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在光怪陆离的金融市场中,最离奇的事情之一要数当美国的国债增加时,债权人还要给美国支付利息。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看到大熊猫那憨厚可爱的模样,游客们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⑤陶渊明不想为五斗米折腰,自己的危言危行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干脆退隐山林。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词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2016里约热内卢女子排球决赛,中国女排不负众望,时隔12年第三次问鼎奥运会冠军。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还存在着“重文轻图”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不利于对历史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左图右史”,形象地说明了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④我们五个人要离开北大荒了,去各自最适宜的地方,快乐地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⑤曾经支撑起春晚半壁江山的语言类节目,近年来江河日下,整个春晚有时候连一两个优秀的语言类节目也出不来。
⑥能够广纳意见,懂得通权达变,正是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关键。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①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遵守学校纪律,他在初中期间转读了五间学校,如今虽上了高中,但初中那三年的峥嵘岁月还深深地印在他脑海中。
②烛之武一身孤胆闯虎穴,在秦营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巧舌如簧,最后说服秦君撤军,真可谓: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③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④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在选举失败后仍不交权,违背国内民意和国际舆论,以致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⑤面对外敌的肆意入侵,我们要团结一致,积极斗争,争取生存机会,决不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坐以待毙。
⑥夕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①②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
B.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笑武阳
C.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其意常在沛公
D. 诚能得樊将军首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孕妇和牛
铁凝
(1)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2)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缰绳一撒,孕妇也自在起来,无牵挂地摆动着两条健壮的胳膊。牛与孕妇若即若离,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她的吆喝在寂静的旷野显得悠长,传得很远。
(3)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初嫁到平原,孕妇眼前十分地开阔,住久了平原,孕妇眼里又多了些寂寞。住在山里望不出山去,眼光就短;可平原的尽头又是些什么呢?孕妇走着想着,只觉得她是一辈子也走不到平原的尽头了。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于是孕妇无声地乐了,“黑——呀!”她轻轻地叹着,平原顿时热闹起来。孕妇给自己造出来一点儿热闹,觉得太阳底下就不仅是她和黑闲散地走,还有她的叫嚷,她的肚子响亮的蠕动,还有黑的笨手笨脚。
(4)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5)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6)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7)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8)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9)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10)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11)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12)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
(13)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
(14)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15)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16)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17)“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18)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19)“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作者营造了一个宁静悠远、自然质朴的环境,烘托出孕妇轻松悠闲的心境。
B.小说中的孕妇是一个心地善良,生活幸福的农村妇女,她对眼下的生活状态十分满足,心里了无缺憾。
C.本文和《哦,香雪》文风相似,笔调清新,充满诗意;孕妇和香雪也一样纯朴,对文化知识充满景仰。
D.本文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希冀。
【2】关于文章第⑥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孕妇坐在碑的边沿,不用屁股压住大字,表现出她对文化知识的尊重。
B.“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是希望下一代能读书识字有文化知识。
C.“相信”“无疑”说明她已经意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
D.孕妇不愿意将来面对孩子询问说“不知道”,说明她为不识字感到羞耻。
【3】文中四次出现孕妇“黑──呀”的呼唤,请从这四次呼唤中任选两处分析在呼唤中体现了孕妇什么样的心理。
【4】牛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出空缺部分。
(1)杜牧,字_________,京兆万年人,唐代文学家。
(2)劳伦斯,_________国作家,作品有《儿子与情人》《虹》
(3)史铁生,北京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绿云扰扰,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多于机上之工女
(7)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秋兴八首(其一)》中由写景物转入抒情,抒发羁旅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永《雨霖铃》中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分别时的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时悲壮和而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再别康桥》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虽则写景,实则抒发物是人非的历史感,表达强烈的黍离之悲。
(2)《木兰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3)在《论语·述而》中孔子强调应随时随地向他人学习,但同时强调应有正确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既要从正面学习,又要以反面为鉴。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话·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3)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顾元嘉年间北伐,宋文帝刘义隆虽有“_____________”的雄心,却因行事草率,最终徒留“_____________”的结局。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1】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酒斟酌之”意思是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
B.“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C.“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酒”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很多诗人都以酒来传情。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生逢乱世,渴望建功立业,改变乱世局面,怎奈人生苦短,只有借酒浇愁。
B.“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的美景,诗人常常取酒独酌独饮,然而美景和美酒也无法排解贬谪的愁苦。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喝三杯两杯淡酒,怎能抵得住傍晚寒风紧吹?疾风欺人,淡酒无力,也许未必酒淡风急,可能只是愁绪太浓太重,化不开。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边饮浊酒,边思念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悬殊的对比,一杯浊酒,怎能消得了浓重的乡愁?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概括说明主要表现了什么乐趣,并具体分析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1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①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②馆③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④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摭:拾取。②裴均:宦官的养子,名声不好, 人所不齿。③馆:供给食宿。 ④践行:设酒食送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子时/
B.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C.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D.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白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指离京外任,“辟”指官署征聘,“调”“转”指调动官职,“拜”指授予官职。
B. 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
C. 元和,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
D. 谈宴,指边宴饮边叙谈;与曹操«短歌行»“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句中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生性直率, 敢于直言。他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听取,他就大为生气,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B. 韩愈很有才能,史才突出。他仕途不顺、多被贬黜,就写《进学解》自明心志,受到执政者怜惜;又因史学才能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C. 韩愈很重感情,记人恩情。他曾受到裴均照顾,裴均虽为大不齿,但他在赠序中仍尊称其字;做裴度的行军司马,撰写《平淮西碑》时多记裴度的事迹。
D. 韩愈宽宏通达,待人如一。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待人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交往的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愬妻出入禁中, 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2)正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定《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