
【1】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雪域高原上驻守的战土很难下山,下山后发现城市变化太大,和上次下山看到的情形相比,觉得有些恍若隔世,表现社会发展进步之快。
B.小虎驻守在雪域高原,每天看到是熟悉的面孔和草场雪山,非常单调,和现在看到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色相比,觉得有些恍若隔世。
C.小虎坐在公交车上,看到窗外人流熙熙攘攘的,而自己驻守的地方人很少,只有一个班的战土,相比之下,觉得差别大,有些恍若隔世。
D.小虎驻守的地方“男子汉气息爆棚”,现在在城市里看到那么多女孩,而且公交车上还上来了穿着时尚的女孩,因此有些恍若隔世。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士张小虎开始不愿下山,后来再次踏上下山的班车时,“他的脸上一片从容与平静”。 这一对比,写出了他从犹豫走向坚定的过程,较好地表现了主题。
B.“指导员带队巡逻,没走多远便被闹肚子的战马拉了一身”这一情节安排巧妙,不仅写出了戍边官兵与战马密不可分,也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C.作者对两封信也有较详细的描写,一封“信纸上满是指印”,一封“隐约几滴泪痕,晕开了最后几个字”,这些描写能直接表现指导员的犹豫痛苦的心理。
D.这篇小说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之内,还采用了故事中套故事的形式,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达到形式、内容与情感的高度统一,增加故事的真实感。
【3】请简要概括小说中那瓶“包装精美的香水”的作用。
【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张小虎还是指导员?为什么?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贴切的比喻来描摹琵琶声的浊重和清脆两种旋律交错出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山”是中国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区山地的总称,东西绵延500多公里。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巴山”在古诗词中时有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江天的无限广阔。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习需要有反思的精神,这也是提升自己修养的一种方式。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劝皇帝虚心纳谏,端正自身,远离小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揭示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其奢侈。
(3)《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有声衬无声的方法,衬托出和谐、安宁的意境。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对沦陷区百姓已经安于异族统治而感到沉痛的心情。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上片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下片对历史的缅怀。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兼用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词意,把两句内容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时代要秉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务实态度和实干精神。《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描述的内容与此理念不谋而合。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
(2)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杜甫《兵车行》中“______,_____。”想象青海边的古战场上,阴风惨惨,鬼哭凄凄。寂冷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声在达到高潮并戛然而止时的震撼效果。
(5)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明珠美玉,境界虽殊,而怅恨如一。
(6)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侧面描写客人箫声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寄满子权①
王令
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意思深。
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
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
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②先断泪盈琴。
【注释】①满子权:为王今少年时的至友,两人皆有治国安民之志。②直弦:琴的主弦。旧时以琴弦断绝,比喻失去知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前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后句写此时此境诗人的思绪,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统摄全诗。
B.颔联即景抒情,薄云未必降雨,秋日从来多阴,说明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悲。
C.颈联叙写诗人和朋友的境况,以“三年”表明迷归之久,以“一夜”突出心老之疾。
D.本首诗语极沉重,所选意象如“暮霭”“平林”“薄云”“秋日”均含有萧瑟凄凉之感。
【2】首联诗人写道“楼上人愁意思深”,诗句中的“意思深”包含哪些深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子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①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②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
【注】①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②兕(sì):独角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B.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C.国: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家: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D.兼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同“肃”。这里借指宫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内容,请做简要回答。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学习是一种投资,考虑投入产出,权衡风险收益……
有人说,学习是一种消费,如果有可能,他要去读n个PhD(博士)
对于你来说,学习是投资还是消费?请从这个问题出发,可以回顾你的学习经历,也可以遐想你的学习前景,来审视你的学习生活,阐述你的思索和体会。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