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坝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柳宗元的游记最为脍炙人口的大多写于被贬后,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如《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等就是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是其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寄托的明证。

    B. 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虽然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是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即晴暖温和、情调明朗、优美闲适、和煦温润。

    C. 《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从一声寻常的“狼的嗥叫”写起,联系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后留下的生态恶果,分析了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提倡人类应该像山那样思考,处理好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维持生命平衡。

    D. 在《想北平》里,因为老舍认为自己“不是诗人”,不会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沉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写不出北平的“俊伟”,所以才选择了北平长着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家家院里的草花儿、城外担来的蔬菜和水果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来抒发自己对北平的怀念之情。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B.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经历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C.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各地广泛开展的网络扶贫活动,让扶贫工作受益范围更广,使更多的群众有了存在感。

    D.艾青对大堰河的感情,渗透于每一个汉字,每一个标点,在字里行间跌宕起伏,感人至深,所言之处皆含情,读者会忍俊不禁潸然泪下,情感之真实令人慨叹。

  •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四书”指的是《大学》、《尚书》、《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五种儒家经书。

    B.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居易的《琵

    琶行》都是古体诗。

    C. 海明威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D.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

  • 4、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春秋时期思想家。《荀子》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其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B.“士大夫”古代指受职居官的人;而“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中的“士大夫”,则是对社会上层人物的通称。

    C.“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干支可用来纪年,如“壬戌之秋”;还可以用来纪日,如“戊申晦,五鼓”。古人还用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上特定的“建”字,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 5、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与其它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沛公欲王关中 D.竖子不足与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风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是将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的内核。当时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売的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悟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吹风、一路欢歌回家的美丽动人景象“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

    (3)《齐桓晋文之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可以达到使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不用扛着或顶着东西走在路上的和谐社会的句子。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足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_____”之志,也难免会“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侧面描写烘托了琵琶女技艺高超、容貌美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俯仰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曹操《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的高尚节操,揭示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并序》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最物,除写陡峭的山岩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4)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有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的浩渺烟波,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绵绵愁绪,有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更有毛泽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的勃勃生机。

    (5)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一句,都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寥寥几句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秋景图,抒发了独立寒秋中的诗人奔放的革命豪情。

    (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目。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②写诗寄给北方的人。当时诗人在巴蜀,他思念的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1】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月夜》开头就从想象妻子思念自己时的情状入笔。

    B.《月夜》第二联是为了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孩子的深深思念。

    C.《夜雨寄北》开头就表达了因夜雨阻隔,作者无法归家。

    D.《月夜》侧重对人物的实写;《夜雨寄北》注重对虚境的开拓。

    【2】《夜雨寄北》的结尾划线句有对《月夜》结尾划线句的传承和超越,请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伐赵,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泰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泰王竞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域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顿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感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城 拔:攻下

    B.相如召赵御史书曰 顾:回头

    C.且相如贱人 素:向来

    D.且庸人尚之 羞:羞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B.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C.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D.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节选自《史记》,作者为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御史,在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后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在选文中,“御史”为史官。

    C.古时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秦汉时代以右为尊。从“位在廉颇之右”可看出,渑池之会后,蔺相如官职比廉颇高。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西汉武帝时被尊为儒家经奥,始称《诗经》。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反应机敏、藐视强权。渑池之公时,面对秦王展开的攻势,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与对方针锋相对,使秦王侮辱赵王的阴谋没有得逞。

    B.蔺相如深明大义、先公后私。渑池之会后,他官至上卿,面对廉颇的挑衅,却能以国家的前途为重,委曲求全,最终感动对方,两人结为好友。

    C.廉颇目光长远、深谋远虑。在渑池之会-事中,他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军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体现了他善于谋略的特点。

    D.廉颇勇于改错、以国为重。他立下很多战功,因此不服蔺相如,扬言要羞辱对方。当知道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在宾客的劝导下才负荆请罪。

    5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作文: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人生须知负担当的苦处,才能知尽担当的乐趣。

    ——梁启超

    尽管担当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担当,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

    担当感与机遇成正比。

    ——威尔逊

    我所享有的任何成就,完全归因于对客户与工作的高度担当感。

    ——李奥贝纳

    “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