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博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 祝贺对方得女:今闻尊夫妇喜得千金,弄瓦之庆,明珠入拿,遥以致贺

    C. 表示吊唁:远道闻讣,不胜悲痛,未能亲至舍间,谨此驰函吊唁,务请节哀

    D. 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其中世家是记录历代帝王政绩。

    B.“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后汉书·张衡传》)中的“三辅”指的是共同治理长安城、管辖京畿之地的三位官员,后指其所管辖的区域。

    C.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因群臣不能直呼天子,于是借用“陛下”为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D.坐,牵连获罪。“连坐”是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连坐对象不仅包括家属亲友,还有邻里。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_______。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总会及时地反映在年画里。形式上,_______,到清末在上海、天津等城市中兴起了用石印及胶版印刷的年画;内容上,有的反映早期京文化,表现甲午战争、鸦片战争的场景,还有的表现的是上海的高楼、天津的马路......年画总是在不断创新中努力发展着。可以说,_______。刻在年画中的,是历史,是文化,______。

    ①年画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活化石”

    ②年画,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

    ③还是一种创新的民族精神

    ④从隋唐时与木版印刷的完美结合衍生出了木板年画

    A. ②④①③   B. ①④②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④③①

     

  • 4、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苍茫 惆怅 橘子州 书生意气

    B.斑斓 碟血 风萧萧 激扬文字

    C.玉玦 瓦菲 万户候 风华正茂

    D.颓圮 刀俎 大堰河 殒身不恤

  • 5、“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解释为什么(  

    A.空闲

    B.等待

    C.平常

    D.无所谓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老秤时光

    陈虹

    我家的老秤,始终挂在记忆中斑驳的墙上,静静地守候着时光。老秤见证着我家生活的变迁,从贫穷到富足。日月流转,那些逝去的日子在它的身上烙下印记,写下岁月沧桑。那秤杆的一起一落如在眼前,那吆喝声、喧闹声犹在耳畔,仿佛一曲经年的老歌,在平仄韵律中,唱出岁月绵长、素淡隽水的歌谣。

    我家的第一杆秤,是一杆16两老秤,在我有记忆的时候,就一直挂在厨房里。40厘来的紫檀秤杆,配一枚鸡蛋大小的圆形秤砣,秤杆乌黑发亮,秤星已经部分脱落。

    母亲说,这杆老秤是节粮度荒时称粮食用的。我家是一个大家庭,三世同堂,十多口人,挤在一起吃着大锅饭。在节粮度荒那几年,母亲要把一个月的口粮,计算成每天的定量。每次做饭前,母亲拿出这杆老秤,按定量称好粮食,多一点母亲也会抓出来。那时,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这是对我们最质朴的勤俭节约教育了。这杆秤是母亲带着全家走出困境的明灯。

    家里的第二杆秤,是一杆柞木杆秤,老秤长80厘米,有两个提手,这个提手叫秤毫,两个提手就是两个秤毫,分为头毫和二毫。

    这杆秤是上世纪80年代初母亲买的。那是改革开放初期,王串场农贸市场刚刚建成,母亲租了一个铺面,卖起了蔬菜。母亲早上去民权门批发市场进菜,然后再去王串场农贸市场零售。每天早出晚归,异常幸苦。母亲瘦弱的身躯,骑着一辆三轮车寒来暑往,一干就是几十年。

    母亲卖的菜都整理得干干净净,菜里的稻草、泥土都择出去,黄瓜、丝瓜、韭菜,每一种菜都水灵灵,透出新鲜。像小葱、菠菜、蒜苗,黏泥沾在根上抖不净,母亲就一棵一棵择干净,再用草绳捆好。为顾客称蔬菜,母亲都是单手举秤,让秤杆翘得高高的,唯恐分量少了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在母亲的词典里,找不到缺斤短两这个词。母亲一直干到60多岁,在家人的劝说下才不卖菜,回家赋闲养老。

    依靠着卖菜,母亲风光地嫁女、为儿子娶媳妇。用这杆秤,母亲为家里买了电视机、录音机、空调,这些电器在上世纪80年代算是几大件了。这让很多人羡慕不已,也对母亲钦佩极了。母亲提起家里的幸福生活,总是说: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在以前,哪能私人经商啊。这杆秤,是母亲带领全家脱贫致富的火距。

