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微小
②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中:适当、适中
③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向使:假使
④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送给、付与
⑤夫子哂之 哂:嘲笑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告诫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③④⑥
2、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其来源主要有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化典籍等。汉语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可称为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下列有关成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帝啼鹃”来源于神话传说。古诗文中多用它来表达哀怨、思归的愁绪。在《窦娥冤》中,窦娥以“望帝啼鹃”来表明自己的悲苦冤屈。
B.“目无全牛”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形容庖丁的技艺高超,已经达到了非常纯熟的地步。现在用来批判只顾局部,看不到全局。
C.“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传作品《史记·项羽本纪》的经典情节“鸿门宴”,后用来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D.“心有戚戚焉”来源于文化典籍,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形容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用来表示深有同感。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例: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恐年岁之不吾与
C.乃设九宾于廷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该书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所选句子常用、实用,情景会话短小精悍,视角新颖,易于普及。
C.父亲去世,他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父亲墓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
D.在房地产领域,人们对于房价、土地、融资等问题进行着不胜其烦的、深入再深入的研讨,但对建筑文化、城市风格问题却少有问津。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心一也 用心:使用心力。 B. 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
C. 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红色最能体现宝玉的个性和心理状态,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B.《红楼梦》中所写服饰虽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C.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极受宠爱、地位至高。
D.服饰描写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红楼梦》服饰描写的重要作用。
B.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见解深刻。
C.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D.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
B.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分析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写作背景。
C.《红楼梦》中人物服饰各具特色,描写手法多样,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
D.《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可作为研究清人服饰的重要文献。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由”是因为“_____________”,他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说明自己“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
(2)古代诗人写到战争时,常用“戎马”一词来替代,杜甫的《登岳阳楼》中就有“______,__”的诗句。
(3)苏轼有“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也有相似的诗句:“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回答孔子“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的问题时,自谦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子路、曾誓、冉有、公西侍坐》中,写孔子晒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___________。”这是一种暗示性的批评,不伤其自尊。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而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认为与自己做官时曾年俸千钟相比,眼下自己已经年过七旬才更加难得。
B.词人已看淡生前荣华与身后之名,故对自己四处奔走钻营的行为感到很不满。
C.词人以“沽酒”“题诗”“对棋”等细节表现出了自己晚年闲居生活的安逸。
D.词人在幽谷和静院的生活太惬意了,竟致忘了归家,不由得感叹自己的痴迷。
【2】这首词貌似达观实则愤激,这种激愤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
13、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史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姚鼐《登泰山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彰_______________ (2)锲_______________ (3)稍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荀子》为其独著之书。
B.“泰”字原来就有“高大、通畅”之意,后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步”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
D.“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中每月初一称“晦”,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史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劝学》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四位弟子一起“言志”——畅谈人生理想的情形。
人生就是一段前行的旅程,我们时常匆忙地低头赶路,而没有抬头看路,忽视了前行的方向。理想犹如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行。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和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