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定语后置)
B.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C.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D.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状语后置)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B.三亚作为海蓝沙白、浪平风轻的“东方夏威夷”,四季如夏,鲜花盛开,椰树成林,风华正茂,是国内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 ,夏某涉嫌诈骗一案终于图穷匕见,夏某共涉嫌诈骗金额达1800余万元。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幽默讽刺手法的一句是( )
A.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B.我一看见您的姐姐,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C.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
D.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
B.而耻学于师
C.吾从而师之
D.小学而大遗
5、下列句子出自的作品依次是( )
①如果收入二十镑,花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他就快活;如果花二十镑一先令,他就苦恼。
②你又来做什么?死活凭我去罢了,横竖如今有人和你顽,比我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哄着你,你又来做什么呢?
③“这没有什么,不过我的胆子大一点。”哥哥觉民带笑地说,便停了脚步,让弟弟高觉慧走到他旁边。
④哎,倘若我有钱,倘若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给她们,她们就会来,会用她们的亲吻来舔我的脸。
A. 《巴黎圣母院》 《红楼梦》 《家》 《大卫·科波菲尔》
B. 《高老头》 《水浒传》 《雷雨》 《巴黎圣母院》
C. 《大卫·科波菲尔》 《红楼梦》 《家》 《高老头》
D. 《大卫·科波菲尔》 《红楼梦》 《家》 《巴黎圣母院》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所以,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的主题。
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C.文章末段赞颂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写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D.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感到不满。
【2】文章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也说了类似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可是唐代“士大夫之族”却不愿从师学习,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其荒谬心理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与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蛟龙、寡妇的反应写出乐曲凄切婉转。
(6)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________,_______”,写出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7)《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顶后看到的壮观雪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诗经·邶风·静女》中,有两处写了女子赠给男子两个礼物,一处是“ ____________”,一处是“___________”,男子爱不释手,是因为他喜欢女子,爱屋及乌。
(9)《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有境界,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
(10)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涉江采芙蓉》中,用设问表达主人公采莲想要送给思念的人,情感由欢快转为失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用比兴的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以香草为喻,述说自己因修身洁行而被加罪和贬黜,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指出被暴力压迫,舆论钳制的衰亡民族只有两种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荀子 劝学》中,阐述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句子是“ , ”。
②韩愈在《师说》中对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有过精彩的论述,这就是“ , ”
③《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 , ”两句,抒发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雨巷》中写姑娘飘过我身旁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写诗人在康桥寻梦的过程中,感情不能自已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5)《论语》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关系,要学思结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激励爱国志士弃文从武、保家卫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四样美好的事物描摹声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词人在竹西亭解鞍下马,见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诗人杜牧由衷赞美的扬州繁华景象一去不复返。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闻鹊喜·吴山①观涛
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②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③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①吴山:在今天的杭州,是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胜地;观涛即观潮。②鳌:海里的神龟。③杼:织布机的梭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鹊喜”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吴山观涛”是这首词的标题。词牌名规定词的格律,标题规定词的内容。一般来说,词可以省略掉标题。
B.词的第一句描写了钱塘江江面开阔,天光水色一片澄碧的美丽景象,潮水未来,风平浪静,为下文潮起波涛汹涌的雄奇景象作铺垫。
C.词的三四句用了比拟手法,钱塘潮好似神龟背负的雪山,又似蛰伏海底的腾飞巨龙,又像是让海水竖立的疾速大风,场面惊心动魄。
D.潮去后,远处的几点青山弥漫着雾气,青翠欲滴,天边的一抹红霞像刚织就的绡纱,带着汹涌潮水迸溅的湿意。
【2】本词是著名的观潮词,观潮前后的景物描写更是技巧突出。请结合全词,任选两种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1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与沛公有隙 有隙:有嫌隙,有隔阂
D.哙等见上流涕曰 流涕:留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B.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②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C.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①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②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即刘邦,是汉朝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以为功最高),自司马迁时称其为高祖,随着《史记》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后世称刘邦为“汉高祖”。
B.闭关即封闭关口,这里的关指的是山海关。山海关因其地处险要,易守难攻,在秦汉时极为重要。
C.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称“参乘”或“车右”。
D.宦者,这里指宦官,宦官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由于很多皇帝对宦官的过分信任和使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宦官专权的现象。
【4】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B.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C.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D.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5)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富兰克林曾说:“劳动是幸福之父。”有句法国谚语也说:“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也是财富的源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雇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振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