    我家的第三杆秤,是一个精致的小电子秤,也叫厨房秤,计算器大小,拉丝材质,精巧美观,称量精准。

    每天大哥在家学习做各种美食,也会称枸杞、松茸、当归、党参的重量,为母亲熬制各种补品,母亲看着大哥在屋里忙活,几克白糖、几克奶粉、几克黄油都要在电子秤上称重。母亲就会撇撇嘴,说:做点东西,还这么讲究,我要像你这样磨蹭,小时候早把你们饿死了。母亲在旁边唠叨着,看着身边儿子忙碌的身影,目光中满是幸福。

    这台小电子秤,是成年儿女给母亲的祝福。

    我家的三杆秤,见证了我们从食不果腹走向温饱,又从温饱迈入了小康生活。母亲经商的杆秤,仍然安静地挂在墙壁上,常常被母亲取下来擦拭干净,不染一丝灰尘。我想,这秤里有母亲的记忆,也有母亲对岁月的怀念,这经年的老秤,称量出旧时岁月寒,称量出今朝时光暖。

    (选自2020年10月《天津日报》有删改)

    【1】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以“我家的秤杆”为线索,将秤杆与母亲的辛劳、时代的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再现了几十年来天津人们生活的巨变。

    B.以前母亲每次做饭前,总要拿出老秤将粮食过秤,多余一点粮食母亲都要拿出来,这主要体现了母亲爱惜粮食、做事细致的特点。

    C.作者在刻画母亲人物形象时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多方面写出了母亲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D.当看到“大哥在屋里忙活,几克白糖、几克奶粉、几克黄油都要在电子秤上称重”时,母亲就会“撇撇嘴”,这体现了母亲对大哥厨艺不精通的不满。

    E.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家中三杆秤的变迁,折射着家族的巨变、时代的变迁、祖国的日新月异。

    【2】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日月流转,那些逝去的日子在它的身上烙下印记,写下岁月沧桑。那秤杆的一起一落犹在眼前,那吆喝声、喧闹声犹在耳畔,仿佛一曲经年的老歌,在平仄韵律中,唱出岁月绵长、素淡隽永的歌谣。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4】文章写了我家的三杆秤,有老有新,以“老秤时光”为题是否合适?请说明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衬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

    (2)王羲之《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否定了魏晋以来虚无的生死观。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生命短暂自然永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不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吟咏归家的郊游图景,含蓄表达出“礼治”的社会理想。

    (2)《老子》主张治理国家“我无为,而民自化”,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的正是这种理想境界。

    (3)《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以后,内心涌出无限哀怨。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两句借“流水”的意象抒发王朝兴废之感。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游园》中,写杜丽娘面对美好的春天触景生情,对人生的乐事发出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用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渴慕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11、根据要求填写句子。

    (1)《诗经•卫风•氓》中借新鲜的桑叶来比喻女子的青春年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德当做常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当时诗人任杭州刺史。

    【1】以下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内容看,诗人登楼远眺,将苍阔美丽的景物纳入眼底,描写中暗含观景时间的推移。

    B.从体裁看,本诗是一首格律工整的七言律诗,“茫”“长”“央”“霜”“凉”五字押韵。

    C.从构思看,诗人的描写远近相宜,由景到人,自然美、生活美、人情美融为一体。

    D.从情感看,全诗以乐景衬哀情,抒发了诗人他乡任职,缺少朋友相伴的孤寂之情。

    【2】诗题为“江楼夕望招客”,诗人是如何邀请友人的?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臾,表时间的词语,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形容时间短的词语还有:顷之、俄而、未几、少时等。

    B.朔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农历每月初一。望日,农历每月十五那天。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C.跂,抬起脚后跟站着。跂望,抬起脚跟远望;跂踵,踮起脚跟,形容盼望或仰慕之切。

    D.舆,象形字,车的周围有四只手,合力造车的样子,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将有所成就的道理。

    B.“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了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C.《劝学》虽然以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为主,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关于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习方法。

    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增强自身的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说明他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学会做人。你怎么认知这种观点?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0后”科研人员冯能杰主持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化工环境科研领域崭露头角;“00后”护士陈玉婷主动请缨,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

    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某著名企业家说:“过去,我不大看好‘后浪’,因为在时代背景下‘后浪’显得比较自我。此次疫情让我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

    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你写一封致本校同学的公开信,表明自己对“后浪”的认识,并对同学们的成长、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统一以“明强”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注意书信格式;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