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横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明年秋 ②今漂沦憔悴
③因为长句 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⑦老大嫁作商人妇 ⑧凄凄不似向前声
⑨门前冷落鞍马稀 ⑩整顿衣裳起敛容
A.①⑤⑧
B.⑦⑨⑩
C.③④⑥
D.②④⑨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做一个达观的人,在顺境中知足常乐,而不起贪恋之心,在逆境中安之若素,而不起嗔妒之心,这才是化解痛苦的最好方式。
B. 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C. 如果一个社会特权盛行,政府控制的资源太多,企业家就可能走终南捷径,通过寻租牟取暴利,而不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D. 文天祥罢官回归故里,在寄意泉林山水、笑傲风云之际,写下了一批寄情山水的诗章,以清高隐逸之情,寓义愤填膺之志。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放浪形骸之外
B.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汝岂得自由
C. 处分适兄意 多谢后世人
D. 叶叶相交通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4、依据文言文句式特点,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国之孺子之游者②乃号令于三军③将免者以告④十年不收于国⑤四方之士之来者⑥何后之有
A. ①⑤/②④/③/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⑤/②④③/⑥ D. ①⑤/②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1)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认为,只有“中国制造+互联网”握成拳,才能形成合力,而“工匠精神”就是要扭转长期以来好大喜功的导向。
(2)朱日和沙场大阅兵展示了中国自主研究的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国外媒体包括华人报纸纷纷报道,无不侧目而视,赞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3)中国当前的文化,未免过分热衷于所谓的“房子、车子、票子”,一点儿不夸大其次地说,这种文化倾向,是漠视甚至是鄙视平凡人社会地位的文化倾向。
(4)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5)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还请到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6)平心而论,在泥沙俱下的众多名人自传中,那些“伪名人自传”,是不可以与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王蒙先生的《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相提并论的。
A. (1)(3)(4) B. (2)(3)(6) C. (2)(4)(5) D. (1)(5)(6)
6、论述类文本阅读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
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对称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划,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证明,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日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论语·子路》中讲的“君子和而不同”。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
A. 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体现了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B. 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C. 在作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D. 作者在结尾提及《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表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B. 文章具体阐述汉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做好铺垫。
C. 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
D. 文章结尾一段与开篇相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要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一个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
B. 汉字虽然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是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的特点。
C. 如果认清了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定能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D. 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个性和特点为前提。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3)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朱弦已为佳人绝,____________。
(6)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8)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
(9)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动态地写出了大好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樊哙表现出有勇好爽,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他对刘邦所说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表现在关键时刻不必计较细枝末节,要注重大的行为。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在《兰亭集序》中,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相似感叹的语句是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来批评。
(3)《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一句间接描写了客吹洞箫的声音悲凉。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游褒禅山记》中,“_____,可以无悔矣,_____?”指出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6)《荷塘月色》中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描写“荷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_____ ,____”一句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8)在《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写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悲壮气氛的语句是_____ ,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阐明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一心想要回归自然的原因。
(4)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作者摆脱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精
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直接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险峻,气势非凡。
(7)《琵琶行》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揭示了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
(8)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9)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时,“我”情感被激,发出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的感慨,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因此才有了同声相应的诗文。
(10)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1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 ,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 ”的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1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
(1)《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
、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 、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本首词的题目。本首词共分上下两阕。
B.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荡的长江联想到历史长河,淘洗着千古的英雄豪杰。
C.“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
D.“羽扇纶巾”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大破曹军。
【2】“樯橹灰飞烟灭”一句中,用“樯橹”代指战船。下列诗文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3】“故垒西边”中的“故”作“旧”讲。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但为君故 (曹操《短歌行》)
B.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
C.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D.故国神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有的版本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请从艺术效果角度分析,你更喜欢哪一版本。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任选一题作文
(一)滋味可以指味觉,滋味也可以指人对生活的感悟。不同的人对滋味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面对紧张的高中生活,有人认为很充实,过得有滋有味,也有人觉得枯燥无味。
请以“滋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自己独特的滋味。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二)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叫比塞尔的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只需要三昼夜的时间。可是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为什么世世代代的比塞尔人始终走不出那片沙漠呢?原来,比塞尔人一直不认识北斗星,茫茫大漠中,没有方向的他们只能凭感觉向前走。然而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一个人若是没有固定方向的指引,他会转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终回到他起步的地点。后来一个叫肯·莱文的人发现了这个村庄,他把识别北斗星的方法教给了比塞尔人。于是,比塞尔人相继走出了他们世代相守的沙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