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中的“之”用法相同
B.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中“舞”与“泣”用法相同
C. “侣鱼虾而友麋鹿”句中“侣”与“友”用法相同
D. “而今安在哉”与“沛公安在”两句句式相同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 ③④⑤①② B. ②③①⑤④ C. ②③④①⑤ D. ②③④⑤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夫晋,何厌之有?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4)常以身翼蔽沛公
A.(1)和(2)相同,(3)和(4)相同
B.(1)和(2)相同,(3)和(4)不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不同,(3)和(4)不同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卫士仆地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B. 则与一生彘肩 失其所与,不知
C. 杀人如不能举 愿举国为内臣
D. 大行不顾细谨 顾计不知所出耳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
A.初唐“四杰”是:杜牧、王勃、骆宾王、王维
B.普希金,俄国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人。
C.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D.蒲松龄,清代小说家,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漆黑的夜空,像浸透了墨汁。细雨飘零的云层缝隙中,间或透出点点红色绿色的灯火。那是夜航的运输机从云层中掠过,夜航灯,就像红绿的流星,一纵即逝。
“还在向台湾盗运!今晚上又飞走了五六十架……”说话的人,似乎发现了什么,声音变成了低低的请求,“江姐,明天写吧!”
隆隆的机声没有影响她那和往常一样平静的举动。她写完最后一行,把写好的纸条,连同竹签子笔,一一藏在铺位底下。然后,她整理着地铺上的东西。稻草清理得平平顺顺的,枕头下面的换洗衣服,也折叠得规规矩矩,整整齐齐,被捕时穿的那件蓝布旗袍和一件红绒线衣,放在最上面。
李青竹静静地坐在地铺上,一床薄被裹着她那折断过的,时常肿痛的腿。她的手牵起被面的一角,细心地寻找着线头,一根根地把细丝抽出来,轻轻地搓着。
“这么晚了,你还搓线?”
“孩子的棉帽上,少一朵花。”
江姐默默地接过了几根细丝,陪着李青竹搓线。自从和白公馆建立起联系,她们便经常向支部提出各种建议。刚才,江姐又写下了她们最近考虑到的一些事情。
“八架……又是八架!”
声音又从门边传来,在铺上躺着的战友都被惊动了。“同志们,睡吧。”江姐轻声招呼着。正要翻身坐起的战友,又都躺下去了。
李青竹缓缓放下手里的线,把江姐冰凉的手拉进薄被盖着。
“心里的话,都写上了吗?”她深情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江姐的脸。
“都写了。”江姐抬起头来。“听说北平召开政协会议,我心里再也不能平静,真渴望听到更多的消息。”李青竹的目光,渐渐移向窗外的暗夜。轻声说着:“我们会听到的。”
江姐的声音里,透出无限的向往:“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一个崭新、富强的国家,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
李青竹赞同地点头:“你想得真远。不过,也该想啊!”
江姐又说道:“那时候,我们的担子一定不会轻的。”
牢门边掠过一个看守员的身影,轻轻的脚步声,引起了静卧着的孙明霞的注意,她一翻身便向门边走去。“江姐!”孙明霞轻快地跑了回来,惊喜地叫了声:“又有信来了。”
江姐低头亲了一下李青竹身边睡着被大家昵称为的“监狱之花”的孩子,便迎着满脸含笑的孙明霞,站了起来。
许多战友早已挤到孙明霞身边。还有几个人,已悄悄守住了牢门和窗口。孙明霞急切地用耳语般的声音念道:“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惊喜的人们,低声欢呼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片欢乐的低呼,像股热流,汹涌澎湃,激荡着牢房,黑暗中,闪烁着一片晶亮的眼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孙明霞的声音,像使人共鸣的琴弦。“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
“啊,五星红旗!”
“江姐!我们也有一面红旗呀!”
“把红旗拿出来,马上做成五星红旗。”
火热的目光,都转向江姐。
“江姐!”孙明霞急切地恳求着:“我把那面珍藏的红旗拿出来。”
“我这里有针,有线。”李青竹也欢乐地赞同着。
珍藏的红旗拿出来了,在大家眼前闪着夺目的光彩。这面红旗,是那位不知名的同志——“监狱之花”的母亲,留下来的。残留着弹孔,染透斑斑血迹的红旗,被她珍藏在一床旧棉絮里。
当红旗在大家眼前出现时,几只拿着针线的手,围了上来。
“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
“一颗金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
“对,就这么绣。”
不知是谁抢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你一针,我一线,一针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
红旗正中,闪现了一颗星,接着,又出现了四颗。
江姐依偎在李青竹身边,凝望着刺绣中的五星红旗,心境和大家一样。但是她激动而又冷静。也许此刻只有李青竹才能理解她那复杂的心情。她看见了胜利,可也看见了集中营的最后斗争。
“江姐!”孙明霞双手捧起叠好的旗帜,走到缓缓地搓着线的江姐面前。“同志们希望你来宣布胜利的到临,也请你揭开这象征黎明和解放的战旗。”“我?”江姐笑着惊问。
“是的,江姐!就是你。”面前激起一阵热情、严肃而又诚恳的声音。
“好吧。”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风一抖,五颗晶亮的金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她的声音充满着幸福的感情:“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
随着江姐低呼的声浪,人们严肃地站了起来,凝望着闪光的旗帜。黎明在眼前招手,人们的心正随着红旗飘扬到远方。
“梆梆梆……”急促的梆声,突然出现了。
“梆梆梆!梆梆梆!”连续不绝的梆声,惊扰着魔窟中的黎明,在浓雾弥漫的深山野谷中四面回响。
接着,是一阵阵急驶的汽车狂鸣。那飞快旋转的车轮,像碾在每个人心上。
“要提人?”黑牢中传来一声惊问。
“江姐!李青竹!收拾行李,马上转移。”特务喊道。
江姐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头发。
江姐放下梳子,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拉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又弯下身去,擦拭鞋上的灰尘。
女室里一个年轻的同志,抑制不住,倒在铺位上痛哭起来。
“不要用泪眼告别……”江姐转身扶起哭泣的战友。
李青竹点头微笑着。她把江姐深夜写的纸条,交给身边的一个战友,在她耳边嘱咐道:“这封信,送到楼七室。”
李青竹亲了亲酣睡的“监狱之花”。她仰起头来,拖着断腿,迎向江姐。她们并肩走向牢门。
“同志们,再见!”
“江姐!李……”
人们红肿着眼睛,流露出深沉的悲痛,向江姐她们扑了过去。
再一次告别了战友,江姐转身跨出牢门。她看见,李青竹站在走廊上。特务递给了她一根手杖,她那苍白的脸上,忽然浮起一阵愤激的红晕。
“我自己能走。”她将手杖一扔,怒声喝斥着。
江姐上前两步,扶着倔强地移动断腿的战友。她们在走廊上迈步向前,再也没有回头……
(取材于《红岩》,有删改)
【1】下列人物出自小说《红岩》的是( )
A.王利发
B.祁瑞宣
C.高觉新
D.许云峰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传达人物内心情感的一项是( )
A.轻轻的脚步声,引起了静卧着的孙明霞的注意,她一翻身便向门边走去。
B.孙明霞双手捧起叠好的旗帜,走到缓缓地搓着线的江姐面前。
C.那飞快旋转的车轮,像碾在每个人心上。
D.人们红肿着眼睛,流露出深沉的悲痛,向江姐她们扑了过去。
【3】“绣红旗”是《红岩》中的经典片段,请分析这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4】小说中画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江姐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5】歌曲《红梅赞》是《红岩》中英雄群像的生动写照。请根据小说内容,诠释《红梅赞》讴歌了英雄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天姥山天黑后熊龙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自己摆脱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认为,只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天下就很容易治理了。
(3)《鸿门宴》中樊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指文人借助事物、景物来抒发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思考。陶渊明通过对“榆柳荫后檐,①__________”的乡村景象描写,以“羁鸟恋旧林,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的形象比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官场的厌恶。苏轼被贬黄州,泛舟赤壁,面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自然美景,浮想联翩,产生“④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⑤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王安石辞官回还乡,途中游览褒禅山,更是产生了“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⑥__________”的人生思考。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他在面对四面竹树、寂寥无人的环境时的感受。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之“忧”具体内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
(5)《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子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这与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她内心的不满。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
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
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芊芊:草木茂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子只剩“亭基”,渡口成了“野渡”,给人一种人是物非的沉重之感,从而回应了“寂寞”二字。
B.“春流平岸”本是春潮滚滚,“草芊芊”本是春草茂盛,但此时在“寂寞”氛围里,也显得落落寡欢,无人欣赏。
C.诗的结尾一句,杨花飘零,杜鹃哀鸣,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乐景写哀。
D.这首诗通篇写景选材得当,描写有术,既婉曲又真切地表露作者的心迹。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一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节选自《毛诗序》)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节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心为志 志:感情
B.不托飞驰之势 势:权势
C.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情况
D.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许:赞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志之所之也/经国之大业
B.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寄身于翰墨
C.年寿有时而尽/而声名自传于后
D.荣乐止乎其身/莫始乎言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诗序》的作者认为诗歌与歌咏联系密切,因为不用歌咏的办法,就不能表达情感。
B.曹丕把文章写作定位为经国的大业和不朽的盛事,足见出他对于文章作用的高度重视。
C.“诗歌,应以情感为根”,白居易对于诗歌与情感关系的认识给后代人以很大的启发。
D.王国维认为,如果不能把真景物和真感情融注在所写的文字中,这就不应叫作有境界。
【4】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言为诗
译文: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
B.二者必至之常期
译文:二者都终止在规定的时限内
C.莫始乎言
译文:没有比言语早的
D.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译文:这种话不是大词人是说不出来的
【5】对《毛诗序》中画线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舞蹈是内心情感的直观形象表现。
B.舞蹈是情感表现的最高境界。
C.舞蹈的艺术魅力在于能更好地表达内心情感。
D.舞蹈的灵魂源自内心情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9月26日,傅园慧在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100米仰泳预赛中排名第一,但她体能测试不达标,最终无缘决赛。该消息冲上热搜,“以体测论英雄”陷入巨大争议。面对外界质疑,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力挺体能测试。“中国游泳要想全面冲击更高水平,必须基础和专项双管齐下,因此这次全国比赛中增加基础体能测试,目的就是弥补中国运动员的短板,以提高中国游泳运动员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谈及多位名将因体能排名靠后而无缘决赛的现象,周继红回应称,比赛就要按规则进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部分网友却认为,体能锻炼确实很需要,但这不应成为卡着运动员的决定因素,只能作为参考,取长补短。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